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师资处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新闻中心 > 即时通告 > 师资处 >> 正文
2023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失败与创新”征文启事
更新时间:2023/3/15  作者: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  阅读:1088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素养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领域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人才战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素养培育,既有政策要求,也有专家呼吁,学校(幼儿园)和教师都进行过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回应新时代对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要求,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与《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联合举办2023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失败与创新”征文活动,欢迎广大校(园)长、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高校师生参加。

主题阐释

创新是一种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与新思想的活动。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需要经历长期的点滴积累和曲折的探索过程,在有所发现与突破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和应用。失败是创新的常态,与创新过程相伴随。因此,创新过程中需要学生保有好奇心和坚韧性,需要学校和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失败,也需要人们对失败持有包容心和接纳度,将失败视为珍贵的教育资源。思考失败与创新的关系,并不是以失败为荣,也不是以失败为目的,更不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将失败作为创新素养培育的磨刀石,利用失败中产生的积极价值,或者通过设计恰当的失败情境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

选材范围

——课程建设。在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在国外课程本土化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建设方面有独到做法,能有效处理失败与创新的关系。

——课堂教学创设包容失败、敢于尝试的课堂氛围。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失败,将失败转换成合适的教育场景,引导学生生成具有新意的成果。采用流程再造、变式教学、情境创设等,让学生通过有效失败产生新的意义与产品。

——实践活动。在各类学校主题活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可以是科技项目、研究性课题、学科实验、创意实践等,突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与障碍,强调学生从失败中获得的新发现和新收获。

——学校管理。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校治理体制与机制,营造包容学生失败的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创新学生评价制度,变革作业批改、考试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探索以学生创新精神成长、能力形成、品格养成为依据的表现性评价,为学生创设敢于尝试、不惧失败的心理环境和物理空间。

注意事项

1.文体。文体不拘,可以是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叙事性案例、经验总结等表述形式。

2.篇幅。不少于5000字。

3.原创性。未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公开发表。严禁抄袭。

4.参评对象。中小幼校(园)长与教师、教科研人员,以参加当地教科研部门组织的征文活动为主(请关注当地教科研部门的通知)。

5.截稿日期:2023年6月20日。

6.本次征文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奖文章均颁发获奖证书,部分优秀文章可能在《上海教育科研》杂志发表,或在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

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

           《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

                                    2023年3月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09.3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