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与共和国同成长-校友风采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校友家园 > 与共和国同成长-校友风采展 >> 正文
学霸的大学生活——记松江一中2013届毕业生何燕杰
更新时间:2014/12/4  作者:德育处 郭宁伟  阅读:7178次  
        何燕杰,我校2013届高三毕业生,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贸学院二年级学生。11月30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官方微信平台“青春SUIBE” 对话栏目以《学霸是怎样炼成的》为题对其学习生活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将相关报道全文刊发,希冀同学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生涯规划方面有所启发。
 
对话丨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2014-11-30 青春SUIBE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何燕杰,13级经贸学院学生,大一期间数学与经济学功课皆为九十分以上。有丰富的讲课经历:微积分、概率论、微经、线代,本学期期末前仍将讲授线代与宏经。他带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校级特等奖和市级优秀项目奖,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与团队参加了上海市创新训练项目大赛。在采访何燕杰同学之前,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采访的时候不要着眼于我所做出的成绩,而是能够更多地关注我做事情的过程。我希望给大家真实地展示这些过程和我的想法,以及我犯过的错误,希望能够给大家参考。”那么,学霸的大学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又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就请何燕杰同学为我们一一解答。

  • 学霸不神秘的学习与生活
Q:我们了解到你大一期间的数学与经济学功课皆为九十分以上,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吗?
A:我并不是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比起很多学霸的努力程度我要差得远。不过我有个学习方法倒是可以分享给大家,就是“教学相长”。因为我经常要讲课,或者是帮其他同学答疑。为了让大家能听得懂知识点,我自己首先必须要烂熟于胸。其实备课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我平常带的“考前突击课”上要面对不少“零基础”的学生,所以我必须要把讲课的内容变得非常通俗易懂。事实上,当你能够把晦涩难懂的概念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你自己也会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经久不忘。后来我发现,我的学习方法和“费曼技巧”不谋而合,推荐大家去了解一下。大家平时在学习中也可以试着实践这种方法,把深奥的概念解释给自己听,解释给朋友听,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Q:你从原先的工管学院转到经贸学院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原来学的专业并不是很符合你的期望还是觉得现在学的专业未来前景更好?
A:我选择转专业主要是因为我从高中起就对经济学有浓厚兴趣,当年高考时,我报考的大学中第一专业志愿几乎都填了经济学,可惜当初因为几分之差与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另一方面其实我是觉得工商管理并不太适合本科来读,事实上国外的大学鲜有开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管理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积累之后再去学习,可能才会有比较好的收效。经济学则不然,如果没有学习经济学理论的话,直接去看待这个社会可能往往会比较肤浅,就如同你和出租车司机谈宏观经济,他或许也能谈得头头是道,但是可能观点并不正确。因此我认为经济学是比较适合本科学习的,学好理论再去研究社会,可能会看得更加透彻一些。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可能会有不妥当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正。

 
Q:平时除了花时间在学习课本知识上,你还有什么别的爱好吗?
A:我喜欢打羽毛球,打得不太好,平时周末有空会和同学去东华打。我参加了空手道社团,已经在空手道社团练了一年多。偶尔我会去参与拍摄微电影的活动。另外就是有空的时候喜欢看动漫,当然看得不多。火影现在都完结了,我才刚刚看到佐助干掉了大蛇丸。目前也在等月刊少女出新番。

(图为何燕杰在参与拍摄微电影)
  • 先锋汇讲员的付出与收获
Q:我们了解到你经常在学坛先锋讲课,有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可以跟我们聊聊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吗?
A:最初讲课其实只是为了完成一次团日活动,后来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一步步走了下去。渐渐地,教课成了我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将课本知识学得更扎实、更深刻。困难当然是有的,起初的时候我对该怎么讲课、备课,怎么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完全没有思路。我每次讲完课都会和来听课的同学交流,希望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般来说,一节2-3小时的课,我需要准备至少2周。我会去看2本以上的教材,看不同的教材对于同样的问题和知识点是怎样讲解的,从中选取出我认为最好的讲解方式呈现给大家。我会去网络上看各个老师的讲课视频,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国内的教学视频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比较严谨、比较应试,国外的教学视频特点是能够用非常有趣和浅显的方式让大家对抽象的概念有比较直观的理解,但是难度上一般要比国内的教材低上很多,所以有些同学去看了国外的课程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很难应付考试,原因就在于此。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会博采众长,用国外老师讲解概念的方式去讲概念,用国内老师讲课的方式去讲解习题和总结题型。我平常也会认真观察老师们上课的方式,看老师们是怎样板书、怎样讲解、怎样提高大家对学科的兴趣的。就这样,我的讲课水平在一点点的进步,当然我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以后我还是会继续改进。

