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6-19共建共享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专题网站 > 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 2017-2018年度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 一、基本指标(6) > 6社会责任担当,学校形象良好 > 6-19共建共享 >> 正文
云南、安徽教师来校参访
更新时间:2017/11/22  作者:松江一中 站长  阅读:2257次  
11月21日下午,云南西双版纳和安徽芜湖在松跟岗培训的21位老师来我校参访。
    客人们首先分为文、理两组观摩了由王灿、张管凤老师执教的高一化学和语文课。听课老师感觉受益颇多。随后,他们聆听了校质量监控中心陆珲主任作的《新高考,新挑战》讲座。陆老师从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开始,讲述了上海的传统高考与新高考的区别,新高考带来的挑战。重点介绍了我校应对高考新政的重大举措。在交流座谈中,罗明校长热情地回答了客人们提出的问题。孙庆红、周慧瑛主任参加了座谈。

 
    附:听课感想
    化学课:今天参观了松江一中,一走进校园就被学校悠久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更庆幸的是,听了一节高一的化学课,感受了高效课堂的魅力,课上老师教学目标准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知识点讲解到位,注重细节的处理,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解决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考问题,善于与同伴分享,同时独立思考能力极强,敢于展示自我,勇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整节课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师生都在合作。既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新授课,处理方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语文课:今天下午聆听了松江一中高一(6)班张管凤老师的语文课《合欢树》,感触良多。作为数学老师的我评判语文老师的课,很是有班门弄斧之嫌。不过还好,最近大家接受了很多跨界教育教学的启发,那么今天我也跨界一下,谈一谈自己的语文听课学习体验和感受。本堂课是《合欢树》的第一课时,张老师让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上课伊始给同学们集体展示的学生《合欢树》手抄报,并配上音乐,课堂引入构思独特。然后娓娓道来,带着学生们一同通过研读品味史铁生《合欢树》平静、平淡的文字,一起感受作者细腻、深沉、变化的感情。形散神聚是散文特点,不同的读者读同一篇文章感受或许各有不同,有些散文会让人心灵收到沐浴和洗礼,有些散文品起来偶然却是有些虐心的,不了解作者史铁生,很难对文章《合欢树》做出评判,所以当我知道身有残疾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作的时候,我感动了,于是在张老师的启发下,一步步通过课堂,通过课文开始思考和想象史铁生本人和他的母亲,一个年轻美丽,自信聪慧的女孩,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恢复健康,她想尽一切办法最终绝望中因病离去,而同样的,也将残疾的儿子从“死了也好”,到“不想回家”,到“不如去看看”、“不急着回家”,写出了一个孩子心智的成熟和对母亲的愧疚、怀念、感恩。而估计《合欢树》为散文名也是无心而又有意,合欢树的花和树皮可煎膏,有消痈肿,续筋骨之疗效(《日华子本草》),估计也隐含母亲对希望自己孩儿恢复健康的精神寄托,若疾病去,那么得求治即必欢悦?合欢也!感概良多,谢谢张老师带着在场的老师们一同走进史铁生的情感世界,我也会继续阅读更多优秀的作品。谢谢今天的松江一中之行,你在柚子树下等我,我们在《合欢树》下相遇。
    附:讲座体会
    在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松江一中,质量监控中心陆主任为我们讲了以“新高考,新挑战”为主题的松江一中新高考历程讲座。从学校的基本情况,到高考新变化,再到学校应对策略、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陆主任毫无保留地一一详细说明。不尽感慨,作为教师,新高考离我们云南是那么远,但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真的远吗?这跟高考指挥棒牵引的不单是高中课程,初中和小学的课程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作为学校管理者,怎样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那样的迫在眉睫。总之,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困惑、迷茫,松江一中用博大的胸襟、良师益友般情怀给我们指点迷津,又使我们看到了曙光。感谢一中。(蒲洪春撰写,魏玲修改)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187.50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