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Ⅲ-11教学工作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专题网站 > 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 2011-2012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 >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 > Ⅲ 内涵发展持续 办学绩效显著 > *Ⅲ-11教学工作 >> 正文
松江区校本研修优秀教研组材料
更新时间:2012/11/14  作者:信息中心 站长  阅读:3604次  
探索专业素质提升之路,形成团队教学教研特色
2009—2011学年度校本研修优秀教研组汇报材料
松江一中语文教研组
在学校党支部与校长室的领导下,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领会落实教导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方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打造语文组特色,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目前我们语文组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活动的运作活力得以有效保证。本组共有23名教师,其中区首席教师1名,区级名师3人,教坛新秀3人,校绿叶工程骨干教师6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8人,研究生学历两名,今年又引进了一名特级教师一名大学教师,使语文组教师整体实力上升一个台阶。语文组是一个和谐的、温馨的集体。我们多次荣获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优秀组织奖,上海市高中名校读书节优秀组织奖,全国规范汉字大赛团体三等奖,第四届高中名校读书节优秀组织奖,经典诵读试点学校,全国楹联协会实践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
语文组历来重视校本研修,并始终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立足基础课程,重视拓展课,丰富社团课,采取多种方式完善、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我们已形成了以下五方面特色:
特色一、专家引领式研修
这几年,我们有幸请来了王昌义、马骉、杨明华、郑桂华、谭轶冰、陈小英、陈贛等特级教师,通过他们的专题讲座、课堂展示,我们从不同层面受益,开阔眼界,增长技能,丰富学识。如在马骉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教研主题,以“问题式教学”为突破口,重点研究课堂的“问题设计”,将“问题设计”与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反思、个案分析等研究活动,提高了组内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意识和能力。“问题式教学”给我们教研组带来了新思路,我们以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学实际展开即时的“问题”研讨,侧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包括学生问题)的集中解决,由于这样的活动有专家作为后盾,一旦遇到问题便可及时请教,既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又增强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特色二、课题研究式研修
2010年,语文组承担了《高中语文新教材有效性拓展的实践研究》这一市级课题。课题引领课堂,在实践中,我们关注拓展的有效性,合理安排拓展阅读的时机,根据课文类型、教学需要等因素,将拓展阅读分为课前拓展、课中拓展、课后拓展及穿插学习。在拓展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本组教师从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等角度出发,着眼于释疑解难、具体深化、学法迁移及课外延伸。
在市级课题的统领下,教师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相关的研究专题,如周菊妹老师参加“陈小英”名师基地教学研究会,与名师工作室其他成员一起研讨,完成了和有效拓展相关的子课题;青年骨干教师童明辉、孟良妮、卢碧贵申报了市级课题《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实践研究》,他们通过开设以“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为专题的公开课,根据开课情况写出了有价值的教学课例和论文。其中童明辉、孟良妮的多篇论文分获全国、市、区级奖项。
课题研究式研修让本组老师的课堂实践更具活力,更具特色,课题研究也颇具成效。
特色三、专题教学式研修
专题教学式研修有效体现了语文组老师的个人优势,而这些优势汇成一股合力,使三类课程呈现出丰富和灵动。
今年我校成为经典诵读试点学校,为此,我们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经典篇目,在《语文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中添加了经典诵读的相关专题,确定了要精讲、诵读、拓展的经典篇目。这项作为语文教研组的特色工作,我们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诵读的指导。在基础课程中穿插“课前三分钟”口说训练是我校诸多语文老师坚持多年的做法,我们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不同年级的“说”的不同内容,明确“说”的具体要求,这也成就了口语交际课程的序列化。
与经典诵读同步,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专长还开设了一些拓展课:《古诗文阅读》、《走近文化名人》、《诗词人生》、《节庆文化》、《世界名著导读》、《诗歌拓展鉴赏》、《名人趣闻杂谈》、《民俗文化研究》、《传统节日诗词赏析》、《走进红楼“诗”的世界》、《走近松江文化名人》、《现当代诗歌赏析》、《汉字寻根》、《松江方言》等,并以校本教材呈现。语文老师还积极承担不同专题的社团课:话剧社、影评社、文学社、楹联社、“啄木鸟”社、辩论社等,这些社团营造了大语文的学习氛围,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素养的提高。
此外,全组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无论是周菊妹老师的“走近鲁迅”专题研究课,还是曹会英老师的“红楼梦研究”的专题选拓课,抑或是童明辉、孟良妮老师的“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研讨课,“专题”意识使教师彼此取长补短,既展现了课程的多元化,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水平。
