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科研 > 教学一得 >> 正文 |
《力 矩》的 教 案
|
更新时间:2004/3/17 作者:松江一中 乙夫杰 阅读:6081次 |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力臂、力矩的概念,会正确找出给定力的力臂,并会初步运用公式m=fl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2)了解力矩的单位及力矩的正负。
2.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和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感受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品质。
(2)在实验中初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师生共融的目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力矩的概念
难点: 力矩概念得出的过程
三、教学用具:
1. 每组力矩盘一个,钩码多个,刻度尺一把,铁架台一个,测力计一个。
2. 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为研究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组织教学。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 学生猜想 , 实验探索 , 引导发现 ,归纳总结 。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说明:
本节课所选的是高中物理(拓展型课程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意图是想利用传统实验器材,引领学生探索力矩的定义为什么是m=fl,而不是m=f/l或f+l,理解高中物理中的有些概念的来龙去脉,想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以便在以后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学物理的清晰思路,另外,我也想利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一些有益的科学训练。
根据以上认识,结合上海二期课改的精神,我采用以下做法:
1.本节课尽可能多的增加演示和学生实验,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同步,形成正确的较深刻的概念。
2.加强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能真正掌握如何确定力臂,对物体转动的决定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利用课文短,时间充裕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了解科学家寻求物理规律的思路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对物理规律的得出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探索。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主要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导引思维”,启发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节课我力求在巧启、善导、多发展上多下功夫。
5.可能的不足之处:因为需要改装力矩盘,估计在准确、灵敏、方便等方面尚欠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