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新闻中心 > 校园快讯 >> 正文 |
松江一中“十五”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
|
更新时间:2001/9/6 作者: 阅读:3625次 |
|
松江一中“十五”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1年8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以及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加强以师德为核心、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实现干部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 二、目标 根据我校正在努力争创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定位,建设一支与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相匹配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具有高尚师德、较强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念先进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在册教师116位,其中高级职称有33人、中级职称44人。硕士研究生1人,双学位2人,参加过研究生课程班学习3人,本科以上学历113人,正在参加专升本学习1人。学校现有区级导师4名,区学科带头人8名,区学科教学能手9名。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83人(其中50人在35周岁以下)。 四、任务、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 坚持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教育每一位教师。在教师中努力树立“讲学习、勤思辨、多奉献、少抱怨、敢创新、重合作”的工作作风,达到“我做、我爱、我求索”的思想境界。倡导“烦恼放在心里,微笑挂在脸上”、“少一点责备,多一点欣赏”的校园氛围。 2.继续鼓励干部、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培训 在现有基础上积极为教师的进修创造条件。鼓励干部、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如硕士研究生课程培训、第二专科学历培训等。力争使20% 以上的教师达到硕士学位,30%以上的教师达到一专一本的学历要求。 3.启动校“绿叶工程”,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 依托区“绿叶工程”的实施,发挥区级导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作用,启动本校的“绿叶工程”。重点培养30名校级骨干,积极选送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区、市级的骨干教师培训。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对0~5教龄的教师进行新任教师培训,安排好一对一的带教工作,规定听课任务及公开课任务,提高他们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启动“面向新世纪青年教师自培发展工程”,要创条件、搭舞台、压担子,使青年教师大面积地快速成长。 4.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程,进一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我校开展得比较早,近年来我校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校已有70多位教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我们计划在2002年前使接受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师达90%,其中45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率达100%。保证我校2006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教师在今明两年内全部获取《松江区中小学幼儿园非计算机学科教师计算机培训》合格证。 5.努力完成我校英语(或非英语)学科专任教师的英语培训 为不断提高我校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积极组织我校英语教师接受封闭式强化培训,创造机会将我校的英语骨干教师送出国门接受高层次培训。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和鼓励非英语学科教师参加英语专业培训,推进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计划年内启动我校在数学、地理、生物、体育、历史学科的双语教学,争取到2005年我校的双语教学初具规模。 6.继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 坚持每年选送2名青年班主任参加区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坚持每年一期的学校暑期班主任培训班(全体班主任必须参加)。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加强培训与指导,坚持两周一次的班主任学习培训制度。 7.组织和做好二期课改及新教材的专项培训 作为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二期课改精神,组织好全体教师参加实施二期课改以及新教材的专项培训。2001年起对教师进行“研究型课程”全员培训,分批组织教师进行新教材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改实验,使我校真正起到二期课改实验基地的实验作用,为推进上海市的课改作出应有的贡献。 8.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区级培训。 9.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在组织好教师参加好区有关的240培训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培训寓于活动之中。如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备课、说课、听课笔记等)、英语朗诵比赛、青年教师教学评优、学科命题评比、学科知识考核、普通话粉笔字比赛、课件和网页制作比赛等等。继续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10.发动教师积极投身教科研,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 提倡科研活动全员化、常规化、制度化。学校有明确的阶段工作计划,抓好校级课题的管理,组织好区、市级课题的申报工作。继续办好每年一期的暑期教科研培训班。继续办好《科研园地》,鼓励教师积极投稿,提高论文质量。努力把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激励措施 结合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措施,以保证本规划的落实: 1.将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培训成绩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2.实现校级导师制,制定相应的津贴标准,激励教师自加压力,主动发展,业务上精益求精。 3.对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加以表彰,如每学期先进班主任的表彰、每年度的校先进工作者以及积极分子的表彰、教学评比获奖者的表彰等等。 4.认真、公正地做好每年的优秀新教师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