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晚上,我校本部与新疆部37位同学一起驱车前往浦江之首—石湖荡,聆听众多松江书法、诗词作者,在皓月之下、浦江之畔,引吭高咏,击节赞叹,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中秋之夜。
松江因拥有先于上海建制的历史,而被称为“上海之根”,因斜塘、园泄泾等河流在此汇成黄浦江,而被称为“浦江之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直至今日,上至九旬老翁,下至咿呀幼童,仍保存着写诗、诵诗、赛诗的习惯。这次诗会,就是在欢庆新中国成立64周年和癸巳中秋之际举办的诗坛盛会。
刚走进诗会现场便被这古色古香的布置深深吸引了,夜色浓浓中月与灯相互映衬着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诗会以吟诵松江赋为主题,按照“探本溯源”、“花好月圆”、“浦江之首”三个篇章演绎。“探本溯源”主要通过吟诵松江赋展示松江灿烂的历史文化,称之为“赏赋”;“花好月圆”主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展示,介绍松江的中秋民俗民风,称之为“赏月”;“浦江之首”通过对水的底蕴的挖掘,来展示鱼米之乡的富足与祥和,称之为“赏水”。同时,还举行了《松江赋征文集》首发式,向区、镇两级公共图书馆赠送《松江赋征文集》;举行《松江赋》书法作品展,展出由本区书法家和部分“平复帖杯”书法大展中兄弟省市书法家书写的《松江赋》作品;展示由松江书法家精心创作的《松江赋》小楷长卷,并捐赠给文化单位。这次诗会上,不仅专业的60位松江书法、诗词作者上台展示了专为新中国60年大庆创作书写的60米长卷,就连平素在工地及出租车等岗位上劳作的松江“百姓诗人”,也吟出了自己的“乡土诗篇”:“临江。听风。听涛。听自然的耳语。听万物的呼吸。一个人静静地沉浸在这苍茫的水波里,浮想联翩——梦想的种子如鸟鸣般落进了土壤里,我想,迎接花期的日子也不会太遥远了吧。”这一个个文化气息的强烈的节目让在月色下我们也不禁心潮澎湃。赏月,也赏一种心境。
诚如文化部门的人士说:“历来相传的诗文及作诗、诵诗的习俗,承载了祖国文化的基因和生命力,这样的文脉诗缘应该好好地传递和延续。”我们作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一所文化氛围如此浓郁的学校的中学生,也应培养自己的诗情,让优美的诗歌生生不息的传唱下去,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诗意的栖居在这颗星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