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第三周正值普通话推广宣传周,松江一中高二各班团支书带领各班的“啄木鸟”志愿者团体,于松汇中路、人民南路、谷阳南路以及中山中路沿线所形成的商圈内,展开了啄木鸟活动。本次活动是为了宣传规范字、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令学生们拥有更深刻的民族意识而展开。
活动前,松江区普通话推广员侯云频老师向我们解读了规范字使用方面的语文知识,校团委周慧瑛老师对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做了动员和布置。9月13日中午,志愿者们在学校大门集结,分别奔赴所属辖区进行不规范字使用的调查。各班学生积极寻找不规范字,从手写错误到用字不当,从山寨名牌的店名到哗众取宠的古体字,大家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团支书们也适时为同学们讲解了一些规范字的判别标准,并且解释了一些字被判定为不规范的原因,令同学们了解了规范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此次活动,大多数班级和志愿者收获不少,许多学生们表示,原来在自己身边就有不规范字,平时不留意却处处存在,更感慨需要他们注重起规范字的应用,尊重中华传统文化。部分班级在活动中并没有寻找到不规范字,但是他们感到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人们对规范字的重视和正确运用率正在逐步上升,人们对于民族的文化和国家文化的尊重度正在提高。
尊重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规范字的运用程度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对民族的理解程度和尊重程度,学生们通过这次活动也对其有了自我的、更深刻的理解。
附:
高二2班来稿:
在通讯设备极度发达,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汉字的使用越来越便捷,但也呈现多变和不规范的情况。作为团支书本学期第一次开展的活动,也作为高一二班的一份子,我和小伙伴们并行至鹿都商业广场寻找店铺错别字,开启了一次特别行动——啄木鸟活动。活动期间,我们目不转睛的盯着随处可见的汉字,认真的寻找不规范字,有同学甚至戏虐道:第一次在沃尔玛底楼逛是全程只盯汉字。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多分钟,但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颇多,有的店铺为了直白形象地告诉顾客其经营的项目改了一些成语中的同音字,也有一些店铺运用了一些错误的繁体字等,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象征,对此我们应该认真严谨的对待汉字,而不是用来作为哗众取宠的手段。而这次的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课堂,我们或许做不到出口成诗的文人墨客,至少我们应该要规范用字。
高二4班谢咏欣来稿:
从校门口的“好德”出发,一路向西,所有同学都仰着头,仔细地检查着商家的店牌上是不是有不规范的字。但我们走的这条路上,商店不多,而且有也只是五金店。正当大家失望时,突然有同学惊讶地发现在一家五金店的玻璃门上有一个“喷腊”的“腊”字写错了,应该是“蜡”。尽管不是店牌上的字,但是这一发现还是让我们很是兴奋。再一路向西,发现有一家店故意用了繁体字来做广告、店牌。活动或许时间不长,任务也并不复杂,但我意识到了学习规范汉字的意义与其重要性,也让我们身心都得到了锻炼。
高二5班来稿:
在中山中路的街道上,我们在炎日下用眼睛搜寻着目所能及的商牌以及横幅,甚至仔仔细细地看了墙面上海报的内容。经过一番搜罗后,我们发现了几个商铺使用繁体字,一家商铺的笔画不正确,由此可看出大众对于规范字的使用还不能做到准确无瑕,但已经与过去相比情况良好许多。经过本次活动,我们也明白了使用规范字的重要性,写规范字使用汉语是爱国精神的体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庄重。 高二7班陆雨凝来稿:
这次啄木鸟行动中,我们班负责的是长桥街,“啄木鸟”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比如有些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名牌店铺能夺人眼球,便使用了一系列不符合普通话规范的字眼作为自己的商标,其中多以故意使用的错别字,繁体字以及不合事宜的成语为主。这大大的引起了路人的误解以及错误的引导。高二7班的志愿者团队从12.30从校园门口出发,进行排查,共纠正出了8个不规范形体字,我们发现有些最基本的用词却被商家忽视,希望所有商家要注意普通话规范要求,不再使用违法或不符合要求的字作为商标,以防误导小朋友和消费者对规范字的判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