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校园快讯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新闻中心 > 校园快讯 >> 正文
松江一中综合实践课程再推新品——《与经典相遇》之电光声影中的文化浸润
更新时间:2020/10/28  作者:学生发展中心 张管凤  阅读:1342次  
     
      围绕“全面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改革立意,着眼“双新”示范校建设任务,松江一中继9月底推出综合实践课程《走向希望的田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田野调查与体验》并获得良好社会反响之后,近日又经过精心策划再推新品——《“与经典相遇”之电光声影中的文化浸润》。
     本次观影活动是学校精心设计的《与经典相遇》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门。该课程按照“活动+”的理念进行规划,并与语文、政治、艺术学科相融合。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前期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感受影片中的故土情怀、人格之美以及诗词魅力,后期指导学生结合网络相关资源,根据自己的思考体会进行观影报告的写作。政治组结合相关影片主题的挖掘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四史教育”。艺术组也结合影片中的艺术元素进行跟进指导,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尊重同学们的观影偏好,学校开出本次课程菜单,同学们可以自主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以及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进行自由选择。按照学校一贯的教育传统,学生发展中心还在思想认识、纪律观念、观影礼仪等方面给予学生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此次观影活动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并明确观影的防疫要求,注重有序、文明的观影礼仪。此外,为了强化“家校共育”的育人思路,同时突显实验班办班愿景,创设亲子陪伴的机遇,学校还特别邀请了高一、高二实验班同学父母亲一同观看。
     10月23日放学后,高一高二学生在学生发展中心干部和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有序步行前往学校附近的左岸电影院,并根据自己预先选择的影片进入相应的影厅,安静观影。活动前后,学生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持靓丽的活动手牌,纷纷在影院内拍照留念。根据学校统一安排,高三学生在期中考试结束后也将参与本次课程活动。
     走出电影院后,学生们对影片的评价很高,还有学生向老师表示影片打动人心,甚至在观影过程中禁不住潸然泪下。对于学生而言,在忙碌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走入影院的次数越来越少,走近经典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而本次活动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了与经典相遇的机会,有效地唤醒、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据悉,此次观影活动为《与经典相遇》综合实践系列课程的第一篇章,下阶段学校还将陆续推出与之相应的其他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入“双新”示范校行列以来,松江一中十分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学校通过认真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学习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并通过对现有综合实践课程的调整充实,不断完善指向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着力落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课程实施要求,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唤醒学生审美感知,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开阔学生人文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附:学生观影报告片段展示
高一(2)班 薛炎东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一生,让人感受到诗词的美,也是对于现实的热爱的美。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王国维所说的:“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也是叶先生常说的,常教导学生的。她不囿于人生的境遇,而是把自己退到一个位置,用相同的态度去接受人生的一切,不论是悲是喜,轻而化之。
 
高一(4)班王诗语
      周五看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内心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点像傍晚的风吹麦田,层层叠叠,起起伏伏。电影由五个小故事组成,镜头对准在北京漂泊的异乡人、黔南阿福村的发明家、曾在望溪村支教十年的范老师、为了家乡摆脱黄沙,研究沙漠苹果的乔树林以及放弃美术学院的录取,回到农村造福家乡的马亮。五个独立的故事却表达了同一个主题:我爱我的家乡,我为家乡奉献。通过讲述家乡故事,抒发人们的家国情怀,展示脱贫攻坚成果。让我们体会到家乡变化,祖国繁荣发展的同时,感动于中华儿女同聚一心,朝着全体人们幸福安康而奋斗的决心和坚持。
 
高一(7)班庄添怡
      人物形象赏析:一位生活优渥的老师,心甘情愿守在贫穷的小乡村十年,脑梗后拼凑的记忆也是最后一课的场景,可见他对这段经历、这群学生、他的教育生涯的深厚感情。而早已出人头地的学生们明知恢复老教室的不易,可是为了帮老师治病也是义不容辞,这是源于他们的感恩之心,对范老师当年愿意放弃好的条件来给他们教书的感激,对范老师甘于教他们十年的感激,对范老师十年来倾尽全力教书育人的感激,对范老师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感激。这样双向的师生之情很难不动容。
      作品主题评析:这部作品通过老范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展现出乡村的变化和发展,范老师一心一意教书育人,在他离开后,望溪村真的在好好发展,就像革命先辈为了祖国的未来顽强奋斗,几十年来,中国也真的在好好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盛世如你所愿”。这部电影也让我联想到《再见列宁》,东德的一位母亲生病昏迷,醒来时东西德已经合并,儿子怕母亲受刺激,将身边一切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不同的是,《再见列宁》抹杀了东德的过去,而《最后一课》是所有人的努力,让破旧的小乡村有了傲人的发展。
 
