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文化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利用家乡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熟悉家乡文化,学习家乡文化、探讨家乡文化。
二、教材分析
这是教材改革后增添的新的内容,是爱国家、爱乡土、爱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教材的指导,在学生对家乡文化有一定了解基础上,提升对家乡文化特质的理解,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乡土中国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有不尽的乡愁。新生代的学生对于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感官的认识,对于家乡文化的深刻内涵缺乏理解。文化现象的普及、文化内涵的深入推广,任重道远。
四、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通过典型的文学作品案例,梳理家乡文化的部分典型特质,借以理解家乡文化的一定内涵,从而理解和认识家乡文化对于现实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于家乡文化内涵的理解。
难点:家乡历史文化与现实人生的沟通。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从文化入手,让学生理解文化,进而理解家乡文化,理解家乡文化,即松江文化的特质及对松江人的影响。
七、课前准备
请学生阅读戴望舒的《雨巷》,并亲自踏查松江现存,追寻旧味,感受文化。
八、教学过程
教师问题:
1、 什么是文化?
2、 家乡文化的价值是什么?
学生问题:
1、松江文化
2、过去那么久了,松江历史中保存的文化对我们有意义吗?
设计目的:对文化理解、对家乡文化理解、崇拜和传承。
学生活动: 列举松江文化的范例,阐述这些文化范例的意义。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文化——家乡文化(松江地域文化)——意义价值——松江人
十、学习训练设计及依据
设计目的:熟悉、缅怀已经逝去和正在逝去的松江传统文化,产生对松江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热爱感;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生的沟通连接;引导学生在熟悉家乡文化的基础上,热爱并传承家乡文化。
十一、教学反思
显然,传统文化正在逝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保有对家乡固有文化的热情,不只是对家乡的执着热爱,更是一份历史责任。传承松江文化,是所有松江人,甚至是中国人应该担起的责任。松江文化,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参考资料】
1、《说文解字》。
2、相关的松江气候建筑资料,见《云间映像——松江文化丛拾》。
3、戴望舒的诗歌《雨巷》。
4、李烨的同名散文《雨巷》。
附:阅读资料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 巷
李烨
雨丝像连绵不断的忧伤,淋湿了惨淡日光。孤零零,我一个人走在时光里,走在湿淋淋的石板路上。
季节该是春天,空气里弥散着新花的芳香和春天的惆怅。雨敲在伞上,滴滴答答,点点滴滴也敲在我心上。我夹着一把油纸伞,抵挡着人生里的风雨,走在命运的路上。运命,是喜,是忧?是风,是雨?是阴,是阳?是苍青还是玄黄?我卜了龟,占过蓍,画遍了我掌上的乾坤,依然双眼迷茫。我就这样走在漂泊的时光里,漂泊在异乡。这里里弄连着里弄,大巷连着小巷,我迷失了。我也情愿迷失,因为命运没有指给我方向。白色墙垣挂着暗色苔痕,印上了老去的时光。高耸的楼阁里飘来娇娆的歌唱,我能想象,那里一定红绸翻舞,脂粉流香,也许还有一个略带脂粉气息的少年站在一个吸着水烟的老者的身旁。那里的确是个江南独有的温柔乡!但绝对不是我的,我命运就在路上。
雨巷,好深的雨巷。转过雨巷,依然还是雨巷。走吧!眯着眼慢慢走吧,反正到处都是江南的雨、江南的雨巷。可忽然,一股清香袭来,沁进了我心肺,像清凉的水洗去了浑浊和杂味,轻得如蜻蜓点水,柔得像熏风抚慰。是错觉吗?分明一朵淡青色的云飘过我的身边,哦,准确说是一个穿着淡青色短衫的江南的小姑娘从我的身边闪过。她胸前戴着的两只淡雅的白玉兰随着她的脚步起伏跳动,她头上的桃红色的蝴蝶结像在跳舞。脚下溅起的水花飞散到周围,晶莹闪动。她活脱得像个小雨中的精灵,穿越了时空的雨巷历史中的飞动的精灵。我禁不住感叹出来,很轻很轻。可精灵毕竟是精灵,我的惊叹惊动了飞去的身影。那瞬间的回眸,让她清纯的面孔永远地印在了雨巷的记忆。她和那雨巷中的侧影则永远地印在我的记忆。让穿越了千年百载的我,依然会痴痴回想,感叹声声。那一双眼啊,朦胧得像一弯明明的湖水,笼在薄雾中。嘴角的那一丝惊讶,像澄净的弯月刻意地挂在纯净的天上。就在我眨眼的瞬间,那姣好如初春的桃花般的身影不见了,消失了,消失在雨巷的尽头,觅不到了……我惊异,怎么这美如昙花一现。我迷惑,这一切怎么这么熟悉,熟悉得就像留存在昨天的记忆。命运里,她,就该是我生命里一闪而过的过客,还是它年相见的的“绿叶成荫子满枝”。也许终不可见才弥足珍贵吧!
我的泪,滴在雨水里,如莲花般开放。我把诗吟给自己,也让诗句飘散在风里……
前世的那些雨滴
是怎么滑过如云的鬓发
饱吸温香
落在桥边的草间
润得我的梦
香雾依然
那油纸伞
撑在风里
映红腮边
千年不减
经天不歇的雨
曾是故事的起源
故事的结尾
应该有洁白的水袖
拂过风
据说一个叫戴望舒的多情诗人,在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之后,也曾望见了她亭亭玉立的身影,但也终归是匆匆一瞥,惊鸿远逝……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align=left>拂过船
也拂过我的脸
我依旧行色匆匆
挟着命运的油纸伞
据说一个叫戴望舒的多情诗人,在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之后,也曾望见了她亭亭玉立的身影,但也终归是匆匆一瞥,惊鸿远逝…… -orphan" align=left>拂过船
也拂过我的脸
我依旧行色匆匆
挟着命运的油纸伞
据说一个叫戴望舒的多情诗人,在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之后,也曾望见了她亭亭玉立的身影,但也终归是匆匆一瞥,惊鸿远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