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校友》刊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校友家园 > 《校友》刊物 >> 正文
《校友》第4期
更新时间:2004/5/12  作者:松江一中   阅读:2460次  


从母校跨上征途

张天申

阔别母校已将近半个世纪了,如今虽已年逾花甲,离休在家,但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我是从母校踏上革命征途的。

我往昔读高中时,正是黑暗笼罩、民不聊生的敌伪时期。我满怀强烈的抗日救国决心,于一九四四年深秋,毅然离别故乡和母校,投身于革命队伍。起先在浦东游击小组参加抗日游击活动,不久调赴四明山一带编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跟日寇、国民党顽固派作战。我军曾屡给敌人重创,敌人闻风丧胆。

日寇投降后,一九四五年秋我军奉命撤离浙东。十月五日在海宁澈浦域,反动派以五个团兵力妄图围歼我们,激战一昼夜,我军突破重围、日夜兼程,至青浦观音堂,与浦东部队汇合,一起继续北撤。到山东临沂附近,编为华东野战军一纵三师、调至泰安驻防。

一九四六年五月,反动派再次背信弃义发动全面内战,我们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在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岁月里,我驰骋战场,出生入死,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鲁南阻击战、宿北、莱芜、孟良崮、鲁南突围,豫东、淮海、渡江战役,我永远不会忘记解放大上海战役的日日夜夜,也永远不会忘记我随部队进入松江时家乡人民欢庆解放的动人景象。

朝鲜战争爆发,一九五○年十月,我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先后参加二次、五次战役,金城地区阻击战,一九五二年回国后,五五年一月十八日我又参加了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即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不久我应母校特请,向全校师生员工作过一次战斗历程报告,这是一次向母校的汇报,至今记忆犹新。

数十年的部队生涯,数十次的重大战役,我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和锻炼。在战斗中我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因此多次负伤,至今胸前弹痕累累,身上残留数块弹片。回忆当年曾一起作战的战友们,多数早已壮烈牺牲了,所以新中国确实来之不易,应当加倍珍惜。

多年来,我由衷地怀念着母校,怀念着往日的老师和同窗好友。是母校哺育和教育我成长,使我踏上征程、投身革命的战斗生涯。如今母校正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加紧培养人才,我愿以老校友的身份寄语在校学习的学生们,请大家珍惜宝贵年华,努力学习,爱党爱国爱科学,时刻准备为四化作出贡献!


鲜红的火炬 理想的旗帜

《校友》编辑部


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五十五周年,缅怀先辈的崇高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十二月九日我校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环城火炬接力长跑活动。

火炬接力前,学校曾安排各年级学生集中观看了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资料录像,帮助青年学生深刻了解这次伟大的学生爱国运动产主的背景及深远意义。学校还邀请老校友、军队离休干部张天申(祉通)和退休教师沈文珠回校,向全校学生介绍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讲述自己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不断成长的历史,热切希望年轻一代继往开来,把革命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潘瑞蔼校长热情勉励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把自身的成长同时代的需要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勤奋学习,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腾飞建功立业。

九日晚上,高三同学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集合。副县长倪映文,离休干部、老校长季永洲分别为长跑活动点燃了神圣的主火炬,满怀激情的青年学生高举红彤彤的火炬,意气风发,列队前进。火炬在谷阳路、人民北路口先后传递给高二、高一年级。全校学生井然有序地通过县城各主要街道。“火炬紧握在手,传统永记心头,弘扬亚运精神,团结拼搏战斗!”雄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天,一千多支熊熊燃烧的火炬,更是映红了茸城夜空。

鲜红的火炬是我们理想的旗帜,它永远飘扬在我们的胸中,燃烧的火炬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它永远鼓舞着我们去团结战斗,前进的火炬是我们意志的体现,它永远指引着我们一路奋进,高歌向前……。


忆四七年一次旅杭露营

四七至四八年,我在母校念初三。那时从初一起各班都有学生会组织,分学术、文体、风纪、总务等股,我们初三曾自编小话剧,组织国乐演奏队,在学校演出。至于出版级刊,举办班际球赛等则是很平常的等了。活动规模较大,同学们印象较深的当推四七年秋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杭霹营活动。

那次露营为期一周,由程贻孙校长“挂帅”,体育老师朱剑峰等带队。我们初三班和初二部分同学编成一个中队,带了帐篷、炊具等宿营必备物品,乘火车出发。

车抵杭州,夭色微明。朱先生带我们来到一所中学的操场“安营扎寨”。那里正濒临美丽的西湖,有几位同学发现了,欢呼着奔向湖边,引得大家都丢下“辎重”奔过去观赏。

有趣的露营生活开始了。大家七手八脚支起了三个大帐篷,另外还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帐篷。雪白的帐篷支起在树木葱茏的西子湖畔,真还有点气度不凡。朱老师命令我们在帐篷四周挖沟以备排水。队伍里有了怨声:“大晴天,哪有雨水?不用挖沟。”朱先生一脸严肃,寸步不让。 于是大家用带来的小锹挖沟,开始不愿,干起来倒也兴高采烈。当时我被大家选为中队长,朱先生指着一顶小帐篷对我说:“这是中队长帐,你晚上就睡这里面。”对于这份“殊荣”我不肯领情,与同伴隔开,多像禁闭。经朱先生开导,我才遵命。入夜,大帐里边来信息,朱先生走远了。我就爬行着钻进大帐,和同伴们嬉笑打闹,乐趣无穷。当时学生队伍里没人有手表,时间只能估计,我忽然记起中队长的职责,到帐外吹了三声哨子,示意各帐就寝,大家果然守纪,静下来安睡了。

