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讳功鑺傜綉绔欓椤�
好书推荐 我要推荐 最新推荐


原高二 11班 徐蕾 推荐 2010/9/3 19:09:35
书 名:《来生我们一起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 者:丝丝
内容简介、精彩片段:
5个初中生在地震后,被困在倒塌的教学楼里。他们开始意识到生命的脆弱,近而审视自己的人生。他们用他们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来消除一次次余震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和死神顽强地战斗着。他们最后获得了胜利,得到了成长!

我的书评:
文章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简单又细腻地描写着困在水泥板下的孩子们的点点滴滴。作者拿他们过去的自私、不珍惜时间和生命与现在他们的互相帮助同心协力与死神斗争想对比,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为他们的成长为之开心!本文的线索之一——向日葵!它的每次出现都代表生命的希望,每次都在有孩子撑不下去的时候,作者就安排向日葵出现。这点我觉得处理很好。还有别的描写...也都很棒。不仅它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它的内容也是很值得我们一看的。那些主人公的特点——虚荣心,自私...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也所具有的,很有时代意义!而且是在地震发生后的1个月里完成的,那里有作者对地震的遇难人们的哀悼,真的不同于别的书!写得很棒!

推荐理由:
这本书并不深奥难懂,相反就因为它的简单,我的心灵一次次为之震撼,扣动着我的心弦。这本书还很有时代意义,主人公与现在的孩子很有共同点!相信看了让读者都会很有感触,让我们与作者带着对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悼,静静地品味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涤吧!很值得一读。

 
原高二 11班 董志伟 推荐 2010/9/3 19:04:56
书 名:《飘》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 者:玛格丽特?米歇尔
内容简介、精彩片段:
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 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
我的书评:
我觉得《飘》的最大魅力在于深刻描述了男女之间因为情感的错位而产生的一种扣人心弦、揪心抓狂式的感受。每每男女主人公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彼此的那种情景出现就特别想骂他们傻,其中最令人心里堵着的地方就是小说的结尾,一方幡然醒悟,而另一方却去意已决。也许每个看到这里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要懂得珍惜真正爱你的人。而这恰恰最能够直抵自己对待情感的态度和状况。每一个人都渴望爱情,你爱着一个人,你是多么的希望他/她懂得珍惜,对不对?另外一个人在爱着你,他/她同样也希望你懂得珍惜,难道不是吗?如果你和对方的爱出现了错位,那么作为第一种情形,你会向他/她推荐,看一下《飘》,甚至还特别想把最后那个章节翻给他/她看:珍惜我吧,再不珍惜,我可要走了哦
如果是第二种情形,他/她就会向你推荐,看一下《Gone with the wind》,而且也是多么想把最后那个章节翻给你看。因此,在我看来,天底下的爱情就可以归结为N个错位的情爱交流,只有真正找到彼此相爱的人的时候,才能够使得双方的位置准确而且才能奏出美妙的爱情之歌。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彼此相爱的人、真正值得厮守一生的人呢?并不是所有你爱的人,也并不是所有爱你的人都值得真正的珍惜并与之结合。爱斯佳丽的人何其多啊?但是真正值得她依靠和相守的却只有瑞特一个,但她却不那么懂得珍惜,而斯佳丽一直爱着的、眷恋着的那个阿希里却并不适合她。于是,我们遇到几乎人人都会有的困境:面对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有这么一句话:聪明的女人会嫁给爱她的男人,而愚蠢的女人才会嫁给她爱的男人。在理论上,这是非常经典的判断。而事实,在恋爱里,没有谁是聪明的,其实全都是傻瓜。在爱情里,只有运气好的傻瓜和运气糟糕的笨蛋而已。一个傻瓜爱上了一个笨蛋,却居然发现这个笨蛋也是爱着自己,这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对——笨蛋配傻瓜,当然他们是幸福的。
而在《飘》里,像瑞特这样在爱情上表现得极端聪明游刃有余的成熟男人,换一个角度看,他其实是个大笨蛋(斯佳丽就更不用说了),为了这么一个女人真心付出但是一直都没有能获得她内心多年来像对待阿希里一样的爱。但是面对爱情,我们还能说什么呢?爱情的奥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只要你用心经营,同样会有一曲自己的爱情之歌,希望它少些哀怨和忧愁,多一些欢乐与幸福。
恢弘悲壮的南北战争都只是成了爱情故事的大背景而已,其中令人荡气回肠、哀怨曲折的爱情啊~并不会随着老南方的远去而GONE WITH THE WIND~
推荐理由:
它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是那样深刻,似乎永远无法飘逝。
 
