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队伍。9月是上海市教育系统2023年“师德师风建设月”,为了进一步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学校特推出优秀教师师德师风故事。

刘新文与曹淑玲作为学校骨干教师,2022年8月15日,夫妻二人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的号召,来到昭阳区北闸中学,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为了帮助北闸中学高中部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要求,刘新文、曹淑玲以“三新”课程改革和教学评一体化为切入点,向北闸中学的老师介绍新课程的理念,指导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如何创设情境链,如何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授课时如何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打造北闸中学的活力课堂、向上课堂。
刘新文、曹淑玲指导的马青瑶老师参加昭阳区新教材新课程教学竞赛化学学科评比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北闸中学举行的说课比赛中,马青瑶、张子梅获得一等奖,郑宇、赵泽冬获得二等奖。同时,他们还组织了教研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落实教研工作目标,增进本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骨干队伍。
针对学生底子薄、基础弱的情况,曹淑玲和刘新文相互探讨,及时改变教学方式, 上课从大开大合改为“小步慢走”,多巩固、多追问,知识点学一个,落实一个。积少成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学,认真学。看到学生错题整理本经常找不到,曹淑玲就为每位学生买了一本错题整理本。学生们喜欢围绕曹老师提问题,好几次中午放学后因为解答学生问题而错过午饭。
有爱就有家,心会跟爱一起走。“我们家和云南挺有缘的,儿子曾到云南帮教过,现在我们也到昭通帮教。帮教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责任。”刘新文曾笑着说起这事。在学校上完课后,两人会一起在校园里走走,看着跑跑跳跳的学生,他俩习惯性地想到了松江一中。松江一中的校园比北闸中学校园更宽阔、更漂亮,教学设备更先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更与时俱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丰富。看到这样的差距,他们以严谨的态度与老师沟通交流,以饱满的热情去教育学生,希望能将差距尽快缩小。
来北闸中学支教后,曹淑玲一直想通过手机视频连线北闸中学和上海松江一中的学生们,让两地的孩子有一个互动交流。有一天,她利用一节化学课的最后10分钟手机视频连线了松江一中的学生们。 松江一中的吴健同学问:“我们喜欢大海,你们喜欢什么?”北闸中学的张乐同学拿着手机跑向窗口,让上海的同学看窗外的大山……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意犹未尽,隔着屏幕,孩子们质朴的笑脸、好奇的眼神,对外界憧憬的表情,深深打动了曹淑玲的心。此时此刻曹淑玲暗暗下了决心:“我给不了你们我的所有, 只能把我的知识、我的见识、我的阅历说 给你们,希望你们都永远不要放弃学习!”
刘新文说:“每当听到北闸中学年轻教师说,刘老师,我想请教您个问题,我都感到支教的价值、教学相长的幸福。在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倒逼自己去更加努力学习,也间接地促进了个人的发展。”曹淑玲说:“支教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责任,支教生活,也将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份宝贵财富,这里每天都有故事发生, 有人在成长、有人被治愈……”“面对未来, 我们充满期待,并会为之持续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今年3月,上海松江区相关部门拨出150万元经费,为北闸中学高中部41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刘新文、曹淑玲及另外两名同是上海来帮教的老师,以个人名义捐献了一套价值3.2万元的多媒体设备。
上海、昭通,夫妻俩一起用爱心和耐心实践着“有教无类,不偏不倚”,他们用真诚和开朗把“诲人不倦,乐此不疲”的誓言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