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看学校党组织的作用》的总结报告

《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看学校党组织的作用》的总结报告



作者:鲁福力    转贴自:政治教研组


 

《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看学校党组织的作用》的总结报告

 

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几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收到了预期效果。整个校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抑恶扬善的舆论环境,这一为大家所认同的校园价值观,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师生精神振奋,积极进取。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尊老敬老先进集体、区卫生先进集体、市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市“双学”先进党总支、连续四届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等,学校还被确立为中国创造协会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党总支被评为区首届“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市普教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学生举止文明,团结向上,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校园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拾金不昧,帮助他人蔚然成风。为帮助校内外困难学生,人人踊跃捐款,每次达上千元,最多一次达四千多元。今年学校刚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就筹集到师生捐款三千多元,呈现出“热心献社会,爱心洒人间”的时代新风尚。校园内花草树木无一人去攀折,地面上也无纸屑和痰迹,学校被评为市花园单位、。德育教育效果显著,我校被评为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

2、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勤奋、努力。今年的调查显示,有85%的同学对学习很感兴趣,72%的同学课余喜欢选读自然科学书籍。学习效果明显,优秀率分别名列区前列。2005年高考升学率一中为98.94%,一本升学率为42.60,高考升学率茸一为91.84%,一本率为11.96%。学生爱好广泛,德、智、体全面发展,先后被评为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健康促进学校、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3、审美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课余文化生活已开始向高雅文化转移。调查显示:只有13%的同学仍喜爱读港台武侠、言情、通俗读物,8%的学生认为一些流行歌曲不动听或未听过。学生对真假、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提高,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校已没有市场。学生参加文化活动的兴趣高涨,高中学生的文化活动已向辩论赛等形式的高品位的理性方向发展。学校被评为市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校园精神、校园风貌为人们称道,优美的校园,优良的校风得到社会的公认和赞扬。松江一中成了人人向往的读书的好地方。

    这些成果,虽不能说都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结果,但我们将建设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工作整体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来着意探索和实践,不能不承认校园文化建设对取得这些成果所起的重要作用。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是与松江一中党组织作用分不开的。

二、党组织的作用

1.在校园精神的塑造方面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职工精神面貌的总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感情,增强师生职工的凝聚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之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共建文明校风、共创学校美好未来是校党总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通过努力,形成了“谨慎养德、刻苦治学,勤奋、求实、合作、创新,爱国爱校、以国以校为荣、为国为校增光”的校园精神。

    首先,校党总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师生职工,深化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期假期集中学习、分组学习、自学等形式,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理论,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转变工作作风。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党总支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加强师德建设。继续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坚持每周升降国旗仪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解决好为谁读书、为谁成才、为谁服务的问题。

    其次,校党总支狠抓班集体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创精神文明单位、树优良校风”,班级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深入进行各种系列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艺术节、运动会等。努力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禁烟禁毒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再次,校党总着力增强全校师生职工“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确立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主体文化作品;编写校史、建设雕塑,并抓住学生评“三好”、“优干”、入团等关键点开展好爱校建校的主题教育活动。

    2、在校园文化设计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

提升校园静态环境的品位。坚持值周班制度,净化校园;植树种草,绿化校园;统筹做好教学楼、艺教楼、办公楼等处墙壁的装饰,美化校园。筹建校史陈列室,展示学校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人文底蕴。继续开展控烟活动,积极参加“无吸烟学校”的争创活动。

营造宽松关爱的人际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倡导“烦恼放在心里,微笑挂在脸上”、“少一点责备,多一点欣赏”的校园氛围。让教职工以各种形式参与管理,为教职工创造事业发展的空间,通过增设锻炼岗位和鼓励自己申报岗位等途径,给大家提供锻炼的机会,引导教师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努力树立“讲学习、勤思辨、多奉献、少抱怨、敢创新、重合作”的工作作风。学校主要领导坚持对教职工家访,尊重每一位员工,多方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千方百计凝聚人心,努力使教职员工达到“我爱、我做、我求索”的精神境界。继续支持学生会设立爱心基金部,重点资助特困学生,不使一个学生由于经济的原因而辍学。

