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评价对促进高中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
沈志辉
理论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具有多种能力,我们要多角度评价学生。一个班级数十名学生,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形貌各异的男女学生,更应该认识到他们是在差异中发展的学生。我们应该多元评价学生,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用赏识、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后进生,深刻理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广泛地提高人的素质,而不是选拔一小部分精英。教师应该给予后进生鼓励,尊重他们的人格,重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走向人生。
一、问题的提出
"后进生"这一概念是传统评价理念的产物,而转化后进生也首先应该从正确的评价观念入手,通过分析"后进生"产生及特点的分析,探究促进后进生发展的评价策略,并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学校教育重新审视对后进生的评价和认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对后进生的认识
1、后进生的特点: 行为表现——缺点:(所谓的后进生,通常是那种在我们心中成绩差,纪律又坏,遇事冲动,不理智,好斗,任性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为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狂放不羁。上课不听讲,对学习没兴趣,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说话不拘小节,没礼貌。情绪不稳定,爱激动。对老师、家长抱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整天过着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更棘手的是,这些坏毛病一旦没有及时得到更正,天长日久所有这些毛病都成了顽疾,教育他们就更难了。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我们很容易被他们磨得没有耐心,丧失信心。这更导致学生反过来放弃自己,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行为表现——优点:(而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思索的时候,我们又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感情真挚,为人直率,他们对老师,对同学抱有最真挚最纯朴最简单的爱,不计较得失,敢做敢说,敢爱敢恨。疾恶如仇,乐于助人,为人仗义,同学若有难事,生活中遇到不平,最先伸出援助之手的往往是他们,最先站出来的也是他们;此外他们还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思维活跃、开阔;心理素质好,长期处于弱势锻炼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遇事沉着、冷静,处事不惊……这就是我心中的后进生。)
2、后进生的类型
“近视型”:这类学生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极少想望将来,他们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缺少正确动机,因此也就缺少进取的热情和持久的努力。这类学生多沾染好吃、好玩、好扮等的恶习,分不清将来自我会是怎样。
“放纵型”这类学生长期在纵容无序的环境下生活。养成以我为中心,有恃无恐,目中无人,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心理态势。这类学生多出自独生子女,把老师同学不放在眼内,做错事有众多位“家长”支持。
“自卑型”这类人愿意作努力,也努力过,但心理压力过大,不了解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常处于心来卑怯的状态,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己看不起自己。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差赶不上队,被同学看不起。
“幼稚型”这类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停留在幼稚状态,头脑简单,模仿性强。
“混合型”后进生的类型,常不是典型的单一的,在其行动中往往包含了交错着两种或数种类型的情况。 3、对后进生问题的反思: 后进生和普通学生一样,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天和其他同学一样重复着单调生活:家庭,学校,班级,宿舍;学习--休息--学习。没人准他们自由地玩,更没有人陪他们玩,即使他们是物质上的富翁,但确是精神上的乞儿。家长和老师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期望:期望学生各方面都能有很好的表现。但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就注定了后进生的存在是必然的。
后进生作为学习中弱势群体,如何通过评价激发他们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关键是要为评价的语言找一个有力的支点。
三、后进生的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的多元性。
1.评价注意点:
支点一、注意评价的激励性
在教学活动中,激励是一种艺术,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什么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甘甜。
支点二、评价的期待性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我们对后进生以包含期待的语言,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火热的心,每个学生都可能比现在做得更好!
支点三、评价的启发性
有效的评价,不反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的判断、评定、还要对学生后进一步学习和思考起到启发作用,对后进生更要重视这一点,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在肯定他真努力,有进步的同时,给他指明继续努力后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给他指出改进的方法,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我认为:有效评价还应客观,公正、准确、注意掌握好分寸,既不过褒,也不过贬。只有真心关爱,才会对后进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也会对其他学生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2、后进生评价的策略
①、给后进生创造得到肯定的机会,及时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
②、克服简单化寻找内在原因,及早发现障碍。
③、确定合理的评价目标。
④、慎重使用否定评价。
⑤、建立良好的评价环境。
⑥、引导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⑦、重视评价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3、对后进生的评价
如何对后进学生评价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要克服自己的偏见心理,使评价具有动态性,全面的,即不要强调相对评价而是要重视个人评价,时刻注意后进生的变化,时刻注意后进生的轨迹。
① 动态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在转化后进生中的运用
传统的评价方式,让"后进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在长期否定性评价的环境之中,他们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失去了自求发展的信念和信心。要让后进生重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
“成长记录袋”是改变传统评价方法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功能,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能力的培养,改进与发展的建议等”,非常适用于“后进生”,让一些“后进生”真正变成了“后劲生”。
ⅰ、评价实施的目标、内容
“成长记录袋”就是记录下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点或不足,让学生自己能看到自己发展的轨迹,产生改进与发展的意识,树立自我发展的信心,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确定评价内容时,应根据各个后进生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情况,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详细的评价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在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时,教师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以保证切合学生实际,利于学生发展。"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编排工作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成长记录袋"的保存由学生负责,这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发展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别人或为别人的事。
ⅱ、评价实施的过程、方法 ⑴、制定记录卡、收集材料
评价内容 |
评价层次(女士古) |
老 师 |
同 学 |
自 评 |
课堂表现 |
很少开小差 |
|
|
|
较长时间坐端正 |
能举手发言 |
作业情况 |
书面整洁 |
|
|
|
能及时完成作业 |
能按要求完成作业 |
⑵、阶段性小结,指导行为
"记录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阶段性总结是老师指导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翻看记录袋,认真阅读"记录袋"中的评价资料,让学生了解本段时间的发展轨迹,感受成长过程、发现进步认识不足。在阶段性小结时,应该抓住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 肯定进步,表扬激励。老师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是阶段性小结时的首要工作。因为,只有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才能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树立发展自己的信心。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何况是一个在别人眼中“处处都不行”的“后进生”呢?他们的心灵,更需要那“一点儿阳光”,才能得以“灿烂”呀!第二: 指出缺点,指导行为。在传统评价中,学生得到的只是简单“否定”,对于自己的不足没有充分、具体的认识。在“成长记录袋”中,缺点被具体地呈现出来。从同学、老师的评价中,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老师要认真细致地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当前的不足,并指出具体的行为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指导学生具体的行为方法,激发起他改错的勇气。在学生纠正自己行为的过程中,“成长记录袋”就像一条过河的绳索,让学生循“绳”前行,到达胜利的彼岸。
②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它与以往教学评价不同之处在于,以往教学评价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较多地着眼于全班同学的相互比较;分层评价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达到本层目标及递进的情况。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要热情地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自信心能够创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分层评价重过程评价,评价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班学生,避免一刀切,力求理性化,有坡度,有可比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后进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