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校友》刊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校友家园 > 《校友》刊物 >> 正文
《校友》第27期
更新时间:2004/5/10  作者:松江一中   阅读:4253次  


松江一中校庆启事



为弘扬传统,检阅成就,增进情谊,共谋发展,我校定于10月17日(星期日〉上午9:30在校区举行松江一中建校75周年纪念庆典。热忱欢迎原私立江春初中、松江县代用初中、松江县中、江苏省立第六中学、私立云间中学、公立苏南松江中学、江苏省立松江高级应化科职校和松江一中的教职工和各届校友届时返校参加校庆盛会。

联系人:盛济民 姚立强



我校被命名为

"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在德育、科技教育和艺术教育等方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其是科技教育,近年来在航模和无线电测向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屡屡在区、市乃至全国性的大赛中摘金夺银,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素质为松江一中增了光。日前,我校被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科委和市科协命名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一中迎华诞 校友齐开怀
(52届) 郑梅先



欣闻母校迎来七五华诞,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向母校表示衷心的祝贺,恭祝母校蒸蒸日上,兴旺发达,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办成一流的学校,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1952年高中毕业后即进入“华纺”学习并走上工作岗位,1960年起我在辽宁省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院工作,改革开放中我来到了宝钢建设的工地上,目前已退休。岁月匆匆,转瞬四十七年过去了,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常常想起在母校度过的使我终身难忘的年月,母校的一切景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宽畅的礼堂,广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校园里书声琅琅,歌声喋亮。学校的对面是一所德琼医院,环境十分优美。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也参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社会活动,响应号召,接受锻炼,在母校温暖的大家庭里培养了我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张源潜校长及老师们对待同学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在教学中又是那样的诲人不倦,一丝不苟,他们言传身教,用科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用革命理论启发学生的思想,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师渊博学识、严以律己、处处以身作则的光辉榜样,给学生的成长增添了无穷的动力。曾记得杨延祚、孙承漠老师为了使我们提高政治觉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经常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革命烈士的故事,畅开心胸讲出自己在追求进步中的一片爱国热情。侯焕常老师任课多,教学任务重,为了帮助我们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在课堂上主动作自我批评,说自己想去大学任教。钱荣锦老师生动地讲解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讲课风趣幽默。历史课老师不论讲中国历史,还是外国历史,都不用讲稿,两节课都是像讲故事似的背出来。地理课老师不管是画一个省或一个区域的地图,都是在黑板上一蹴而就。杨老师为了关心我的健康,在寒假外出开会的途中,特意在苏州下车,来我家中看望。如今,辛勤耕耘的园丁,早已桃李满天下,充分说明松江一中教书育人,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人才辈出的学府。

前年我班同学回母校相聚,我由于健康原因没有前往,深感遗憾。后来我在《校友》上看到了报道,知金慰甲同学从英伦赶回来,黄孔恕同学从尼日利亚返沪,大家在畅叙别情的同时,还想到我,真使我心里好感动!黄孔恕和我都住在莫家弄内,她比我远一点,每次放学回家她都把我送到家门口。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为了响应号召,朱小云同学参加了军干校,投笔从戎,毅然奔赴张家口。陈淡云同学参加了海军。沈文珠同学高三时和我同一宿舍,我们在一起的印象是深刻的,朱美文同学是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每逢全校开会,都是她从容不迫地指挥大家唱歌,神态是那么的潇洒而有力。朱国华同学是我的入团介绍人,对我给予了很多帮助。周明廉同学就像老大姐那样处处照顾着大家。计永心、张纪勋同学是班干部,不论有什么任务,他们都是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张亚梅同学是女高音,她多次为志愿军战士歌唱(慰问活动)。

母校的培养,师长的教诲,同学的情谊,一切都留在美好的记忆里。

在母校75周年校庆的喜庆日子里,衷心祝愿松江一中春光永驻!



松江一中,校友时刻怀念您
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设计院 顾志洪



我是59届高三丁班学生,1964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分配在北京化工部第一设计院,一生从事石油化工设备设计工作。

沧桑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从母校毕业至今有四十个年头了。从一名中学生成为祖国石油化工战线的一员,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处处伴随着党和人民的谆谆教诲,永远难忘母校老师的辛勤培养。

记得1968年,我国的石化事业还很落后,当时的化工部徐今强部长亲自送我参加北京燕山石化的会战。在石走沙飞、荒丘绵延的周口店古人猿遗址附近的燕山脚下,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万建设大军,在“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的号召鼓舞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会战。与天斗,与地斗,与艰苦的环境斗,苦战十多年,把昔日的荒山沟,建设成为高塔林立,机器轰鸣的我国最大石油化工基地之一。1976年,我国引进的第一套大型石北油化工装置——年产三十万吨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在这里投产。1994年,又成功完成了由三十万吨乙烯扩建为四十五万吨乙烯装置的改造。在我们全体石油化工战线同仁们的努力下,我国一跃而为世界上石化事业领先的国家之一,我们为祖国人民增了光。

今年是母校松江一中建校七十五周年。七十多年来,母校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材,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校友所取得时成绩都有母校老师的一份功劳。我们时刻怀念母校,也时刻不忘母校老师给予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的教诲。值此校庆之际,祝愿母校更加兴旺发达,祝老师身体健康。祝同学学业有成。松江一中,校友时刻怀念您!



