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我校结合校园实际学情,将新型(教育)质量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生命,提出新型质量观念是基于对当今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生活的前瞻判断,围绕全面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改革立意而动态形成的对学生个性特征状态、个性发展过程、个性发展结果的完整认识以及与之联系的观念系统。为现象级卓越高中建设筑牢质量根基,需要树立新型的生本质量观念、未来质量观念、全面质量观念、发展质量观念、绿色质量观念。3月11日下午,我校生物教研组以“以终为始,精准打造绿色课堂”为主题,重点分享并讨论生物组在绿色质量观念指导下的实践经验与规划路径。出席本次会议有潘建荣校长、张春燕副书记、教育条线负责人杨健主任、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顾巧英老师,以及区教育学院生物教研员金子明老师。本次会议由生物教研组组长薛玮珏老师主持,全体生物组教师参与。
生物教研组组长薛老师首先从教研组的层面指出在上海市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生物等级考时间由高二转向高三的变化、考试范围与教材的变化、考察题型与理念的变化等重大改变,还面对着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调整与学科重要性程度变化的挑战。2024年是新教材使用后的第一年等级考,在高三老师艰苦奋斗、砥砺探索的同时,高一高二也应该汲取高三已有的经验教训,实现高中三年学科教学的一体衔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科思维。因此,生物教研组为实现绿色质量观,树立了优化高中三年学习进度、加强命题研究及其对教学优化探究、促进教研组发展的整体理念。
同时作为高二备课组组长,薛老师列举了高二备课组在承上启下的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如为方便高二的选修教学和高三的一轮复习而进行中的一、二模的分类汇编整理;为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更加适配个性化学情而进行的教材和配套练习的增减讨论;向高三老师取经的跨年级教研与分享活动;充分利用校、区、市的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双路径研习;切实加强专业书籍、期刊的阅读等。
高三备课组组长赵金萍老师认为“绿色质量观”是一种以“低耗高效”作为教学目标追求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三教研组将工作目标设定为“夯实基础,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有对学生的精准“把脉”,从沟通、作业反馈等方面全方位准确评估学情。之后才能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打造绿色课堂,实现最大“增值”。赵老师总结了8条主要措施,分别是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加强集体备课;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基础知识默写;加强学科阅读;加强情景和学科活动的教学设计;加强训练,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加强情景作业设计和及时反馈;深化实施个性化教育等。
高一备课组组长李清梅老师用“种思维的种子,开素养的花”形象地描述了高一学段在学科教学中“望高峰、起远航”的引领作用。李老师认为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是学科观念的核心,由此生发出生命观念,激发社会责任,通过一系列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拆解出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相关素养。李老师也介绍了“5305”课堂架构、作业分层分类理念形式、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模型与建模、个性化评价、教研促成长等实践方式。
区教研员金子明老师听了三位备课组长的分享之后,对我校生物组对“绿色质量观”的深入思考与丰富实践作出充分肯定。金老师指出质量是衡量客体满足主体的需求程度,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科,教师能否通过教育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满足主体需求,是教育质量观的目标。在实践中,能否实现学科的质量要求,依据是学业质量要求。因此,各位生物教师应当充分研读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学业质量要求。同时,金老师分析了命题形式为何而变化——适应需求与评价的变化,并结合备课组长的分享,从情境、模型、单元教学、学生活动设置等方面分享自身独到的见解。
会议的最后,校教育条线负责人杨健主任针对以上观点做出精彩的点评与分享。杨主任首先解释了新型质量观念的概念,新型质量观念作为一种育人理念,在我校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生本质量观念、未来质量观念、全面质量观念、发展质量观念、绿色质量观念等不同视角的理念,绿色课堂是绿色质量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紧接着,杨主任从学科实践活动、讨论的价值与意义等方面肯定了生物教研组的努力与成果,并对与会生物组老师提出的课程设置问题做了坦率的解释。
通过本次学科研讨学习活动,生物教研组系统地总结了学科发展趋势与教育实施路径,并获得多层次、全方面的指导与建议,对未来的学科教学工作更加成竹在胸,接下来我们将勠力同心,为现象级高中建设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