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3月5日组建学校第一个教育剧场工作室以来,我校教育剧场项目发展迅速,迄今已创编并演出以我校杰出校友为刻画对象的三部音乐报道剧,第四部音乐报道剧也即将出炉。该项目很好地落实了“双新”理念,有效创造了立德树人新经验,极大丰富了学校课程框架,集中体现了我校打造现象级活动、积极稳妥推进个性化教育的办学追求,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日益向好。
为持续推进教育剧场项目,优化工作室管理体系,达成创作更多优秀剧目、构建系列剧场课程、形成一批教学成果的目标,结合项目运行实际,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
一、管理主体
教育剧场管理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也即学生发展中心。分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艺术教育工作主任为具体负责人。根据项目发展需要可以组建若干个以主创人员姓名命名的教育剧场工作室,工作室实行负责人全权负责制。同时,为统整工作室力量,形成集聚效应,在跨学科联合教研组下设立项目总协调人岗位。
二、岗位职责
1、分管校长职责
负责项目总体规划的研拟,研究并提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其实施方案供党委会决策,组织实施党委会相关决定,对项目年度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奖惩方案。
2、分管主任职责
具体负责执行分管校长的决定,制订项目年度实施方案,落实课程计划,编制项目年度预算,指导、关心各工作室创作活动,与跨学科联合教研组及项目总协调人通力合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负责各工作室开展创作工作所需的各类资源协调,负责对各工作室开展考核工作并就相关奖惩方案向分管校长提出建议,编制相关材料辑入《学生成长服务机制建设白皮书》。
3、工作室负责人职责
按照项目规划每18个月创作至少一部音乐报道剧,负责剧目创、编、演全链条管理,及时进行复盘总结并向分管主任作出报告,负责演职人员思想教育和课业协调,负责开发并实施一门社团课程。
4、跨学科联合教研组组长及项目总协调人职责
协助分管领导开展项目规划和课程设计工作,关心指导各工作室创作、演出,实施与项目有关的社团课程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确保教学质量。组织学术研究和对外宣传工作,提升项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跨学科联合教研组组长重点负责项目化学习和剧组创、编、演过程中的组织工作;项目总协调人负责项目规划、课程设计与实施、学术研究与引领。
三、绩效待遇
根据学校相关决议,工作室负责人每月享受200元绩效补贴,成功完成剧目全链条创作、演出和管理的,每部给予2000元一次性奖励。负责重大剧目创作并获得高阶荣誉的由党委会研究另行奖励。项目总协调人原则享受略低于小型教研组组长的绩效待遇。
四、任期管理
总协调人、工作室负责人实行任期管理,每个任期一般为三年,期满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按照本管理办法进行任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可以重新计算新一轮任职期限并予以公布,不合格的予以解聘、摘牌并取消绩效待遇。
五、工作室负责人任职规范
1、政治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每一部剧作的意识形态安全。
2、师德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总要求,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好导师的角色,既要管创作和演出,也要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还要管学生的学习和生涯辅导。不得有学校师德规范明确禁止的任何不当言行。加强工作室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工作室建设质量。
3、业务要求。除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外,要系统学习教育戏剧创作、指导的理论和实操知识与技能。经常性观摩研究戏剧演出,摸索出其中的门道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主动加入相关专业组织,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精心打磨每一部剧作,刻画出杰出校友生动的舞台形象。结合自己的创作开设社团课程,达成创作和教学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成果。
4、学术要求。与创作和教学同步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引领教育剧场发展,提升课程实施品质,提炼教育剧场育人经验。
5、财务要求。工作室所需要的经费由负责人提出,分管主任负责审核并编列预算,原则上不准突破已经上报的年度预算总额。专家劳务费实行总量控制,并需履行报批手续。购置的设备、物料要按照学校内控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和存货管理的要求实施管理。
上海市松江一中
2022年12月21日
备注:我校目前已成立了“李烨教育剧场工作室”“王洁教育剧场工作室”和“申丛诚教育剧场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