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第5节课,谷良老师在新疆部预高(2)班开设了一节以问题生成为导向的主题班会课,校党总支书记姚立强、德育处、新疆部及部分班主任老师全程观摩了此次班会,松江区科研部陈浩峰老师莅临指导。
谷良老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发现,并不是学生有意要违反校纪校规,而是对校纪校规不清楚,不懂。于是,他设计开设题为《“微尘”不微》的一节班会公开课。与同学们一起针对校纪校规进行了一场关于“规则”的探讨。老师先是从“幸福家园”闪耀幸福入手,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对班集体骄傲的情绪中,老师指出近期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晚自修纪律、门锁频繁损坏、违纪使用手机等等,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请因违纪而被罚款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接着,老师放开来让学生就校纪校规进行“吐槽”。其实,在平时的教育环节中,我们听到的可能并不是“肺腑之言”,迎合、虚假的话语在学生嘴边也是不少的。这样的话语沟通如何能让我们的教育直指学生心底,真正产生教育的力量呢?因此,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不正确的观点,只要敢于说,敢于坦诚地表达,这也是教师了解、认清学生们的机会,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抓手。试想,找不到病根又谈何救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畅谈对一些校纪校规的自我认识和观点:有同学对赔偿公物表示委屈,有同学对手机使用的限制规定表示不认同,有同学对购物时间的限定表示不理解,还有同学对10点半熄灯就寝认为不合理……并现场就这些问题与姚校长进行了对话。在对话中,学生们既感受到了校纪校规的严肃性,更感受到了这严肃与冰冷背后的师爱!
在此基础上,老师现场连线毕业的学长学姐,请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谈及曾经在校纪校规的约束下的感受以及走过这一段后的体验。学长尤其就着“使用手机”谈了自己的体会,以及对学校限制手机使用的理解与支持。也许,只有走过了这一段,才能回味并理解到在这一段人生经历中学校给予的真诚的关爱。听了学长学姐的体会,同学们顿悟到:看似冷冰冰的校纪校规其实是基于对学生们最真心的保护和爱。他们畅谈规则的价值和意义,并决心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上。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 谷老师说:“看似微尘一般的一些小错误也许会对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松一带来沙尘暴一样的打击。”看似不遵守一些细小的规则,也许能得到一时的窃喜,但恶劣的影响也许是无法消弭的。“微尘”不微,规则,从我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