原高一 11班 孙燚黎 推荐 2010/9/3 18:53:09
书 名:相约星期二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 者:米奇.阿尔博姆
内容简介、精彩片段:
大学社会学教授莫里.施瓦茨在年近70岁时查出患有ALS重症,即将死去。他受到一家电视台的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学生,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偶然看见,他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宣布要给他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每星期二。这门课授了14个星期,最后一堂是葬礼。
我的书评:
莫里教授在身患绝症时,不愿就这样毫无价值的死去。他与学生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每星期二上课,在这堂课上谈论生命中的一些重要议题,比如原谅,婚姻,自怜,世界,死亡,遗憾等等。学生曾问莫里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与生活讲和。这短短五个字却让人感到了震撼。在死亡面前真正懂得了与生活讲和,这简直是一种充满哲理的审美现场。莫里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死的,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如果我们知道怎么死,我们就会知道如何活。在这堂课上莫里道出了生命的本质意义。他用他最后的时间让那些悲伤的人又露出了笑颜,他将自己的最后一刻也燃尽了,最后安静地离开了人世。这就是泰戈尔所说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推荐理由:
看完相约星期二后有一种惘然醒悟的感觉,莫里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重要议题分析的清明透彻,你会发现人生是这样的简单,痛就哭,快乐就笑,一切的痛苦,挫折都会过去。人活一生不容易,所以好好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原高一 4班 孙诗韵 推荐 2010/9/3 17:22:02
书 名:呼啸山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 者:艾米莉·勃朗特
内容简介、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凯瑟琳徘徊于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的爱情之间,她真心爱希斯克利夫,但又觉得与一个仆人结婚,有失身份。当埃德加向她求婚时,想到他的漂亮和富有,便答应了。但在她灵魂深处,非常明白自己错了,便向女仆艾伦·迪恩吐露真情:“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树林中的叶子,当冬季改变树木的时候,随之就会改变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却像地下永久不变的岩石……我爱的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的一部分。”
我的书评:
评论:《呼啸山庄》是一部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结合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边县手法。一方面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象了英国乡村庄园的日常生活,爱情婚姻,反映19世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远离都市的庄园生活所受到的外来影响。同时,小说通过一系列的象征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一种隐蔽的“反家庭”倾向,如画眉山庄的排外与封闭,呼啸山庄的混乱无序。另一方面,小说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梦境的运用,超自然力的表现等等。在小说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过人物的性格特征,人内心的风暴与大自然的风暴对应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小说中对于自然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描写,传达了鲜明的地方色彩。寂寞的沼泽峡谷,荒凉的山顶上,被风雨摧残的荒野,寒冷的空气,坚硬的土地,形象地传达了苍凉荒凉所特有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狂野。在小说中,大自然作为男女主人公逃避家庭带来的痛苦的避难所,与家庭封闭,压抑的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也有专文为《呼啸山庄》作了较长的评论,他总结说:   “《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未来。只希望我们的未来不存在这样的悲切。
过去已过去,现在是现在,未来还未来。
推荐理由: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原高一 12班 姜南妤 推荐 2010/9/2 22:23:33
书 名: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 者:莫泊桑
内容简介、精彩片段:
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等。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我的书评: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可以从不同的人物中看尽人世间的沧海桑田,看透人生百态。一个个批判法国资本主义的短篇小说,令我义愤填膺又热血沸腾,同时也更惊呼莫泊桑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
然而令我最喜欢的并不是他最负盛名的《羊脂球》,虽然它让我感触颇多,但最令我感动的却是《两个朋友》。它讲述了在巴黎的动荡年代,两个在钓鱼时结识的平民百姓,出城钓鱼,被普鲁士人捉住,逼迫他们说出进城的口令。两个人顶住了一切威逼利诱,最后被杀。这篇小说令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两个真正的朋友,两个患难与共、生死共存的朋友。在临终的前一秒,他们并肩站一起,面对枪头,临危不惧。他们有着默契,知道彼此不会出卖自己,更不会出卖国家,所以他们没有多说一句话,安静地看着彼此,等待枪声在耳畔响起。即使他们只是普通公民,只是普鲁士军官误会了,即使他们只是一对平凡的朋友,但在我心中,他们更是两个不为人知的英雄。在普鲁士士兵残暴的压迫面前,他们选择沉默,并不是因为是吓得说不出话,而是他们已经知道无论他们说什么,普鲁士士兵都不会再相信,他们的命运不会再有生还的可能,死亡是必然的结局。他们选择沉默是因为他们不想再凭空编造谎言,也不想把罪过都推脱到朋友身上,用朋友的死亡换来自己的生命,更不愿意说出是因为认识法国上校才来钓鱼,最后伤及无辜。他们选择沉默是因为虽然是莫里索先生提出来钓鱼,最后要失去生命,但索瓦日先生一点也不怪他,更不想让他自责地死亡。最后,他们对着彼此说出了这一生最后一句话,一句悲凉令我心酸的话—“永别了索瓦日先生。永别了莫里索先生”。莫泊桑成功塑造了这一对平民英雄,这样一份真挚、伟大的友谊。

推荐理由: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带你进入19世纪的法国,感受当时平民阶级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它反应了社会的种种残酷现状,批判了现实主义。所谓喜也人生,悲也人生。莫泊桑的故事,就是在讲人生。而我们也能从他叙述的这些日常故事和主人公的寻常行为中,看到其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深刻的事物法则。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共98页
版权所有:松江一中第二届校园读书节组委会 一中主页 | 读书节网站首页 | 活动方案 | 书目推荐 | 读书征文 | 书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