展开
左侧用户区
教学研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园丁礼赞 > 教师个人网站 > 区首席教师工作室 > 陈海光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室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中物理学科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更新时间:2009/11/11  作者:松江一中 陈海光  阅读:3329次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又能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的成果。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增强其自主学习主动性、积极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自我导向、激励、监控”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效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教师是学生有效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会自主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终身发展打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的构建
自主学习是从学科的教育目标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来建构的。自主学习是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式的情境化的教学。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学习动机水平和特点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学物理教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1、自主学习的三个层次
   (1)探究:探究是学生试图发现、寻求、追究物理事实、现象及其规律的行为。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素材,设计探究问题,指导研究方法。例如“自由落体规律”探究性教学。在学生阅读教材后我们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环节:① 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的快?② 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③ 什么是如自由落体运动?④ 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规律?⑤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哪些应用?。又如“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可采用:“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节课的探究方案分两步:一、学生分组探究当磁铁移近或远离闭合导体线圈时,观察导体线圈与磁铁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现象,通过右手螺旋法则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由此得出结论:感应电流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相对运动。二、利用原副线圈实验,控制原线圈中电流变化情况,探究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这是一种逐步递进的过程,因为学生实验观察到的是导体与磁铁间阻碍相对运动的规律,由感应磁场方向得出感应电流方向较容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对比分析后概括得出楞次定律的表述。
(2)研讨:研讨即研究讨论。研究是抽出事物本质的过程,是通过学习主体的思维加工来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讨论是训练学生能力的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相应探究的结论。教师着重组织讨论,注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学习。教材中“大教谈”、“拓展联想”、“课题研究”这些栏目大多是开放性的,并没有统一的要求。例如在学过电磁相互作用后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质子带正电,但质子却能聚在一起成为原子核组成部分,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会猜想,可能有一种更强大的力使它们结合在一起,这为核力(强相互作用)的引入做了铺垫。当然也可能有认为万有引力使核子结合在一起。这没有关系,可以存疑,可以有模糊认识,学下去问题就解决了。有这样的疑问反而会使后面的学习效果更好。
(3)应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或新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才具有较强的迁移力。教师要树立“为迁移而教”的意识,继续创设应用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刻,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物理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用好物理才能学好物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航空母舰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在讲过功率PFv后,分析汽车变速箱的“换挡”问题;学过静电的知识后,分析静电在实际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教师还可以将知识扩宽到教材外,注意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变封闭式习题为探索型开放问题,并加以适当引伸与深化。如“纳米技术”、 “磁悬浮列车”、“神舟六号”、“探月工程”等尖端技术,以及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国际事件如“9·11”、“伊朗核实验”、“温室效应”。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此外可布置形式多样的物理小实验、小论文、学习小结、调查报告等作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表达机会,来展示他们的才华。譬如讲了力学之后可让学生研究“菜刀上的力学”、“自制水火箭”等,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2、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目标包括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应涵概自主学习目标,它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探究、研讨、应用自主学习,及时反馈教与学双边的信息,及时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调整和控制教与学双方的活动,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保证教学活动沿着教学设定目标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探究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1)建立交往互动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和生生交往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学困生。使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与关爱,感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帮助,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将得以有效发挥。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在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各种实验情境、直观情境、自然情境、探究情境、问题情境,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能力得到发展。
  (3)创设可参与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教学要让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①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②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③指导学生求知方法。④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确定合作学习形式。
三、自主学习的模式
1、课内的自主学习模式
物理教学既有物理现象观察与实验的直观教学,又有高度抽象思维活动的理性教学。针对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学习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发现,教师要在学生学上下功夫。
(1)引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过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自由落体运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楞次定律等。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其基本过程为:创设情境 引出假设猜想、归纳总结、 迁移拓展 、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探究 。     
(2)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出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如:远距离输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带电粒子在电场运动等。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其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归纳小结,联系、引导、扩展组织讨论。    
(3)自学指导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达到透彻理解。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此模式较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人造地球卫星、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核式结构等。其基本过程为: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交互讨论运用提高归纳总结提问质疑。    
(4)分层教学式。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总是参差不齐的,如能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极为有利。如:对学业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达成度;课堂提问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难度的问题或同时呈现多个问题由学生选择回答;布置的作业可以分为A、B或C组,由学生选择完成;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内容,以利尖子成长(这种模式我们物理组正在进行专项课题研究且取得一些效果)。
2、课外的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课堂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总量的增加,为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延伸创造了条件。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结合我校创建实验性、示范性的学校以及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可采用::(1)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物理内容有关的书和杂志,做好读书笔记,适当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2)结合物理DIS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3)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小课题,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尝试课题小论文。(4)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安排物理竞赛专题辅导,帮助部分学生进一步深化物理知。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学又是一门精密的理论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性和严格的数学量化性;物理更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习物理过程不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也不宜仅出示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去“掌握”,它应当是一项多维的主体活动。一切学生主动地学习、探求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都是有益的自主学习的模式。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1.2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