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下午,我校有幸邀请了复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郭旸老师,为全体高二学生做了生涯规划专业解读系列讲座第二场——经济学专业大类。
郭教授讲座主题为“经济学的前世与今生”。她为我们系统地讲解了一下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分类与代表人物,另外还有书籍的推荐、提问互动等环节。
首先郭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经济学的“前世”。经济(economy)最先起源于希腊文,意为:管理家庭的人,而后有许多分支,包括古典主义经济学,边际革命等等。教授重点介绍了几个有名的代表人物,如威廉·配地,亚当·斯密等;为了更好地激起我们的认同感,教授将股票融入进讲解之中,清楚地阐释了一个长期以来的误解:学经济就会炒股,致富。这也是教授开场以来一直强调的,她希望我们的学习志向不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之中。作为高二的学生,我们应该要先大致了解一下这门大类的基本史,对其有个基本的把握,才会不盲目,更理性的选择。
接下来讲座内容转换到经济学的“今生”。到了当代,经济学开始更为我们所了解,典型如宏观、微观经济学。讲座上有一个很直白的区分:微观就是研究台下的你们,你们的家庭和企业,而宏观经济则是李克强总理需要研究的,包括财政、税收等。要阐释清这些概念其实并不容易。更贴切我们的说法我们更容易理解。经教授一分析,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原理的应用。春秋航空100个座位的飞机,还剩50张机票,这些机票该以怎样的价格卖出去?这关乎“边际效益”;你为了复习考试而不得不放弃娱乐的时间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机会成本”……台下的同学在听案例分析的时候都十分投入,这个话题似乎是一个全新的,很感兴趣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同时也反映出了同学对专业的内容了解有些欠缺。
同时,郭教授为我们推荐的一本书是《经济学》,因为这本书语言比较浅显,适合我们现在的水平。
最后是同学们期待的与教授的互动环节。场上依旧是以纸条的形式展开互动。相比起第一讲时,场内的同学明显更踊跃了一些,话题涉及的内容也更为广泛:招生要求、就业方向、职业发展前景等。说明同学们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也充分的利用起了学校搭建的良好平台,切实为自身生涯规划起到了一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