露营的早、晚餐由中队自行开伙。因为有班会工作的基础,所以收伙食费、排定值日、作采购、举炊等分工都很顺利。这里,我想当年参加露营的校友们决不会忘记已经故世的好同学陆桂初。他负责班会的总务股,自谓责无旁贷,为办好伙食,不多出去玩,总在营地上忙。这位农村同学,埋锅造饭十分内行,他让值日同学出去玩,而自己包揽采购、炊事于一身。同学们回到营地,饥肠辘辘,大口吃着陆桂初做的饭菜,真觉得其鲜天下无比。

营地上常有动人的镜头出现。平葆芰、陈明坤、戴引芳,初二班的陆瑾瑜、张增顺等女同学在西湖边为大家洗濯衣裳,她们说说唱唱,笑声琅琅。湖边不远处,陆在初同学裸腿弯腰,正在颇有成果地摸螺蛳,他为节省开支,改善伙食多作奉献。露营生活中,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堪称是空前的。西湖美,尽人皆知,那么在西子湖畔镶下我们松县中学生这种勤劳、友爱、富有勃勃生机的图景难道不能使西湖更美一点么?

同学们尽情地游览杭州胜景,泛舟西子湖,攀登北高峰,登六和塔,饮虎跑泉,观钱塘潮;博物馆中看到了木乃伊和巨鲸骨架,孤山之麓瞻仰了秋瑾昂首执剑的英姿……。瑰丽山河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博物、历史知识扩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露营第四天下雨了。这时大家才深感朱先生起初下达挖沟的命令是多么正确。操场上积水了,而大家在干燥的帐篷里舒畅的休息。第五天下午,风雨大作。朱先生为同学的安全,下令撤往中学礼堂。肤色黝黑寻、身体强壮的朱先生站在雨中,浑身湿透,从容指挥,宛如铁铸的一般。他当时的形象是我终生难忘的。同学们露营遇雨,老师们十分关怀,有几位来到营地慰问。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王始炜老师给予我们的印象十分深刻。他一手撑伞,一手拄杭城特产的手杖,一双黄皮鞋下套穿一双草鞋。他教我们物理,此时诙谐地说:“增加摩擦系数,登山行路都安全。”

回松候车,全体同学集合在车站附近的茶楼上。大家兴高采烈中感到有点美中不足,原来当年学生大多家境贫困,带钱不多,几天游杭,早已囊空如洗,眼看柜台里摆满杭州土特产,想带点回去,却无力购买。这时大家看程贻孙校长端坐在阳台上,严肃而慈祥,有位高中同学献策:“向校长借,他会帮助我们。”可是谁也不敢。还是那位高中同学勇敢,愿意一试。他呐呐地说明来意,程校长随手掏出一张面额不小的钞寒。一人得助,数人受惠,一股师长信任、关心学生的暖流,在同学间迅速辐射,大家感动了。继而又有好几位同学来到程校长身边。程校长并不说话,来一个就摸出一张钞票,不问学生姓名,不看钞票面额,来者一律不拒。回校后,借钱同学迅速把钱凑齐奉还,大家有个共同心愿:程校在学生心田上播下友爱、信任的种子,我们决不能辜负。

旅杭回来后,班级工作更为活跃,特别是我们班的《晓先级刊》由徐亚君同学和我编辑,大家投稿踊跃,形式也一再翻新。当时同班同学、现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朱开轩校友在〈建校65周年纪念册〉上撰文说:“我记得我们班的墙报是办得很有特色的。”估计指的就是我们旅杭回来后办的级刊。这样的成果,岂是关起校门死读书所能取得的?

南京地区校友分会周通泉(48届初中)



当我想起杨其老师时……

杨得其老师是我在母校时的第一位班主任,他虽比我大不了几岁,但老练持重,处处为人师表。他任我们班主任期间,几乎和我们形影不离。在课堂上,他给我们上物理课,讲《矛盾论》,田径场上,他同我们我们上物理课,讲《矛盾论》,田径场上,他同我们一起跑步,切磋体操要领;在学生宿舍里,他又经常和我们一起聊天,学校有什么大的活动,我们班总是率先带头,他领着我们一道上天马山垦荒;领着我们肩扛铁铲,步行十几里外,到农村河湾灭钉螺;火红的年代里,他又领着我们勤工俭学……。这些往事,虽已相隔30年了,但回忆起来,展现在脑中的画图,竟是那样的清晰,好似友生在昨天。

杨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然而,使我深受教育的还是老师对工作极端认真精神。杨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心尽力,从不马虎,碰到棘手的问题时,他也不打退堂鼓,敢闯敢干,不达目的不罢休。记得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时,他设想着要领我班同学造一台电动机。我和其他同学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大为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校友》第42期
    《校友》第41期
    《校友》第40期
    《校友》第39期
    《校友》第38期
    《校友》第37期
    《校友》第36期
    《校友》第35期
    《校友》第34期
    《校友》第33期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09.3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