高一(7)班张俊伦
      顾随先生有句名言,“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学生叶先生大概是在这句话的体味中去不断承受与坚持的。通过对于无法避免的生命悲痛的内在体会,去提升感受快乐和实现满足的能力。诗歌之美可以帮助叶先生享受安宁和潇洒,同样也可以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展现给我们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境界。
      同样让我敬佩的是叶先生对诗词的爱以及作为教师要把我们民族文化的美好传承下去地决心。尽管已经90岁了,依然四处开讲座,传播诗词文化。叶先生曾提出,诗词之美,是“弱德之美”,是在外界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自我约束和收敛以委曲求全的一种品质。而“弱德之美”也是叶先生本人品格的最好概括。
      为什么要称她为先生呢?因为她心有莲,莲有心,爱护它、播种它,让身后的一朵一朵的莲花慢慢绽放。叶先生说,将吟诗的声音留在海面上,就总有人会听到、被感动。我想,正是这种轻柔平淡的力量,让我们在不尽如人意的人生中总能感受到珍贵和幸福。
 
高一(7)班 蒋昊卿
      在“掬水月在手”这一句中,有三个意象:水、手、月。水是苦水,叶先生的一生就在苦水里浸淫,她一生颠沛、历经磨难,一路走来,有历史的烽烟,乱世的沧桑,命运的多舛,人生的坎坷,所以叶先生是渡过苦水,同时也在苦水里普渡、看尽所有,也正是在苦水里,她看到了诗词的核心精神,诗词如明月一轮,一直点亮心中的灯,照着苦难中的灵魂,这正指明了电影的核心:诗与存在。
 
高一(9)班 詹晨晨
      家乡是人一辈子都割舍不掉的情怀,它承担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和泪水。人们说:长大后走过许多山水,还是家乡最美。
      《我和我的家乡》恰如一股潺潺乡愁,轻易地叩开了观众的心扉,让人感慨万千。分别发生在中国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域接地气的几个故事更让你体会到来自家乡的酸甜苦辣咸,人生百味都融化在浓浓的思乡之情中,挥之不去。
 
高一(9)班 高远
      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诗歌如长河一道,无数的诗人便如银河中闪耀的璀璨群星,当这些人类的群星闪耀之时,山川锦绣,日月生辉。他们之中,不乏成仙成圣的杰出之才,同时也有辛勤传播火种的传道者。当我看到一份份手写的故事原稿,老先生即使头发花白,看不清字,也依旧坚挺身子,坐于录音室中,朗诵古诗。我才看清,原来一生的浮沉、名利、荣誉,都不是她所追求的,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兴许就是帮助年轻人打开一扇门,将最美好的继续吟诵下去。
      电影名称英文翻译为Like the dyer’s hands,dyer的意思是染色匠,指的就是叶嘉莹先生,她早已将诗词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脊髓中,而这部电影,也就成为了其传播古典文化的媒介,用染色匠之手,为全世界,抹上灿烂的颜色。
 
高一(10)班 范思诚
      《我和我的家乡》中令我潸然泪下并且感触最深的的是《最后一课》。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乡村教育者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渐渐将这一原本没有色彩的水墨画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所教育的是“有如扶桑初日升”的少年。这一路上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所能奏出的是最震撼人心的交响。包括范教授之内的乡村教育工作者他们都是平凡人,平凡虽然不易引起人注意,但是平凡至极则不会平凡。
 
高二(3)班 贺泉峰
      《我和我的家乡》是一部对中国来说很有意义的电影,让每一位观众明白了中国发展的过程,比如不去列宾美院而是去扶贫的书记,为农作物发展不辞辛劳、低调做事的老板。因为他们,中国才得以持续不断发展,迸发蓬勃的生命力,对于他们,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并付诸行动,从而实现个体对集体的价值。
 
高二(4)班 余祎
      影片中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家乡——不,是从未忘记。影片中的每一帧场景都能轻易调动观者的情感,各种细节充斥在片中,如“最后一课”中曾有过特写镜头的撒了颜料的、红得鲜艳的河流。曾几何时,我也像张北京载着他舅舅一样,被姥爷用自行承载着,也像《最后一课》中的孩童一样幻想过家乡的未来模样……
 
高二5班 徐秋桐
      在《我和我的家乡》里,导演以小人物的视角带我们领略了新时代下的家国主义及脱贫攻坚的故事。以小见大,从“平凡”看到“不平凡”,小人物的故事更有代入感,更令观众产生共鸣,将搞笑与深刻的背景糅合在一起,带来笑与泪。
 
 
 高二(7)班  赵凯伦
      《我和我的家乡》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故事,他们或远离家乡、或留居家乡、或致力于回馈家乡、或因家乡的变化而感动……这一个个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代表了每个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更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如同《乡土中国》中所言,我们扎根在这土地里,吸收着这故土的一切营养。所以我们才会对故乡有所感触,更受这家乡山水和人情的影响而永远铭记这故乡的一切!
 
高二(10)班  张筱悠
      有时我们不自知家乡到底在我们身上留下多少痕迹?然而只是举手投足、谈笑风生间便已尽展乡魂。因此,家乡作为载体,潜移默化地传承着家族与血脉,打破那时间的隔膜,勾连起历史的记忆,文化与信仰在家乡的好山好水好民风中成为菁华,影响一代又一代沉醉于乡思的可爱的人们!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09.3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