特色四、互助式研修
以抓好备课组活动,通过分享式研训,达到互补互助、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注重发挥首席教师、区级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包括向青年教师开随堂课、“推门课”,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以及提出有实践意义的上课指导等,积极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现在语文组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流砥柱,他们乐于奉献、敢于挑战、勇挑重担,同时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不断求索。
我们坚持中青年教师开汇报课、研究课。学期初,我们安排制订各类课开设的时间和课题,每位老师可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地搜集素材,准备教学设计。教研组以此为平台,开展主题探究研讨及实践活动。采取“先实践后理论”、“一课多上”、“全组共评一节课”等活动,将教师个人存在的不足,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教研组活动得以发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青年教师刘芸开设一节基于学案教学的汇报课,让本组老师在语文学案如何使用上达成共识;骨干教师那国辉、程艳侠、傅强分别开设一节校级公开课,精到的文本解读让让其他老师受益匪浅;刚引进的特级教师曹萍开设了一节关于人物写作的示范课,李晔老师开设了一节关于“文化诗经”的研究课,丰厚的学养也让其他组室的老师大开眼界。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呈现,加上前期说课,后续评课、反思等,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在互助式研训中得以迅速提高。
特色五、自助式研修
    特级教师的引领、指导;教师的课堂呈现和示范,让我们不断地往前进,当然,圈囿在小范围内的前进并不是真正的前进。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在“请进来”的同时也要大胆走出去。周菊妹老师参加了“陈小英”名师基地,上了一节《〈宽容〉序言》市级展示课;侯云频老师参加了上海市教委举办的语文教师培训者的培训,上了一节《别了,哥哥》市级展示课;王志成老师参加了经典诵读名师基地的培训,上了一节《〈琵琶行〉诵读指导》市级汇报展示课,这些老师都要接受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评价,这些中肯的评价让开课者受益颇多。还有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参加了二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示范公开课,我们虔诚虚心地向二中优秀教师学习的同时,认真听取专家点评,回到学校后我们又对所听课程进行研讨,总结出我们应该向兄弟学校学习的可贵之处,也分析了他们在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以避免我们犯同样的错误,像这样的听课机会每学期有很多。我们还有很多听专家讲座的机会,如市语文教研员步根海的“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报告,市特级教师李强的“高中语文教学漫谈兼高三语文复习”,华东理工大学王武生教授的“方法决定成败”的讲座等等,专家的高屋建瓴给一线教师廓清迷雾,指明方向。我们还发动教师根据不同需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孟良妮、张管凤、童明辉老师参加了高考作文评价标准与高中作文教学研修班,林玲、谷良老师参加了松江区青年教师研修班等等,通过教师主动参与各种培训,了解自身差距,使全组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从而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和自助研修能力。
以上便是语文组校本研修的五大特色。我们坚守特色,在语文这块人文的沃土上茁壮成长,与校园文化水乳交融,营造校园浓浓的人文氛围。
家庭亲子吟诗会。“五月春光五月花,诗潮涌进百姓家”,家庭吟诗会成为学校每年红五月科普艺术节中最具特色的项目之一。吟诗会以家庭为单位,学生与家长同台吟诵经典诗文,声情并茂,其乐融融,家长的参与率和吟诵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校园读书节。阅读是推广经典诵读的主渠道,每年暑期的校园读书节,“我所喜爱的一本书”书目推荐、读书征文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师生纷纷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化为文字,情感的音符在文字中流淌,让读书成为习惯,用朗朗书声装点学校,“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已蔚然成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走近经典,亲近经典,弘扬经典。
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我校“中华传统民俗节日主题教育活动”获2010年上海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最佳提名奖”。拟春联、写春联、贴春联、品春联、诵春联已经成为我校闹元宵的传统活动。游园会里的“诗词的饕餮盛宴”、“谜样元宵”等每一个项目都让大家流连忘返。清明节主要以学生手书“革命烈士诗抄”、诵读革命者诗篇、演讲“老革命的故事”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缅怀先烈,珍惜今朝。中秋佳节,师生同台吟咏诗赋,演绎着古往今来那些名家名篇的中秋情结。如今社会年味节味越来越淡了,但学校的年味节味依然很浓。
社会实践活动:在暑期学生社会考察活动中,我们开展“读书·行路”为主题的文化之旅。在去安徽滁州琅琊山前,我们组织学生学习《醉翁亭记》,路途中车厢里书声琅琅,到达目的地后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里吟诵“环滁皆山也”,在“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的琅琊古道上漫步留连,在“繁阴”深处的琅琊古寺前发思古之幽情……。在组织去马鞍山采石矶,同样的做法使学生领略了李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有的还登上太白赛诗台,进行了即兴赛诗会。去年今年我们组织了“寻鲁迅,访兰亭,跟着课本游绍兴”的社会实践活动,临行前翻阅并演绎鲁迅的作品,兰亭池边诵读《兰亭集序》,此情此景,成为学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校本研修的道路是漫长的,前方有变化有挑战,只要我们坚守特色,虚心取经,完善自我,相信松江一中语文组的明天会更好。
 
