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报》2015年9月16日06版“百姓故事”整版报道了我校校友李雨夏同学四年坚持志愿服务的事迹。
李雨夏为我校2015届毕业生,曾任班级团支部书记、自管会学生干部,在高中阶段就热心公益事业,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
大一女生已做了4年公益
——“百姓义工”志愿者李雨夏的故事
2015年09月16日 06 :百姓故事 稿件来源:松江报 □记者 黄蕾宇/文 蔡斌/摄
很多人喜欢给“90后”下定义: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怕吃苦,长不大的孩子……但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90”后却以实际行动颠覆了这些负面评价。今年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她,投身公益已有4年时间,不光自己热心公益,还以自己做志愿者的亲身经历影响着身边人,带领着高中全班同学一起做公益,用最真诚的心关心弱势群体,用最深切的情回报社会。她就是“百姓义工”志愿者李雨夏。 李雨夏今年刚刚从松江一中考取上海师范大学,个子高高,说话干脆利落,爽朗的笑声,直爽的性格很是惹人喜欢。她的言行、爱好和其他同龄人差别不大。爱吃零食,是个地道的“吃货”;她是宅女,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宁愿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她是自拍达人,网络空间隔三差五就传上几张俏皮可爱的自拍照;她是父母疼爱的小公主,身边涌满了家人无微不至的爱。 但她有些同龄人所没有的经历,今年刚满18岁的她,送给自己的成人礼就是加入中华骨髓库做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4年前她以最小年纪加入百姓义工团队,做起了小小义工。如今,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她,对于公益事业有很多想法……
“散养”家庭教女有方
父母从小就给李雨夏很轻松的成长环境,凡事听取她的意见,不因为她是女孩子就娇生惯养,也不给她太多压力,就这样的“散养”的家庭氛围下,养成了李雨夏活泼开朗有主见的性格。不记得当时是哪个地方受灾,爸爸就抱着李雨夏赶到区红十字会捐款,小小年纪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是却明白有人有困难,我们就要去帮助别人。在习惯了做公益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李雨夏自然耳濡目染。 初二那年暑假,李雨夏因为阑尾炎住院等待开刀,活泼好动的她怎么受得了整天呆在病床上,穿着病号服在医院走来走去闲逛逛,突然一群穿着马甲的人吸引了她的目光,细心观察后才发现原来他们是志愿者,“你好,请往右走。”“你好,请先拿号。”在医院呆久了,李雨夏习惯每天去看看“杏林义工”们的工作,几天下来,她就找到志愿者,自己也想报名。志愿者们给了张报名单,李雨夏填了单子回到病房才告诉父母,父母对她的决定也表示支持。经过严格审核,李雨夏加入了“百姓义工”的“杏林义工”队伍。就这样,14岁的李雨夏成为当年“杏林义工”里最年轻的志愿者。
做志愿服务很快乐
随后的日子,李雨夏都会利用周末或是寒暑假的时间,在医院里做义工,虽然年纪小,热情开朗的她服务一点都不打折扣,还因为会英语,碰到外国人,能讲几句英语,一些阿姨、大妈志愿者都对她佩服得不得了,“很多人害怕孩子做义工会耽误学习,其实一点都不耽误,反而能让孩子收获更多。”不少人因为看到了李雨夏,都回家鼓励自己的孩子做义工。李雨夏告诉记者,志愿者的付出过程让人觉得很快乐,而且学会了包容。 做志愿者时间久了,李雨夏也碰到不少“闹心”的事,一些人并没有因为她是个“孩子”就礼让三分,相反直言不讳,不听劝告。李雨夏就曾经碰到有人在挂号时插队,作为志愿者,自然要上去劝阻,没想到话音一落,那人就不高兴了,破口大骂起来。十四五岁的孩子,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眼泪“刷刷”就掉下来。其他志愿者闻声赶来,连忙安抚,把她带到了办公室。 “刚开始也感到委屈,但是很快就好了,也从未想到放弃。”李雨夏这样说道,志愿者们会互相打气,互相安慰,随着经验的积累,“见了更多世面”,李雨夏学会了换位思考,也许那一刻,插队的人正好心情不好,来医院嘛,总归会有情绪的。李雨夏告诉记者,随着阅历的加深,她有时也会发现,需要帮助的人,也许没有那么善良,脾气没那么好……但是自己不会生气,更不会难过,“因为我只享受自己付出的过程,不忘初心。”眼前的18岁小姑娘,讲出这番话来时,眼神笃定也很成熟,这也许和她多年的做公益有关。渐渐的,她开始学会包容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因为我的指引,可以让患者和家属少走点弯路,看到老人来,主动借张轮椅,有时候我还和小病人做游戏,让他们感觉没那么不舒服……因为做志愿者,让我觉得有价值。”李雨夏笑着说。
带领全班做志愿者
