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4-13师资建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专题网站 > 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 2017-2018年度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 一、基本指标(6) > 4教育改革深化,办学质量提高 > 4-13师资建设 >> 正文
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更新时间:2018/8/29  作者:校长室 姚立强  阅读:2244次  
 8月28日下午,松江一中历史教研组举行了本学年第一次现场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解读课标,分解素养”,苗颖老师主持。整个活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苗颖老师结合自己近三年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思考,进行了90多分钟的课标解读。第二阶段,组内教师研讨发言,整个活动气氛热烈,收获满满。
    围绕课标,苗颖老师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宏观认知课标(2017版)。简介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和《课标(2017版)》出台的背景,详谈了新课标在文本结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目标的5点变化,明确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和学业质量水平4层级是最大变化。二,深度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历史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坐标、学科意义和学科定位四个维度深度剖析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归纳五大素养的关系:唯物史观为引领,家国情怀为旨归,时空观念以定位,史料实证以求真、历史解释以向善。进而指出五大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提炼、整合综合表现,把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凝练为价值观念(求智)、必备品格(求证)和关键能力(求真)三个维度。三,依托高考的学科素养教学分解。为什么要分解,如何分解,苗老师依托2017年高考试题,尝试分解了时空观念素养,初步探索时空观念素养落地的路径,提出了时间观念素养分解的四维度九要素(图一)和空间观念素养分解的四维度十要素(图二)。四,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史料实证为例,指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可行性路径(图三)。
    围绕苗老师的课标解读,组内成员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并在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案例的设计初步形成共识。每位老师结合自己常态课及等级考、合格考的备考进行思考,对历史核心素养落细、落实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新课改、新起点、新挑战,松一历史人,以昂扬的斗志,满怀的热情,在新的征程且行且思。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2,933.59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