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毛主席诗词全选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学生天地 > 智慧大道 > 东方红 > 毛主席诗词全选 >> 正文
西江月 秋收起义(1927年)
更新时间:2003/12/25  作者:   阅读:2180次  

西江月 秋收起义(1927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最早非正式地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一九五七年七月号,是在一篇品论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中提供的。
  注释
  〔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定发动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武装起义。毛泽东在湖南省东北部和江西省西北部领导农民、工人和一部分北伐军,成立一支工农革命军。九月九日起在修水、铜鼓、平江、浏阳一带举行武装起义,遭到敌人围击。十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斧头〕中国共产党党旗上的锤子当时常被误认为斧头。
  〔匡庐〕首次发表时原作“修铜”,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匡庐”。传说商、周间有匡俗(一作匡续)在今江西庐山结庐,因称匡庐或庐山。见东晋慧远《庐山记》(一作《庐山记略》)。
  〔潇湘〕首次发表时原作“平浏”,一九八六年九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作者修改的抄件改为“潇湘”。借潇水和湘江指湖南省。
  〔同仇〕同心合力打击敌人。《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进、动〕按《西江月》词律,上下阕末句末字当与二、三句末字同韵异调,即第二、第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里没有按律押韵,而依湖南方音用进、动两字隔阕押韵。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七律 咏贾谊
    七绝 贾谊
    七律 有所思(1966年6月)
    七律 洪都(1965年)
    念奴娇 井冈山(1965年5月)
    七绝二首 纪念鲁迅八十寿辰(1961年)
    杂言诗 八连颂(1963年8月1日)
    七绝 屈原(1961年秋)
    七绝 观潮(1957年9月)
    七绝 刘蕡(1958年)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831.0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