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校本研修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校本研修 >> 正文
落实“双新”理念,再构“学研”课堂
更新时间:2020/12/1  作者:语文教研组 朱俊声  阅读:1467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在“全面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改革立意引领下,立足学校“三识”“四自”教育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性、系统化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奋力打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双新”实施示范校建设“攻坚战”和教育教学质量“保卫战”,努力对标成为老百姓口中家门口满意的高中。按松江区教育系统防疫办最新工作提示要求,本区内所有跨校活动停止,故本次展示活动改为线上云直播。
    语文教研组冯莹老师以“赏秋景,解秋情”为主问题,面向全区云展示了一堂生动的《故都的秋》。课堂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交流课前学习任务——拍摄或绘制你观察到的最美秋景图并为之配上一句文字,简要说明理由。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为走进文本做好准备。随后,冯莹老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赏析秋景,交流讨论:文中哪一幅图最能体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并说明理由。借此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体会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等特点,把握作者描写故都秋色、秋声、秋意的手法,体会文章情境交融的特点。之后,冯莹老师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品读秋情。思考为什么郁达夫如此喜爱“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最后总结郁达夫的秋情是由悲秋情结、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审美追求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郁达夫的秋情是自然之秋、生命之秋,亦是家国之秋、文化之秋。
    课堂结束后,松江一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在王志成老师的组织下开展线上展示研讨活动。陈奕汀老师首先围绕双新背景下的教与学,结合5-30-5大课堂,代表高一备课组交流沟通了双新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想法与做法。随后冯莹老师就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如何在学生缺乏审美情趣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走进文本。张管凤老师就情境下的学习任务、重视学生体验等方面肯定了冯莹老师的课堂,又提出可进一步完善的实用课堂建议。教研员吴银贞老师也从课堂面貌、双新理念的落实两方面赞扬冯莹老师。最后,詹丹老师在肯定冯莹老师课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文本解读的进一步建议,针对学生对五幅秋景图的分析,谈到“郁达夫的目的不在于只写一幅图,因此需要老师的最后总结”;引发郁达夫究竟是“为情造景”还是“因景生情”的思考,明确要真正进入到一个“多愁善感之人 ”的语言世界来品味沉浸在作品中的诗人情怀。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我校两项“双新”研究与实践项目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委教…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记高三语文备课组调…
    思维与表达的腾飞——记沈国全老师语文高考讲座
    践行单元教学 落实学科育人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记高三语文专家讲…
    持续用劲,努力办一所“现象级”卓越高中——2021学年…
    松江一中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集会暨首台音乐报道剧《…
    聚焦问题情境 优化教学结构——记我校教师代表观摩“双…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思考——记詹丹教授与语文组线上…
    喜报!松江一中学生在“中文自修杯”上海市中学生“爱…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42.5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