2009——2011 年区级(以上)公开课
童明辉:区级公开课《横看成岭侧成峰——作文思维训练》;《简笔与繁笔》同课异构;《最后的常春藤叶》研讨课。
程艳侠:《伶官传序》区级公开课
孟良妮:《简笔与繁笔》同课异构区级公开课
秦凤:《楹联写作指导课》,《叙例写作指导》区级公开课
姜雅芹:《〈指南录〉后序》,《悼念一棵枫树》名师工作室展示
张管凤:《秋水》,《胡同文化》师徒结对展示
周菊妹:《宽容序言》有效拓展研讨(市级)
侯云频:《别了,哥哥》教学内容的确定(市级)
课题获奖情况:
童明辉:《〈瓦尔登湖〉教学设计》获“菁华杯”全国语文教学课例设计一等奖;《辩体、知人、定位、整合》获区语文教学二期课改专题一等奖;《静听自然的萧声》获第五届“四方杯”全国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你的期待就是我的目标》长三角“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获三等奖。
孟良妮:《〈简笔与繁笔〉教学案例》获区三等奖。
王志成:《一课一问与一课多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获长三角“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二等奖。
程艳侠:《导之有道,学之得法》获区二等奖。
秦凤:《解冻三尺,非一日之暖》获区二等奖。
曹会英:《兴趣起步、目标引领、解惑提升:我的校本课程的成长之路》获2011年“黄浦杯”长三角“新观念,好实践”征文三等奖。
《红楼赛诗中宝钗夺魁的写作智慧——谈高中作文立意的正确、深刻与新颖》
曹会英  陈士全:《莫让试卷讲评也成“鸡肋”》获区三等奖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学习活动教学设计》获“长三角”2010“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征文三等奖;松江区2010“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征文一等奖
陈士全:《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让预设“动”起来》2011年“黄浦杯”长三角“新观念,好实践”征文三等奖
2009---2011区级以上课题申报情况:
    童明辉、孟良妮、卢碧贵申报了市级课题《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确定的实践研究》,将于2012年结题。
语文组全体承担市级课题《高中语文新教材有效性拓展的实践研究》
学校获奖情况
在2009年“文杰杯”第四届上海市高中名校读书节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2010年、2011年分获“书香校园”称号。 
 