关心、支持退管会工作,帮助退休教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关心、支持校友会工作,使其成为联系、团结广大校友的桥梁和纽带。

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经常开展有益于教工身心健康的各类文体活动。在建设好学生合唱队、手风琴队、舞蹈队、话剧队、书画班等学生艺术团队的同时,组建教工合唱队和铜管乐队。组建学生电台、电视台。坚持搞好传统的大型特色活动——红五月科普·艺术节、精心打造开幕式的体育运动会、纪念“一二·九”系列活动、迎新师生同台会演等,并与时俱进赋予新意。还校园以诗情画意,现青春之热血激情。

积极开展文明组室的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争先创优精神。先在语文组试点进行学习型组室创建活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筹备并组织好百年校庆活动,振作精神、鼓舞干劲。

3、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

党总支重视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的报国理想,树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成才理想。开展了以下几项教育活动:

开展“诚信”教育——塑造人品美

帮助学生树立现代诚信观念。使学生明白,现代意义的诚信,已不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而是面对全体公民的普遍道德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循的道德义务;现代意义的诚信,已不只是熟人之间的所谓“朋友有信”,而首先表现为对“规则”的诚信,即尊重并信守规则。

构建校园诚信环境一是举办“诚信教育活动周”,通过设立论坛、举办征文、案例展示、排演节目等方式强化诚信宣传。二是加强道德约束,以行政、规章、舆论等手段使诚信行为得到激励,使不诚信行为受到惩戒。三是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恰当方式,如设立“诚信考场”等,启发学生的自尊心、自爱心,调动其内心的道德要求,培育他们的诚信观、道德感。

坚持“规则”教育——塑造行为美

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根据年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一系列法律、道德等规则。使他们熟悉相关规则,并明白遵守规则的意义,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规则”意识以“他律”养成。道德行为是由自我强化和外部强化等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的。“规则” 教育也离不开“外部强化”。学校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不断修订《松江一中学生须知》,加强和完善各项行为规范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逐步养成学生文明的行为规范。

“规则”意识以“自律”内化。增强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而培养他们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包括校运会在内的各项学生活动都由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让学生自己熟悉或制定规则,自己评判,自己协调。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确立规则意识,努力做到在没有强制力量阻止的时候,也自觉遵守规则。

重视“个性”培养——塑造个性美

以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 。进一步发挥我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和体育工作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开发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以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才干。继续重视劳动技能学习,继续开展社区服务和

志愿者服务,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以研究型课程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设研究型

课程,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学会探索创新。

4、在加强校园管理方面

    校园管理既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校党总支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依法治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纪律、舆论等手段约束和制止一切不文明行为,不断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

   首先,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为校园管理提供基本保证。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包括《卫生制度》、《绿化制度》、《升降旗制度》、《集会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等,并将其实施情况纳入班级、部门的目标管理。同时要重视对校园文化阵地、绿化、卫生、保卫等几支专职队伍的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学生中设立执勤队或值周队,文明监督队等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约束的积极作用。

其次,加强了校园文化阵地管理,坚持健康高雅的文化舆论导向。校内文化阵地,包括黑板报、文化走廊、宣传橱窗、广播站、简报、校报等,校党总支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职工服务,为育人服务。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和严格各项制度,要求分管人员亲审稿件,严格把关,严禁有政治错误观点的演讲或报告上讲台;严禁低格调,不健康的内容在校内宣传、播放或演出,保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再次,加强对校内各种社团的管理,学校党总支加强对政教处、校团委的领导和管理,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教职工的其他社团活动也列入目标管理。使社团活动向健康、规范方向发展,引导各社团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纪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防止部分人利用社团组织进行违法活动。

  5、在加强领导,完成保障体系方面

   首先,改善和加强学校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学校党总支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要包含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坚持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校内各单位要有专人负责,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各单位的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年终量化考核,奖惩兑现。

   其次,增加投入,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改善设施条件。

几年的实践,也留下了一些尚待思考、探索的问题,如怎样进一步提高松江一中校园文化的层次,使之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如何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机制,学校小环境如何对社会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等,这些问题提出来供今后继续实践和研究者参考。

 


作者:鲁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