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2004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首先我要向全校师生员工拜年,祝大家新年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
“成才于斯”——我们的共同追求
新年要有新气象,新年要有新期望,新年要有新追求。如果要问我的希望和追求是什么,用四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成才于斯!”——并且希望它能够成为我们共同的不变追求。 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我们不久前落成的新校门,有两块题匾,对外的一块是我们的校名“松江一中”,对内的一块就是“成才于斯”这四个大字。这是请曾经在我校工作过的辛冠东老师书写的。古朴的色调、遒劲的笔力,更使得“成才于斯”四字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有力地折射出了我们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 著名的长沙岳麓书院的楹联就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们取用了其中“于斯”二字,“成才于斯”就是“在这里成才”或“从这里成才”的意思。 “成才于斯”,道出了我们的欣慰和自豪。多少杰出的人才从我们这座校园里走出去。这其中有共和国部长级的高级干部,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有观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家,有成就巨大的全国劳动模范……当然,更多的是成千上万的在各自岗位不懈奋斗的人们,他们同样为国家的建设、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松江本地来看,各条战线、各个单位的骨干力量中都有松江一中的校友。今天的松江一中是由清代光绪30年,即公元1904年,开办的松江府中学堂嬗变而来,悠悠百年,我们学校为培养民族革命和国家建设的人才,做出了令人欣慰的贡献。 “成才于斯”,也道出了我们的期盼和厚望。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国家兴旺,民族振兴,我们要成才;以人为本,个体发展,我们要成才。同学是这样,老师也不例外。尤其是我们的年轻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家已经成才,但我们还要努力成为优秀人才,拔尖人才,栋梁之才。我们热切地期盼着,期盼大家都能在松江一中成才,期盼从松江一中培养出来的都是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人才。 “成才于斯”,更是一个目标,是一份责任,一桩承诺。学校、教师要把走进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培育成才,这个目标多么崇高,这份责任多么沉重,这桩承诺多么神圣。每个走进来的人要让自己在这里成才,这是主动发展、自我加压,这一目标是明智的,这一责任感是庄严的,做出这样的自我承诺更是要有志气、有勇气的。 学子熙熙,皆为才来,学子攘攘,皆为才往。朝于斯,夕于斯,学于斯,长于斯,“成才于斯”? 老师们、同学们,“成才于斯”,是精神的鼓舞,是行动的号角,是意志的激励。让我们每天以此自勉,让“成才于斯”成为我们共同的不变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