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科研 > 教学一得 >> 正文 |
转载:看门道还是看热闹 众说纷纭高考作文题
|
更新时间:2006/6/12 作者:语文教研组 卢碧贵 阅读:5578次 |
|
“我想握着你的手”,“北京的符号”,“愿景”,“走与停”……随着7日高考第一门科目语文考试的结束,06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也纷纷新鲜出炉。
纵观17份作文卷试题,考验学生发散思维,体现人性化,感性化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在今年得到了延续。如往年一样,对于高考作文题的评析,比较,在第一时间成为了网上网下所有人关心的话题,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这些褒贬不一的话语声中,有的是正襟危坐,有的是嘻皮调侃,有些可能确能让您若有所悟,有些您就一笑而过即可。
作家眼中的06高考作文
知名作家对于高考作文的评价向来惹人关注,大家可不是希望他们就题破题,见招拆招,而是最好发表一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看着过瘾,那么就让我们看今年又有哪些“大家”来发表高论。
韩寒:我拿不了高分
当年坦称自己在学校时语文考试曾获不及格的韩寒这次面对高考试题依然显得“信心不足“,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虚晃一枪:
“北京的符号”这样的考题如果让我写,肯定拿不了高分,不是我所擅长的,但应该很容易写。
我个人感觉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学生超凡的想象力,“北京的符号”让人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天安门、故宫、长城等,但如果绝大部分考生都一成不变地写这些,肯定会让考官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考生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彰显出自己的独特个性,那种既符合考题要求又新鲜地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肯定能拿高分的。
余华:作文题不错
“我大致看了看全国各地的作文题,觉得北京的还是不错的。”7号考试结束,著名作家、以《活着》、《兄弟》红极文坛的余华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在电话中表示,北京地区高考语文作文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色彩。对于北京的考生来说,他们生活在北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更容易发挥一些。
同时,他认为,作文题本身没有好坏、难易一说,就像试卷一样,对于一些考生来说是容易的,而对于另一些考生来说则比较难。
李承鹏:我问完,你就得把我拉出去毙了
蜀上著名球评家李承鹏延续其泼辣犀利的风格,在自己的博客里对四川考题——“问”进行了口诛笔伐,试摘录其中一段:
“有人爱问”,那就是王小丫姐姐,请听题……哈,可能还得加上“你确定吗”;“有人不问”,那一定是电影《雏菊》里的哑女全智贤,被黑帮用左轮手枪伤了声带;“有人怀疑而问”,那是我妈常问我爸的“老实说,今天为什么又不接手机”;“有人三思而问”,那是我爸实在憋不住了就问我妈“淑芬,你可不可以这个月多给我点零花钱”;至于“问天问地,问古问今”——我实在觉得这个人好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请问大婶都下雨了你收衣服了吗?问得我心烦意乱简直想自我了断算了。
要是我在考场里写出上面这个作文,老师肯定第一时间就把我拉出去毙了,我知道出题的祖师爷是想激发学子们“好问”之德,但这个题目实在拉杂,拉杂得有点神经质。当年科举时曾有高官出了一个字作为题目,但这个字总共有三十二笔画(恕我不能把那个只有在康熙字典才能找出来的字用五笔打将出来),你说让秀才们怎么写,当然只有“八股”了个当当;现在这个题目共有三十二字,却如同那三十二笔画的字一样,也有八股之嫌,因为根本没有指向性,学生们基本上只能从“虚心好问”来破题了,难道还能像李承鹏上面那段不着四六的写法写出来吗。
考生眼中的06高考作文
现在考生的心态越来越好,虽然紧接着还有第二第三天的考生,可他们已经急着评选出了自己心中的06高考作文题之“最”
最严肃考题:全国卷I(河北、贵州等省):读书
考生点评:谈及读书看报,各种不读不看的原因均让人惭愧,故为“最严肃”。
最具地方气息考题:北京卷:北京的符号
考生点评:申奥也成功了,到处都有浓浓的“京味儿”,当然“最具地方气息”。
最青春时尚考题: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考生点评:命题直白又简单,给了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作文标题像一个小说题目,自然“最新鲜时尚”。
最贴近生活考题:重庆卷:走与停
考生点评: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注意细节,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的确“最贴近生活”。
最眼熟的考题:辽宁卷:《肩膀》
考生点评:不知把《背影》抄上去能得几分
最富哲理考题:江苏卷:人与路
考生点评: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话咱们整天挂在嘴边,但要将其真义说个明白,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专家眼中的06高考作文
笑过之后,最后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专家们对这次高考作文命题的评价吧,也许,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言论,特别是明年高考的同学和家长们,如果你们嗅觉够敏锐,也许能从中得到一点明年作文命题的线索也说不定哦。
观点一:始于感性,深入理性
六位上海特级教师方仁工,陆继椿,金志浩,黄玉峰,陈军,余党绪受邀对高考作文题作出点评,对于今年上海的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他们一致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相比往年,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多了几分感性色彩。近几年有关文化遗产、世博会甚至包括“杂”这样的话题是偏向理性的,关于流行文化和阅读的话题则更多知性色彩。相比之下,今年的作文则充满了感性色彩。
作文题目是偏于理性还是感性,原本没有高下好坏之分,偏于理性的题目能让人思考与辨析,偏于感性的题目则能诱发体验与想象,这些都是中学生在人格成长与文化建构中所必需的。但鉴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感性的话题也许更能让他们有话说,有更多的真话说,而且可以把话说得自然一些,真诚一些。“我想握住你的手”,一个“想”字,显示出命题者鼓励考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的良苦用心,而一个“握”字,本身就是有体温、有味道的,有理性思索和人文色彩的,这些都是考生在审题立意的切入点。
感性的题目自然需要理性的参与。“手”,当然是指我们每个人有血有肉的手,但拓展开来,何尝不可以指那些无形的手?只是由真实的“手”到拟人化的“手”,从有形的到无形的,从具体的到抽象的,这里不单需要想象,还需要思考。
写作本文,始于感性,但只有深入到理性的层面,文章才能既有感性的质朴与自然,还有理性的广度与深度。从高考命题的导向作用看,高中作文教学,还是要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健康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这条路上走下去。
观点二:形式灵活写作空间大
陕西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张可纶评论今年全国卷的“老鹰抓羊“试题时说:今年这则材料作文的写作的空间很大,可选择立意的角度多,可从正面也可从侧面谈。从正面讲,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恰当的把握,这样可以谈;从另一角度讲,敢于创新、初生牛犊不怕虎、勇于向强者学习,也是一种角度。从审题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借此考察学生的阅读和提炼能力,有这方面能力的考生突破这一关即可搭出好文章的框架。此题从多方面喻示了生活的哲理,考察学生的能力巧妙而不拘一格,富有教育意义,对教学有指导意义。
观点三:高考作文题绝大多数不及格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似乎褒扬多于批评,但是我们也要听听不同的声音,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知名学者陈壁生对于今天全国各地的作文题基本持否定态度,且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颇有新意,要求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北京市的故宫、四合院、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等“北京的符号”,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既跟考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但是,这一话题对大量北京边缘的考生是不公平的。假设考生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对“北京的符号”自然有由衷的认同,有真实的感情,但是,假设考生是农民工子女,这些“北京的符号”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他地区的高考作文题,也显得偏狭,例如福建地区出三个话题,其中一个是“戈多来了”,《等待戈多》本来就是非常深刻存在主义的作品,一般学生都不会读它,即便它的片断被编入该地区的课本,它的深刻也不适于作为作文话题。
而像江西地区的作文题,是以这样一个故事为话题: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从而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想,这样的题目,放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会更加合适一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