 
 
 
 
 
 
 
 
 
团结协作、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松江一中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支部与校长室的领导下,生物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围绕二期课改,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为抓手,努力提高生命科学教学质量。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努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生物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学习型反思型的学习团队。
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整个教研组团结向上,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有很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这种氛围促使组员迅速地成长,并逐步成为学校、区县各条线上的骨干教师。
一.教研组的基本情况
生物教研组是一个全新的、年轻的教研组, 在教学、教育、教科研等几项工作中均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在市区各级各项比赛中,许多学生和教师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不仅为松江一中争了光,还为松江区争得了荣誉。教研组基本情况如下
姓名
学历
教龄
职称
校内外职务
赵金萍
本科
17
高级
区级、校级学科名师、
生物教研组组长、高三备课组长、高三11班班主任
宫喜华
本科
(在职硕士)
17
高级
校级学科名师、高二备课组长、兼职实验员
薛玮珏
本科
15
一级
校级骨干教师、高二4班班主任
宋爱军
本科(双学位)
11
一级
区级、校级骨干教师、
高三年级组长、校心理辅导老师
顾巧英
本科
8
一级
校心理辅导老师
杜秀锦
研究生
7
一级
校级教坛新秀
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教研组的教师活跃在学校的各个岗位,已成为学校很多岗位的中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作着贡献。
二、让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成长:
1、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教师
时间
进修内容
赵金萍
2008.11~2009.1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第二期培训者培训班,成绩合格,结业。
2011.5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宫喜华
2007—2010
华东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2010.10—2011.6
“生命科学教师培训者”培训。
宋爱军
2008年
第八期上海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2008~2009年
区骨干班主任培训
2009年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讲师培训
2009年
上海市新农村教师培训
2010年
上海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顾巧英
2011.5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杜秀锦
2011.6~2013.6
 “生命科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培训
2011.5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2、积极参加课题申报,开展教学研究。
教师
时间
课题名称
级别
赵金萍
2008年
有效利用生物科学史落实“两纲”的研究
校级
2009年
上海市远郊中学生命科学学科实施“两纲”的实践研究
市级
2010年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基于“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市级
2011年
生物学科现行教材与生物学科的国际课程、全国课程、以及一期课程学科育人价值的比较研究
市级
宫喜华
2008.12
    上海市远郊中学生命科学学科实施“两纲”的实践研究
市级
2011年
高中生命科学的国际教材的比较研究
市级
薛玮珏
2011年
高中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一致性的比较研究
市级
宋爱军
2009年
城市化进程中高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高中生自我教育的心理机制
区级
2010年
高中生命科学学习评价的相关问题及策略研究
市级
2011年
生物学科现行教材与生物学科的国际课程、全国课程、以及一期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比较研究
市级
顾巧英
2011年
现行上海生命科学教材与美国高中主流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学科育人价值的比较研究
市级
杜秀锦
2010
高中生命科学学习评价的相关问题及策略研究
市级
2011
高中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一致性的比较研究
市级
 
3、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
教师
时间
论文
发表/获奖
赵金萍
2008.12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辅导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2008.12
教学设计《细胞器》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2008.12
教学设计《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
在2008年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2009.3
教学设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计算》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2009.11
教学设计《细胞器》
在2008年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011.5
教学设计《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宫喜华
2009.2
注重教学需要 增强高三生命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2010.10
香港新编生物学概念与探索的特色
发表于《学科教学研究》2010.06期
2010.11
香港高中持续评估练习的学材特色
发表《中学生物学》2010.11期
2008.12
教学设计《遗传信息的表达》
在2008年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009.11
教学设计《育种方法》
 