愿母校长在
程经权



1941年秋我小学毕业考入松江县中,但42年暑假后就辍学就业了,我的哥哥程经明1939年至1940年也在本校读了一年,我妹妹程千金(现名程志哗)1948年至1954年在本校读了六年,还有我的堂弟程经纬、程经才,表弟孙路清、吴凤池,表妹吴凤声都是一中学生。

上次校庆我和妹妹一起到校翻看校友通讯录,发觉有几位老师名字没有列入:数学老师赵盛吾、语文老师徐友璜、美术老师葛益隆、音乐女教师姓林,名字记不起了,教英文的严老师,他的儿子严奕钧与我同班同学,教历史的蒋老师,教童子军的唐老师;罗吾白老师、唐养志老师是教初二、初三的,顾梦熊老师是从白龙潭小学转来本校做文书工作的,有时也代代课,还有两位日文女教师,我哥哥在校时日文女教师叫吉田,我在校时换了一位小池贞子了。

虽然只在本校读了一年书,离校也已五十多年了,但有很多轶事不能忘怀。当时的县立中学是在火车站与中山中路之间的若瑟医院旧址(现在是卫生防疫站,原建筑已拆建),全校一共六个班级,约二百多人,每周一至六早上到校。一进校门先要把写有自己名字的一块小木牌,由红字一面翻成黑字一面,说明已到校,下午放学离校时再把黑字翻成红字,表示已离校。早上到校翻好名字牌子,进教室放好书包后就到操场上按固定坐标位置站队升旗。初三同学黄介生与另一位同学吹军号,调子是5 1 15 1 |51 3 31 3│13 5 55 3│13 5——│……升旗完毕做早操,八时后上课,星期一不做早操,改在大礼堂例会,校长宣布全体肃立,其实大礼堂里没有座位,师生们都站着的。唱国歌,林老师弹钢琴伴奏,校长恭读总理(孙中山)遗嘱,静默毕,校长讲话,大都是时事综述和学校事务。课外活动很丰富,有全校运动会、足球、排球、乒乓球赛、演讲竞赛等,各班级都要组队参加。有一次文艺演出有话剧、歌舞、滑稽魔术,先在校内预演,后假座莫家弄口松江剧场(已拆建)演出招待家长观看。全校成立童子军大队,一律戴阔边帽,穿草绿色军装,还在光启操场(现是醉白池大门内北侧)接受校长老师们检阅。有五、六个同学吹奏军乐,当师长们走过队列时,童子军们行举棍注目礼,煞有介事,很威严呐。有一次猜谜会,贴出了许许多多谜面,奖品是一张书签、一支铅笔或一块橡皮。记得有一条谜面是“驱车行万里,不涉风波危”。射宋代爱国诗人,很多同学猜是满江红作者,谜底揭晓是钗头凤作者。有一次师生篮球赛,同学薛家两弟兄球艺精湛,老师队暂时落后,急得体育老师周芝瑞大叫看牢两薛,最后师队小胜总算赢回面子。

往事不再,空怀留恋,庸碌一生,愧无奉献,值此校庆七十五周年,但愿母校长在,后继辉煌。



解放金桥的战斗
盛继隆



1949年5月19日,上海解放前夕一个多云的夜晚,月亮在云层中忽隐忽现,在上海浦东地区新陆朝金家桥方向的一片田野里,人民解放军31军的一个连队正在向西运动着,战士们怀着解放大上海的激情,在夜幕中疾步前进!

偶尔传来敌机在夜空中的悲鸣声,在夜色蒙蒙中,我们的队伍没有被敌机发现,仍在加速前进。就在这时,距离金家桥不远处的一个确堡里传来了机枪射击声,它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我们的队伍迅速隐蔽,战士们的双脚浸在农田沟水中,双眼盯着左侧的敌堡,等待着部队首长的攻击令。其时已过子夜,征途遇阻,情况紧急,连长果断地作出了部署。随着一声令下,队伍中闪出两名年轻战士,提着炸药包,机灵敏捷地向敌堡奔去, 说时迟,那时快,“轰”的一声巨响,震天撼地,敌堡被炸毁,敌人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有的举着双手走出碉堡,两腿直打哆嗦,乖乖地举手投降。

当我们的队伍靠近“上川铁路”沿线的几间农舍时,金桥镇上的敌人看到碉堡的火光,开始以机轮和迫击炮漫无目标地向东射击。在首长们的指挥下,战士们迅速投入战斗,组织火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校友》第42期
    《校友》第41期
    《校友》第40期
    《校友》第39期
    《校友》第38期
    《校友》第37期
    《校友》第36期
    《校友》第35期
    《校友》第34期
    《校友》第33期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09.3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