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秀南街,仓城旧模样。
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这片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仿佛容光焕发,向世人展现着生机盎然的一面。临桥远眺,碧绿的河水在远方汇聚成一线,与房屋相依,与白云相衬,水天一色。看久了城市的流光溢彩,此番桂影斑驳显得格外亲切,视线不由得渐长,去寻觅那水的尽头,旧时的风采……

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虽然称不上是奔流,却也有那不见源头和尽头的神秘感。秀南街的春水,温柔而又活泼。初识秀南街,不闻声,不见人,只有满河的荡漾吸引我驻足在桥头,静静聆听流动的乐章。时而平静的水面回荡出一圈圈的波纹,时而“噗通”一声传来,回过神已是水止物空。仔细往水中探寻,一条条曼妙的身姿在飘动,想要再靠近,却无声地突然游走。让我想起了那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既而,我漫步在河边的小道上,稚嫩的嬉戏声从巷子那一头传来,越来越近,是成群的孩子在打闹,他们经过我的身旁。纵然我是一名游客,他们也丝毫不在意,笑容绽放在他们的脸上,格外动人。树上栖息的鸟儿似乎被惊醒,清脆地鸣叫后展翅飞舞在空中,划过碧绿的水面,留下浅浅的凹纹。与城市不同,我在这里看到的是纯真与童年,自然与生命的美好共处。
夏
炎炎烈日炙烤着古旧的道路,蝉鸣声充斥着这一条看似狭窄的街道,开枝散叶的老树为夏日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片净土。竹椅吱吱的响动混杂着人们的话语声,给这条古街带来了些许旧时光的味道。那一声声“卖盐水棒冰咯!”仿佛还在这条道路上响着,那段时光也好像从未消逝。落日带走了燥热,晚风穿过一条条巷子,将凉爽带入每家每户。孩童们在街角玩耍着,像极了旧时的那些同样活泼的孩子,也许早些年孩子们扔沙包跳房子所画的白色格子已经模糊不清,但那份快乐永远存在于每个人的回忆中。

秋
有幸在一场秋雨朦胧的日子拜访这座古镇。环视雨中的秀南街,浓厚的历史色彩被冲刷开来,昔日的河面被雨敲打得支离破碎。头顶笼罩着灰暗,却依然阻挡不了我的步伐。
自大仓桥起一路东行,是曾经的旧时大院,沿河老宅,那些曾是达官士绅的府邸仿佛到如今依旧有着那份人丁兴旺时的生气。沈氏宅的聚会仿佛还没有散场,欢笑声请酒声仿佛透过了时间的壁障跨越数十年传到我的耳中。
“过去,老街可热闹了!像这户沈家的老祖宗在清朝官拜工部大学士,再往前走,住在这里的还有民国时期的上海邮政局局长、开米行的大老板……”在一座座老宅前,我想起曾经看到的当地人介绍,“这座老宅是沈氏小姐楼,这房子是沈小姐在上世纪30年代盖的,还常这楼里举办些聚会什么的,可热闹了!”
记忆的水墨画只存在于过去,眼前已是时间消抹过的残韵。长满青苔的石阶;老得发黄发黑的墙壁;破损的木门;零碎的瓦片;生锈的门锁……谁还能在泛黄的烟波之上,还原盛世繁华,谁还能洞悉一座桥隐秘的暮年?

冬
寒流南下,万物蛰伏,虽说没有漫天大雪,但连绵小雨混着丝丝寒风仍会让人忍不住地打着哆嗦。冷色调仿佛是冬季街头的主打色,行走着的厚厚棉服点缀着清冷的道路,一派凄清景象。夜幕降临,每家每户点起了灯火,明黄的灯光给这条古街添了几分柔和的姿色。正值冬季,一家人围坐桌前,温热的食物升起氤氲雾气笼罩着整个房间,碰杯声,欢笑声齐聚一堂,那些属于老一辈人的回忆也是从这一片雾气升腾中开始的—那时候的的聚餐没有那么丰盛,一锅煮豆腐就已经让孩童们很是满足了,长辈们总是催促着孩子“快吃呀。”可自己却又很少动筷,亲情,总是会弥漫在这一方桌案之上。

渗透着青绿的墙面,凹凸不平的道路,房檐上铺设的砖瓦,无疑是久居于此的人们对秀南街的最深刻的回忆。旧时光仿佛从未在此消逝,秀南街的宁静祥和与城区的纷杂繁乱形成了巨大反差。在秀南古街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群在此居住,有着为生活操劳的人们,有着不谙世事的孩童,而为数最多的莫过于长居于此的那些已年过七旬的老人——是他们保留着属于秀南街的一份回忆。
秀南街,承载了明清两代人的共同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