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员教师志愿者队伍活动制度化、经常化。除了常态化的“为学生成长护航”教师志愿行动外,学校还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如卫生宣传、庙前街环境卫生的整治、“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3.5”师生校园爱心义卖等等。要求每位在职党员都到所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报到,积极承担社区服务工作。胡志春、王勇旗、钱夏红和杜杨方红等老师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郭宁伟老师数年担任岳阳街道岳阳讲坛的志愿者教师,如今又被聘为松江区精神文明建设讲师团主讲教师;朱利剑和郭宁伟老师进入社区为老年书法班指导和开展教学工作。师生员工志愿者服务参与率远远高于50%,党员中的志愿者服务参与率为100%。
1.分级管理,落实志愿服务工作。依照《实施办法》,学校召开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松江一中高中生志愿服务方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建立了以校团委为总站、各团支部为分站、各支部内分设小组的多层级志愿服务体系,每个团支部组建了志愿服务档案,形成了固定有序的志愿服务网络和评价机制。
2.以生为本,解读《实施方案。为了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高考改革的动向和实行办法,学校利用升旗仪式、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例会、主题班会、家长会和年级大会等场合和途径对全体教师、高一学生和家长进行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的解读和宣讲,并利用微信群和QQ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发现和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困惑和疑问。
3.依托资源,探索志愿服务的“1+N”的思路和方法。学校采用“1”批次校级签约基地和“N”批次教育局公布和推送的社会实践基地,两个维度共同开发,学校主动对接社区、社会机构为学生志愿服务提供机会,兼顾学校原有志愿服务的基础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建立与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签约制度,扩大高中生志愿服务的覆盖面。每“1”个团支部结对一个固定基地开展常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根据区内大型活动随机招募“N”个志愿服务项目,如赛事引导、兴趣班助教、居委会挂职、网络数据维护和场馆讲解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在繁忙的读书季进行常态化志愿服务,还可以利用假期闲暇时间在校级项目中得到培训、锻炼和成长。我校组建了以校团委为“1”个核心、“N”个团支部为依托的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团组织精心做好本校学生的指导和组织工作,团支部有序开展集体性志愿服务,并做好过程中的记录。从团委书记到团支书再及全体学生,放射状地逐级推进,志愿服务前有培训、志愿服务中有监督、志愿服务后有反馈,三管齐下,及时掌握,动态跟踪。
作为没有真正踏入社会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每个高中生都可以参加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面对这些为数不多与社会打交道的机会,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学生们学着接纳、理解和沉着应对。“居委会主任助理”们踏上岗位,走进社区,体验着在朝九晚五生活中的事无巨细;爱心暑托班的“小老师们”在签到点名、课堂管理、分发餐饭和秩序维持的每日常规中感受着初为人师从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的成长转变。他们在实践中培养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助人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更在解决问题时激发了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志愿者们用一个个青涩身影体验着不同职业的精彩;志愿者更用一张张青春的笑脸诠释着成长的缤纷,体验着属于每个人“1+N”的收获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