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閻€劍鍩涢崥宥忕窗
鐎靛棛鐖滈敍锟�
妤犲矁鐦夐惍渚婄窗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升旗仪式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校园文化 > 升旗仪式 >> 正文
解读《2002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
更新时间:2001/11/5  作者: 站长  阅读:3915次  
解读《2002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 -------------------------------------------------------------------------------- 2001年11月4日 03:43 ■上海在华东经济格局中始终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龙头地位,为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现软着陆,是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前提。 ■国际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实施得当,是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政府机构的高效率运转,也是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一国或某地区综合实力增强的标志,反之亦然。西方诸国在经济扩张时期,其最先兴起并对国民经济起到引擎作用的就是现在仍然举足轻重的一批中心城市。在亚洲,中心城市对各项经济资源的集聚作用也十分明显。只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面对内外激烈竞争的格局和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态势,如何保持和提升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一道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难题了。人们注意到,一场金融危机就使曼谷、吉隆坡、马尼拉退出了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行列,而今年以来的全球经济不景气又使新加坡、香港、台北、东京等中心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出现褪色。然而,唯独上海的国际竞争力在整个东亚经济体系中却是不断攀升。究其原因,上海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02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上海在华东经济格局中始终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龙头地位,为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繁华的区域,该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能量被国际投资者普遍看好,其战略意义不亚于亚太地区的任何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在类似于华东地区这样规模的经济圈里,经常有实力相近的城市之间激烈竞争以争夺发展资源的情况出现。如新加坡和吉隆坡之间、釜山和神户之间、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和深圳之间,都曾出现过度竞争而元气大伤的局面。但上海在华东地区近年来始终居于经济领导地位,在相关分工上更具合理性。在国际投资者看来,上海和华东诸大城市的关系如同航空母舰和其护卫编队之间的关系,使得上海有资格不以国内城市为竞争对手,而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地投入到国际竞争中去。 其次,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现软着陆,是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前提。以往的发展经验和最近的相关教训表明,对城市经济体来说,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与得失将直接导致国际竞争力的升降。如日本曾经引以为豪的经济中心城市神户,其以航运和港口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就始终如一地成为其核心的竞争力,多年间一直位于东北亚之首,也由此忽略了调整,结果遭到阪神大地震的沉重打击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活力。现在的新加坡也是如此,其倚重金融、航运、旅游、炼油等产业的结构性弊病已被证明是无法适应更剧烈的国际竞争。相比较而言,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被国际经济界公认为极其成功的,它不仅促进了城市功能的转型,而且丰富了自身产业结构的层次,使得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这样也就极大地提高了上海经济运行的质量。 第三,国际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实施得当,是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又一重要原因。对一个经济结构丰富的中心城市来说,国际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经常波及数国或整片区域经济的前提下,出口市场的单一无异于自掘坟墓。香港经济近年来发展迟缓,就与其出口市场局限于东南亚和美国有关,何况外贸额又占据了GDP90%以上的比重,因此,当其主体性的出口市场萎缩时,其经济必然滑坡。但上海一直在积极地谋求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欧洲市场目前已占上海出口市场30%左右的份额,而且上海对俄罗斯、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已经打开局面。所以在部分国际市场景气出现波动的情况下,2001年的上海出口仍然能达到280亿美元的不俗水平。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政府机构的高效率运转,也是上海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孰重孰轻一直存在着争议。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淡出经济事务,最多在遭遇经济危机时予以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在亚洲,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体要以加速度追赶国际先进步伐,离开政府的调控是无法想象的,这一点在上海近年的发展势头中也得到了印证。上海的合作伙伴们普遍认为,上海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向,相对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基本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都得益于上海各级政府的高效率运转。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博士)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红旗下的讲话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永不磨灭的记忆
    正确面对考试
    在志愿者服务日的讲话
    自律是成功的基石
    元宵节与中国传统文化
    期末考试教育
    做好广播操
    成功,从提高心理素质开始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19.14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