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走进松江一中,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能够受邀来作“红旗下讲话”,我深感荣幸!作为一名地震办的工作人员,今天来到这里,我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关于在地震这一应急突发事件中,应该怎样保护自己,逃生避险的科普知识。
大家知道,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大地震,对当地的经济、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让很多人谈震色变,其实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但是它破坏力很大,往往发生于瞬间,也因此被认为是群灾之首。地震除了本身会对人类的地上地下建筑物及设施带来巨大的破坏以外,同时,其引起的连带灾害也常常会带来比地震本身还巨大的灾难性影响,如大火、停电、停水等,可能使整个城市系统陷入瘫痪状态,甚至对救援行动的展开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上海也时常受到远距离地震的波及,如2008年的汶川8.0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2015年东海海域7.2级地震等,上海部分地区的高层建筑震感明显。同时,上海每年也会发生数次地震,如2009年11约7日松江2.5级地震,2012年闵行1.2级,2013年金山1.3级,2014年浦东新区2.0级等等。但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地震也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从上海市的地理位置结构来看,发生6级以上房倒屋塌的灾难性地震可能性较小,而上海市的建筑施工标准是抗震7.5级。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沉着、冷静地应对灾变,就可以避震成功。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科学的应对方法呢?校园避震简单来说,有三点:假如你在操场和室外,那你只需要原地不动、蹲下并保护头部;假如你在一、二层教室,请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疏散;假如你的教室层数很高,一时之间来不及撤离,那么立即抱头,躲在课桌下,背向窗户,用书包保护你的头部。掌握这三点,你就具备了最最基础的应急逃生知识。当然,现实中的灾害情况复杂,为了更积极应对各种情况,就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和自救自护安全逃生知识,多一些知识储备,多一些实际操练,危急情况下就能多一份生机,多一些抗震救灾的有生力量。
本周五,我们将在松江一中开展区级地震实战演练,届时,除了全校师生紧急逃生演练之外,还会有区公安局、消防支队、卫计委等相关十一个单位共同协作参与,通过演练,同学们可以学一些公共安全和自救自护逃生知识,增强安全自救意识,同时也便于我们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发现和总结在灾害处置中问题与不足,提高松江区地震应急处置整体能力。 同学们,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类无法抗拒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