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AI应用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AI应用 >> 正文
新型质量观念引领下的人工智能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新型质量观念在心中”大学习大讨论(数学、英语联组教研)
更新时间:2025/4/2  作者:数学教研组 何晓燕  阅读:296次  
    2025年4月1日下午,松江一中举办了以“新型质量观念引领下的人工智能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新型质量观念在心中”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此次活动为数学、英语两大学科首次联组教研,重点探讨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致力于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校党委书记、校长潘建荣,教学工作负责人杨健,信息中心主任兼工会主席李斌,数学组、英语组全体教师。会议由课程教学中心主任张管凤老师主持。

    校党委书记、校长潘建荣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赞誉。潘校长指出,新学期以来,我校将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作为学校工作重点,这对学校转型和教师成长至关重要。面对AI时代对教师角色的挑战,学校通过专题研讨帮助教师掌握智能教学技术,同时要坚守教育本质,发挥教师在教材理解和教学设计上的传统优势,勉励教师们以开放而审慎的态度拥抱技术创新,合理运用AI工具促进个性化教学,提升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成长为既能传承教育精髓又能驾驭智能技术的新时代教育引领者。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课堂展示,二是交流研讨。首先,黄雪林老师在问学楼101教室,开设了一堂题为《易拉罐设计的探究》的新型质量观念教学展示课,数学组、英语组全体教师到场聆听,新颖的课型、人工智能的运用同时吸引到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老师们前来观摩。
   随后,老师们移步典学楼5楼会议室,开展主题为“智赋质跃 育见未来”的新型质量观念教学研讨会。会上,黄雪林老师对本节课进行复盘分析,分享她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上的实践感悟。高二数学备课组组长陶春梅老师从课例背景、内容选择、磨课过程、体验收获等四个维度,呈现了 “问题与行动、个体与团队、传统与创新”三结合的团队协同备课模式,不断深化学科实践活动设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王瑾老师和余凯老师作为学科教师代表,依次分享了课堂观课感悟与思考。王瑾老师指明了数学建模活动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从学科专业角度点评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呈现: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整合了核心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进阶思维。整节课体现了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目标,为今后的数学建模活动教学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实践范本。
    余凯老师认为,黄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单元整体设计理念,目标精准,契合学情,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利用智慧笔、AI等图形绘制与动态演示,将“书本中的数学”变成“生活应用中的数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
 
 
   随后,数学教研组副组长何振华老师从“讲什么”、“怎么讲”、“练什么”三个方面,结合现场操作演示,生动呈现了借助智慧笔等信息工具精准识别教学盲区,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效率、借助Deepseek强化班级薄弱知识点、利用几何画板与AI技术辅助数学可视化等教学策略。
    英语教研组组长沈佳茜老师,详细介绍了英语教研组以"数字化转型+实践活动+作业创新"三维驱动,构建智慧笔、E听说、DeepSeek协同的智能生态。通过构建"四化一体"词汇作业体系,开发指向单元词汇学习的学科实践活动,探索AI命题与作文精修系统,全面推进核心素养落地,开启人机共育新篇章。
 
 
    校工会主席、信息中心主任李斌老师谈及本节课,除了通过AI搜索和推理进行数学建模活动设计外,还可以尝试利用AI的代码生成能力创建教学互动网页,增强教学效果。他在现场演示了如何借助Deepseek实现教学互动网页的制作与优化,并向与会教师推荐了实用的考试学习AI小程序。
    此次研讨会为松江一中绘制了数字化教育的崭新图景,明确了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路径。学校将继续深化技术赋能教育的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模式革新与学习体验升级,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夯实基础,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星辰大海!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595.9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