(图为何燕杰在给同学们讲课)
 
Q:你在学坛先锋教了这么多课之后,除了学习上的收获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收获?
A:坦白讲,绝大多数来听我的课的同学,目的都是通过之后的考试。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课上尽可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挖掘出学科的魅力,希望能够培养大家对于学科的兴趣。在那么多听我课的同学当中,要是有那么两三位同学,因为上了我的课,而对学习的看法有所改观,我觉得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事实上,我经常会在人人或者是QQ上收到来自一些学生的信息,他们表示听过我的课之后感到很受鼓励与启发,这让我非常感动。其实考试考多少分我不是很在乎,是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有意义。
 
  • 项目负责人的体验与感悟
Q:我们了解到你带队做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拿了校级特等奖和市级优秀项目奖,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在做这个项目时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吗?
A:在最初的时候,因为我们的项目难度较大,几乎我们咨询过的每一位老师都认为我们不太可能完成。我们在今年四月份就组好团队开工了,当时组员们其实越做越没有信心。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工作量实在太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第一次当组长,完全没有管理经验,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带队,出现过我管理不善的情况。后来我也是在不断地反思,改进我管理的方式。这个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也是硬着头皮做下来了。虽然有组员曾预测我们的项目可能拿三等奖都很困难,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居然拿了特等奖。后来上报到市级,拿了市级优秀项目。我是觉得大家有机会的话,应该选择一个项目,好好投入去做一次,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我们还年轻,因为我们还在大学里,我们犯错的成本是很低的。现在多犯一些错误,将来的路才会走得更好。

(图为何燕杰参与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
 
Q:我们了解到你在做关于上海车牌拍卖制度及车牌市场的研究这个项目,是否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
A:我们参加了上海市创新训练项目大赛,比赛要求参赛团队写出一篇或一篇以上的论文并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之前我做的暑期社会实践是偏实践类的,而这个项目可以说完全是个科研项目,对我和我的团队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建议大家在大二大三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这种科研项目,这样可以让大家真正了解到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以让大家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身边有些同学一直抱持着这样的观点,就是我们现在学的教科书理论是没什么用的,是派不上用场的,其实不然。我以一位美国留学生的观察为例,那位留学生谈到,“美国人几乎干什么都会用数学计算,比如你要开个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肯定会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后按照模型去经营,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是最科学的,最优化的。”我在平时带队做项目的时候也深有感触,平常参加过很多活动、看似能力很强的同学,来我们的团队也玩不转。对于外贸的同学而言,我觉得真的很有必要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既不能读死书,也不能完全抛开书本。

(图为何燕杰参与科研项目的小组讨)
 
Q:社科类研究是很重要的,但是国家对于社科类研究的支持力度显然远小于理工科,而且大家对于社科类研究的认可度似乎也不如理工科,对此你怎么看?
A:这个确实是这样。理工科的研究至少看起来要比社科类研究更实用。比如我今天开发出了一个新产品,那么这个新产品能够实实在在地让人看得见,也比较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但是如果说我今天对某个社会问题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很可能引来的是大家的争议和质疑。这一点坦白讲的确让人无奈,但这并不代表社科类研究是无用的。我简单地打个比方吧,如果把我们整个社会看作是一辆汽车的话,理工科研究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而社科类研究就像是汽车的方向盘。发动机决定了汽车能跑多快、跑多远,而方向盘决定了汽车会不会跑偏。我们现在的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能够和大洋彼岸的亲朋好友视频通话,可以把卫星发送到月球的极地轨道上,但是我们却在为雾霾问题,为高涨的房价和通货膨胀率而焦头烂额。社科类的研究是重要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我们的项目而言,如果我们能够研究出一定的成果,而这个成果并没有获得任何关注或者是被有关当局采纳,我也并不认为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无意义的。至少我们思考过,至少我们关切过这个社会。思想往往比现实看得更远,我们看得清当下,才能走得好未来。
 
Q:在大学生活中,你有过什么遗憾的事情吗,方便和我们简单谈一下吗?
A:我的人生充满遗憾,但是我从不后悔。
文/吴云鹤 李靖婧

编/朱雯迪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1.2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