在2009年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2010.10
学案《基因突变》
获校级优秀学案二等奖
2010.09
《一只“掉队”大雁的不舍》
获校优秀德育案例
薛玮珏
2011.5
教学设计《基因工程》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2011.5
教学设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宋爱军
2008年
走进问题学生的心世界
松江区教育学会第二届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9年
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2009年
走进问题学生的心世界
发表在优秀教育论文集“学海拾贝”
2010年
高中生命科学学习评价的相关问题及策略研究
获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2010年
发表在校“优秀德育案例”
2010年
高中生命科学学习评价相关问题及策略研究
发表在校“科研园地”
顾巧英
2010年
教学设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杜秀锦
2010年
高中生命科学学习评价的相关问题及策略研究
获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2010年
教学设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发表在“松江区二期课改专题网”
 
4、开展教学研讨、练就扎实功底。
(1)教学评比获奖
教师
获奖时间
获奖等地
赵金萍
2009.2
获第三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三等
2011年
松江区评课比赛三等奖
宫喜华
2009.2
松江区高三生命科学学科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三等奖
宋爱军
2009年
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高中组说课比赛一等奖
顾巧英
2010年
松江一中“优秀学案”评选三等奖。
2010年
松江一中第二届“基于学案的教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三等奖。
(2)公开课
教师
时间
公开课名称
级别
赵金萍
2008.12
细胞器和细胞核
区级
2009.12
减数分裂
校级
2011.5
膜电位变化及其测量
区级
宫喜华
2008.12
育种方法
区级
2010.12
基因突变
区级
2011.5
细胞分裂
市级汇报课
薛玮珏
2010.4
光合和呼吸作用实验设计
校级
2011.5
基因工程
区级
宋爱军
2008.12.22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区级
2010.1.5
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全能性
校级
顾巧英
2010.12
激素调节
校级
2011.3.
细胞分化
校级
2011.9
战争审判
市级
杜秀锦
2010.12.
激素调节
校级
2011.11
生物催化剂——酶
市级
(3)个人荣誉
教师
时间
荣誉
赵金萍
2008.9
所代班级高三(8)班获2007学年松江一中文明班级
2009.9
被松江区教育局聘为松江区学科名师
被松江一中聘为松一中学科名师
被松江区教育局聘为松江区高中生命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2010.9
被松江区教育局聘为松江区高中生命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2011.8
所带班级高三(10)班获2010学年第二学期校先进班级
宫喜华
2008.9
被聘为松江区班主任教育艺术讲师团成员
2008.9
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人生发展导航行动导师
2008.12
所带班级高二(5)班被评为松江区“十佳”温馨教室
2008~2009
被聘为松江区高中生命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2009.10
荣获2009年松江区“中国人寿杯”园丁奖
薛玮珏
2009年
被聘为松江一中骨干教师
宋爱军
2008学年
所带班级高一(12)班获2008学年第一学期校先进班级
2009年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学员
2009年
松江一中首届读书节优秀组织奖
2009学年
所带班级高二(12)班获2009学年第一学期校先进班级、校优秀班主任
2010年
所带班级高二(12)班获区先进班级
顾巧英
2010年
松江一中“优秀学案”评选三等奖。
2011年
在第二届“增爱杯”上海市中学生“公民意识创新实践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奖。
(4)讲座
教师
时间
名称
顾巧英
2008年
校级班主任心理讲座《做一个有幸福感的班主任》
宋爱军
2009年
校级班主任心理讲座《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
2010年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5)近年来获得的生物竞赛成绩
指导教师
获奖时间
获奖等地
赵金萍
2009.6
张艳、刘虹的《各种品牌香皂的杀菌效果比较》获松江一中学生课题一等奖。
 