中考结束后,李雨夏顺利考入了松江一中,并在班级担任团支书。高中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利用假期做些志愿服务的工作,常规上很多同学会选择图书馆整理、小区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 这时的李雨夏已经不单单只担任“杏林义工”的志愿者,“百姓义工”团队已经做出不少成熟的公益品牌,李雨夏想能不能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做一个品牌公益活动呢?带着这样的想法她找到了“百姓义工”总负责人吴晖,吴晖便将“公益集市”一个全新的公益项目交给了她,一个还没成型的公益项目,只有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一切都靠她去摸索。 刚开始,李雨夏坦言很“崩溃”,从最初的拟定策划书开始,她一字字从网上学,写了改,改了写。制订计划时,要将全班同学考虑进去,项目是否可行,如何进行,这些都不光是她一人的事,是全班同学的事,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光要同学们得到锻炼,还要真正地能帮到别人。李雨夏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些。 策划书一遍遍修改终于通过,真到实行时,李雨夏和同学们都傻眼了。原来这个项目是爱心服装企业无偿捐赠一些衣服,同学们在社区内进行义卖,所得的善款全部捐献给对接的学校。当领到爱心捐赠衣服时,同学们才发现,工厂拿来的衣服款式很多也很乱,而且一些款式并不那么时髦。这些衣服还能卖掉吗?同学们都犯难了。 面对此情此景,李雨夏没有气馁,她发动同学们一起将上百件衣服分门别类分好,男士女士和小孩的分开,按照大小号依次排开方便寻找,好看的放在推车前头,还挂出几件作为样品,就像商场里一样,摆放整齐。“不能因为义卖就随意乱丢,这样摆着好一点,大家更愿意多看几眼。” 终于到了义卖的那天,李雨夏和同学们来到岳阳广场,她将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有的专门负责“卖”,有的负责登记,及时补充货架,有的负责吆喝,像极了那么回事。小半天的时间下来,他们还总结出一套“销售经验”,就是带着小孩的妈妈特别好卖,因为小孩的衣服都很可爱,质量也不错,大人们本来就爱买,再加上一听做公益,还能支持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书,妈妈们都特别踊跃。半天下来,小孩的衣服一抢而空。接着推销大人衣服时,充分发动宣传攻势,“卖萌”多宣传,大人们一看这帮孩子在做公益,都很支持,实在不好看的衣服,他们就卖得特别便宜。李雨夏和同学们用真诚感染着过往的市民,义卖特别成功,孩子们的爱也无限蔓延。就因为这个公益项目,李雨夏带领的班级还获得了学校的“优秀公益项目奖”,李雨夏别提有多骄傲了。 整个高中阶段,李雨夏一直带领着班级做公益项目,很多家长会有顾虑,害怕孩子因为这个,耽误学习,正是李雨夏的例子打消了家长们顾虑的念头,不光不影响学习,还能让孩子得到锻炼。一些同学原本不是特别善于交际,很害羞,因为做了志愿者,不得不和人打交道,反而开朗了很多。也因为公益项目,让这个班级凝聚在一起,大家共同努力,特别温暖,热爱生活,将人与人之间的爱无限传递。
因为喜欢才做公益
到了高三,面临高考繁重的学业,李雨夏也没停止公益的脚步,送给自己的18岁成人礼是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她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想加入已很久了,正巧有这个机会,想都没想就加入了。当记者询问到,是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时,爱笑的女生很认真地讲起“救人”两个字。 这个看似年纪轻却什么都很成熟的女生对于公益有自己的一番理解,整个暑假,李雨夏都在“百姓义工”的办公室里处理一些行政事务,让她对一个公益组织、对公益事业有更多的思考。 在李雨夏的眼中,公益看似一个很个很大的概念,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就是整合好资源各尽所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做好公益却又没那么简单,不能单单捐款扶贫,做公益的心态也要平和,不能站在道德高地行善,“我就是一个普通女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仅此而已。” 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学的汉语言文学,对于将来的打算她笑着说“一切都有可能,说不定做记者”。当下,李雨夏倒是有一番计划,就是将“百姓义工”带进大学,让更多的同学认识这个团队,加入到公益项目中来,未来的公益组织如何发展,她也有自己的思路,“工作是职业,公益是事业。”李雨夏始终怀揣着这样的信念,一步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