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学科教学活动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B-S-I课程资源库 > 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实践 > 地域文化资源课堂教学实践 > 学科教学活动 >> 正文
基于松江地域文化的地理教学课例 ——将秀南古街融入《城镇化》
更新时间:2023/9/12  作者:本站原创 佚名  阅读:766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本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秀南街引入上海的城镇化,以上海的城镇化为主线,完成城镇化概念、过程和利弊的学习,实现课标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同时内涵了一条情感主线,学生通过感受上海的城乡变迁、飞速过程和面临的挑战,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在进行本节课的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知识生活化:城镇化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知识,并且分析验证教材中抽象性的理论。

2.教材内容精简化:教材当中图表较多、内容量大。本节课在设计时将内容进行了精简和重组,以上海为载体,提炼城镇化的概念-过程-影响为主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以学生发展为主:开头秀南街导入既承接前边的城乡景观,又与目前学生社会实践的迫切需求相迎合;任务单的设计,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城镇化是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市问题的不断出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调查了解身边城市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为城市发展筹谋划策”中学生自行分组,根据前期的搜集资料,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或提供材料,发挥"的作用,由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教学方法多样化:图表分析法、归纳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中的主题4和主题5着重从静态视角对城乡空间和城乡景观等做分析。本节主要从时间这一角度对城镇发展的过程进行剖析,和前面一节对应,说明城镇化其实就是每一个城市内部结构形成及不断趋向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等级的提升。主要包含三个知识点“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的利弊。本部分跟老教材的区别一是内容方面进行户籍城镇化和常住城镇化的区分,增加了城镇化带来的利益和城镇化对乡村的不利影响;图表的数量增加,图表的阅读和区域认知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探究和活动增加,探究内容更加新颖,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多生活在城市,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与亲身体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看法,但缺乏从地理学科视角进行深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也缺乏了解。

教学目标

1.运用上海发展过程中的图表和文字资料,归纳出城镇化的概念、主要标志,提高分析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说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了解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分析和归纳图表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3.结合实际,分析城镇化过程当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地理实践力,树立人地协调观念、科学的城镇发展观。

4.以上海为案例,展示上海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同时渗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城镇化的含义和标志;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城镇化的利弊和措施

难点:城镇化的利弊和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秀南街的图片导入

回忆秀南街的参观感受

开头秀南街导入既承接前边的城乡景观,又与目前学生社会实践的迫切需求相迎合;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城镇化的概念

展示给学生上海市1980-2020年的遥感影像图以及耕地面积、建成区面积、农村人口、城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请学生思考什么是城镇化。

 

由直观感受到证据说话,理解城镇化的内涵,同时感受上海轰轰烈烈的城乡变迁。

城镇化的过程

1、 展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城镇人口比重随时间的变化图。梳理折线图的读图方法。

2、 引导学生个能不能从三条曲线提取出一条曲线

3、 展示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4、 对比英国和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完成任务一

 

 

 

 

学生任务单上尝试提取

 

完成任务单上各个阶段城镇化特点的描述

读题计算

S曲线直接出来比较突兀,建立一个过度有学生自行提取,并对其特点进行梳理,培养阅读图表的能力和综合思维。

 

 

学生自我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感受中国城镇化的强势发展

城镇化的利弊

1、 图片展示,简要说明城镇化发展的益处

 

2、 提问城镇化会带来哪些问题

 

3、 对问题进行分类,并学生投票形成小组,为上海城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

 

4、 总结上海城镇化的措施和新型城镇化

观看图文资料,归纳城镇化的益处

共享文档进行编辑。

 

投票选组

相互交流

进行演讲

 

 

 

 

 

 

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参与性强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小结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明确知识框架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明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结语

回归开头的导入,展示秀南街发生的变化

 

首尾呼应,指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保护。

板书设计

 

作业与评价

必做:完成练习册23页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选做:在“田野调查”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城镇化对乡村影响的调查,并完成实践报告的撰写。

设计意图

作业分层,必做部分帮助学生课后及时巩固;

选做部分:城镇化对乡村的影响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完成,体现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新;该部分内容跟学校田野调查的社会实践,完美切合,与校本教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参与的同学后续对调查报告进行解读,成果共享。

作业评价

必做作业侧重于结果性评价。

选做作业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过程、合作精神和调查结果等的评价。(下页附调查报告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本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秀南街引入上海的城镇化,以上海的城镇化为主线,完成城镇化概念、过程和利弊的学习,实现课标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同时内涵了一条情感主线,学生通过感受上海的城乡变迁、飞速过程和面临的挑战,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但是鉴于过程中的一些数据松江的比较难找或者不全,所以在教学设计时用了上海的数据但是后来又回到了松江,如果整节课贯穿松江的话会更好。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网络媒体
    松江浦南村庄——文华村
    松江浦南村庄——胡家埭村
    松江浦南村庄——腰泾村
    松江浦南村庄——泖港镇黄桥村
    松江浦南村庄——胡光村
    松江浦南村庄——车墩联建村
    松江醉白池
    松江图书馆
    松江美术馆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244.14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