2010.5
何奇超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
 
2011.3
陆超群、朱一廷获得2011年全国中学学生生物学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
宫喜华
2008.10
张祎雯、丁熠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
2009.4
张祎雯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三等奖
2010.3
高蕾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二 等奖
2011.3
谭家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三等奖。
薛玮珏
2009年
孙梦雪获全国中学生物学联赛二等奖
2010.5
丁熠获上海市高中生物学竞赛一等奖
宋爱军
2010年
彭陶磊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
顾巧英
2009年
吉金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
杜秀锦
2010年
沈喆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
2011年
魏炜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
三、营造和谐氛围、打造一流团队
1、和谐发展、共同提高:
(1)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各位教师间的和谐
(2)备课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间的和谐
(3)任课教师与实验员间的和谐
教师只有在互帮互助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自己快速成长,更快适应新课程教学,提高自身教学专题研究能力。
2、教学研讨常抓不懈:
(1)推门听课、督促教学
松江区生物教研员、教研组长实行推门听课,教师之间实行相互听课、督导教学成为常规化。
(2)教学研讨、全员参与:
教学研讨主题“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一致性”、“学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学习”等等。具全组老师力量,出全组教师之智慧,共同献计献策。
(3)集体备课、同心协力
①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②主备与辅备相结合
③备课组备课与教研组备课相结合
(4)校、区、市联动、相互促进。
积极参加校、区、市各级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交流,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松江一中校领导和松江区生物教研员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学科课程与教学基地落户于松江一中,生物组全体教师倍感荣幸,因为基地将促进生物组以及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同时,生物组全体教师也倍感压力之大,但大家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基地共同成长。
主要工作如下:
①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课内外实验、与生物教学与关的课题等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②每学年不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③组织教研组积极参加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年会: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是“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具体内容包括:(1)全国每个大片区各推荐一位特级教师进行展示(每位30分钟);(2)教学设计评比和交流——交流分四组以论坛形式进行,每组由4位优秀教学设计作者作主题发言(每位15分钟),之后互动交流;(3)专家报告: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4)现场研究课观摩(两节,由浙江省教师主讲)。全组教师两天的宁波之行虽然很辛苦,但与我们的收获相比较,这样的辛苦是相当值得的,最后与大家共享朱正威老先生作的《宁波中学留句》                     
百里甬江千年浪,
河姆渡头稻花香。
美哉江南多名校,
引来神州金凤凰。
取经交流日日进,
深秋叶红赋新章。
四、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素养:
1、2011年11月5日,首次在高三生物选修班开展野外科学考察,以后会逐渐完善。
时间
地点
人员
2011、11、5
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
教师2人,学生86人
本次崇明东滩湿地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悟生命与自然的定位,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
2、全组教师结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发挥每位教师所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松江一中生命教育》,包括模块一“心理健康”、模块二“青春期健康”、模块三“营养与健康”、模块四“疾病预防由于健康”、模块五“避免意外伤害及应急措施”
3、兴趣课程多渠道开发:
(1)研究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时间
教师
校园内树木对人体影响以及合理绿化规划
2009学年
赵金萍
各种品牌香皂的杀菌效果比较
2009学年
洗洁精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2010学年
高中新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2009年
宋爱军
松江一中走读生和寄宿生学习绩效的差异研究
2009学年
走进新疆
2009学年
奶制品的来源与制作等
2011学年
宫喜华
松江中山西路改造过程中行道树的保护研究
2011学年
顾巧英
(2)社团
社团
时间
教师
生物探索
2011学年
杜秀锦
绿色行动社
2010学年
顾巧英
根与芽
2011学年
宫喜华
(3)拓展课
拓展课
时间
教师
健康教育
2009学年
赵金萍
营养与健康
2010学年
健康教育
2009学年
宋爱军
健康教育
2009学年
杜秀锦
全组教师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松江一中生物教研组从2001年“3+1”开设生物选修班至今,在历届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达到上海市重点中学的水平。成绩属于过去,全组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会进一步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5.63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