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间8点档,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为我们带来了《党课开讲啦》第三期《党的伟大成就》特别节目。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以及这背后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无论是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还是站在一起、坐在一起,都贯穿着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下基层、接地气、通民气,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密切干群关系,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奋进伟大时代、迈向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以下是节选来自各党小组代表老师的观后感。
文科第一党小组 那国辉
通过聆听党史故事,让我知道了有一种初心叫牺牲与奉献。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先锋队,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初心不改,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伟大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我们党的历史,就是矢志不渝、不忘初心、探索真理的历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常学常新,边学边悟,活学活用,用检察担当助力更好发展。
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一名名普通的党员,一帧帧辉煌的记忆,带领我们回顾了党的百年。我们党经受苦难磨砺,走过千山万水,尝尽艰难困苦,从硝烟弥漫到岁月静好。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从一叶红船到巍峨巨轮,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千秋的人间奇迹,擦亮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作为一名检察干警,我将把握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沉下心,沉下气,沉下身,沉出淡泊心境,燃烧年华岁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履职尽责,为人民群众贡献检察力量。
文科第一党小组 时伟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对我党优良的精神纲领的坚决继承和发扬,今天的中国是“风景这边独好”,是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得以实现的日子,我们党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祖的在天之灵,告慰那些在黑暗中奋不顾身的先烈,告慰那些与黎明擦肩而过的人民英雄们。
作为松江一中的普通老党员,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德育的优秀基地,利用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让它们成为孩子爱国守正的丰富的文化营养,为国家培养襟怀宏阔的优秀接班人。为把我校建设成现象级卓越高中献出绵薄之力。
文科第二党小组 徐艳
以30年为时间刻度,回望中国。
1864-1894年,清政府的洋务运动。1894-1924年,军阀混战。1924-1954年,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未来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落后的农业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这个时期出现了“两弹一星”,给中国带来了尊严的国防高科技成果。由1978年到2021年,中国用几十年走了发达国家走了几百年的路,实现了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强起来、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正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稳步走向高收入行列。道路已经开辟,我们要沿着这条道路走向去。
今天的农村已经全面脱离贫困,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各种的自贸区、经济特区也带领人民从个体富裕走向共同富裕。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新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科第二党小组 史桂兰
杨教授的讲述中讲了,民主人士梁漱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说在旧社会满眼看到的都是身未死心已死的“死人”,因为对旧社会彻底失去了希望。但是新中国建立后,大家“死而复活”心中充满了希望。我想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优越性的鲜明体现。再看今日之中国,如果按照30年一个发展阶段看,我们刚好处在将用30年的时间实现中华民族复习梦的关键点上。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都充满了雄心壮志,满怀信心地团结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力以赴。
作为一位中共党员,在目睹党的百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后,心情怎能不为之振奋!同时也倍感责任在肩。成就属于过去,未来的辉煌等待我们去创造!我们唯有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道路上身先士卒,接续奋斗,才能不负先辈,不负历史,也才能不负韶华,不负人民!
文科第三党小组 杨婷玉
30年,极其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杨教授在问答环节中,也再次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必须要结合本土文化生根发芽,其中辩证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都有交集,比如:儒家的知行合一。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中国发展至今,是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深层的精神。利用创造性发展,让这些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同时,中国发展如此之蓬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名族团结,各个名族团结一致,有共同的目标和传承,这一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创新的体现,即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等等。
杨院长的党课精彩纷呈,从历史角度,再次让我们明白了何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的中国人在全世界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们获得幸福。
文科第三党小组 邹珊珊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蕴含着深邃智慧和无穷力量。在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百年淬炼与探索中,我们党几经生死考验而浴火重生,历经磨难险阻而矢志不渝,在千锤百炼之下愈发坚韧,在担当奉献之中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谱写壮丽篇章。党的历史发展中蕴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是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重要动力。
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全党全国人民无比自豪自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凝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理科第一党小组 丁元忠
百年征程,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为新时代党员,要心怀感恩,感恩于党的伟大,感恩于祖国强盛带来的美好生活。要学好党史,学深悟透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纯粹的政治品格、更加昂扬的斗争精神、更加饱满的奋斗激情,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理科第一党小组 韩秀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知兴替,只有深入了解历史、学习经验、牢记初心,才能珍惜热爱现在,并立足于现在,在新征程上探索如何继续贯彻初心的方式,创造更加美丽更令人期待的未来!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时刻谨记党的教诲,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百年建党精神让我们从中获取了信仰的力量,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一路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理科第二党小组 杨健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再次站上了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教育工作者,我时刻牢记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词,用热心和耐心真诚为学生和学校服务,用细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项工作,用决心和恒心为松江教育实现“强基础、建高原、攀高峰”的目标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理科第二党小组 沈志辉
杨院长基于传统观念和现代理念相结合,以三十年做一个时间刻度来叙述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让我们再一次充分感知三十年的变化的巨大、过程的艰辛和成就的伟大,又一次让我们充分坚信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和利益所系。我们更有理由坚信,未来的新征程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当今时代飞速转型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变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首先需要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事业之中,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敬业奉献精神;其次保持对时代的最佳敏感度,牢牢抓住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机遇和挑战,拥抱教育的变革;另外,坚持终身学习,努力拓宽眼界,重塑成长型思维。
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回望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聚焦课堂,发挥学科教育教学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生活和发展奠定其扎实基础。
理科第三党小组 丁志豪
通过观看《党的伟大成就》,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人民为中心,无论中国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等如何转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捧在手心,致力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风景。徐敏同志介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让我感受到中国的飞速发展。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始终牢记初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理科第三党小组 王若楠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我也思考了很多。面对挑战,以我国现在的经济和高科技的成果,我们越来越有底气、有自信有能来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生活中、工作上,在面对快速的科技发展,我们的精神气不能松懈,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都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生活和工作,同时也要保持对时代发展的灵敏度,这对我们教师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启迪,在自身岗位中,要紧跟科技的发展,与时俱进。第三个关于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杨老师强调,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立于当今世界的根基,作为艺术教育者,应该牢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切实的实施在课堂当中。
杨老师的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收获,作为党员教师,我会继续学习党的知识,学好专业知识,在教育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