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Ⅱ-6党风廉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专题网站 > 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 2011-2012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 >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 > Ⅱ党的建设深化 核心作用明显 > *Ⅱ-6党风廉政 >> 正文
生活的准则征文
更新时间:2012/4/18  作者:信息中心 站长  阅读:4712次  
我校师生在第八届《生活的准则》征文比赛中获奖

日前,由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简称“JA中国”)主办的第八届《生活的准则》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获奖学生、家长、教师代表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领导等四百多人出席了活动。在颁奖典礼上,主办方公布了“京沪中学生十大生活准则”:爱、坚持、感恩、乐观、宽容、奉献、诚信、珍惜、坚强、自信。
      在德育处牵头组织下,高二年级组、高二语文备课组全力配合下,我校于2011年10月即在高二年级启动了此项活动,各班分别召开了“我们身边的生活准则”主题班会,撰写了四百余份感悟文章,并最终推选出近二十篇参选文章。经专家评审,我校高二(1)班张丹青、高二(6)班冯颖两位同学荣获优秀奖,高二(7)班袁佳怡等13位同学荣获新秀奖;林玲、张智梅、卢碧贵、张国喆、王静、於育平、刘芸、许凤梅、余凯等9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1987年,John Templeton爵士在他的家乡美国田纳西州的Winchester倡导发起了《生活的准则》征文比赛,鼓励年轻人思考并写下他们自己的生活准则。目前,《生活的准则》征文比赛已经成为一项在全球广泛开展并且影响深远的活动,它使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对他们最为重要的观念和原则,帮助他们深入思考、探寻并且形成将影响他们一生的积极的个人价值观。今年的《生活的准则》征文比赛是第五次在中国举办,京沪穗共有30多万初、高中学生参加了此次竞赛。
 
附:学生获奖名单
    优秀奖:张丹青《平凡与平庸》
                 冯   颖《淡定》
    新秀奖:费   佳《我的独善其身》            何   迪《尊严》  
                 倪晓婕《试着读懂自己的内心》   张昕怡《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孙靖宜《信仰何处》                   赵如琰《适应生活》
                 顾乐乐《我的生活准则》             袁佳怡《生活的姿态》
                 任宏伟《从襁褓中重生》             徐   洁《化蛹为蝶》
                 赵舒婷《平凡·厚重》                  孙   越《生命的姿态》
                         陆云婷《面向阳光》
 
 
 
 
 
从襁褓中重生
幼小的生命诞生之初都会在温暖,舒适的襁褓中等待长大。就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之前,一定会在蛹中度过一段与世隔绝的日子,这是每个生命都会经历的。但如果因为享受这种安逸而拒绝成长,拒绝外面的世界,带来的只能是凋零与死亡。从襁褓中重生,这才是生命真正的开始。
   成长必然要接受蜕变。对于在“温室”环境中已经习惯甚至麻木了的“花朵”来说,这样的蜕变可能略显残酷,但一个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否则结果将是可悲的,那些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刚之子李一帆在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后漠然离开的事件我们并不陌生,而前几日,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在交通纠纷中殴打对方的消息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官二代”,“富二代”们为何如此“横行霸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因为他们身处于父辈光环所造就的温床中不能自拔。这些当事人自幼便享受到金钱与权力带来的种种“好处”,在不知不觉当中这种为情理所不容的优越感已经深深地印刻到了他们的血液中,成为了生活的一种习惯。当这种习惯一旦被曝露在社会的“阳光”之下,他们便显得与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发生诸如上述两起那样的恶性事件。这不得不说是对父辈所提供的优越环境的一中病态的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作为“襁褓”的父辈们的教育责任感的缺失。
   不愿离开温室的嫩芽永远无法成为绽放的花朵,对于那些在“襁褓”中就过早“夭折”的生命,我们扼腕叹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但放眼世界也有许多伟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诉说着蜕变的传奇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刚出生就被双亲遗弃,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收养之后,他接受了自己被遗弃的这个残酷的事实,在学生时代就对电子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拥有出色的学习成绩。在辍学以后凭着过人的毅力和创新的理念编织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他的成就我们有目共睹,这与他敢于脱离襁褓,积极面对成长的心态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种精神,也许我们的父辈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温馨的家庭,但总有一天我们要脱离这个“小世界”,迈向属于自己的“大世界”。
    襁褓,既是孕育生命的地方,也是成长所必须跨过的第一道障碍。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应拒绝成长,拒绝迈出那坚定的一步。当舍弃了所谓的“安逸”,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便会“襁褓”中重生,开始那名为“未来”的旅程。
  
松江一中高二(7)任宏伟
 
 
点评:本文视野开阔,思考深入。既关注到“官二代”“富二代”带来的危害,更能深刻的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能以乔布斯作为榜样告诉我们该如何成长,有理有据,认识深刻。最后以“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应拒绝成长,拒绝迈出那坚定的一步”作结,掷地有声,是作者响当当的成长宣言。
                                                             王静
  
 
 
化蛹为蝶
沧海茫茫,万物都在经历蜕变。然而当一个人想要闯荡未来,想要为生命留下价值时则需要拥有“化蛹为蝶”一样放弃既安逸又温暖的巢穴去追求梦想的勇气。
化蛹为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变。蛹所面临的是安逸与艰苦的抉择:要么永远留在茧内享受温暖,要么破茧而出为飞翔的生活四处奔波。然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追求。所以具有摆脱安逸、温暖生活的勇气必不可少。
不仅大自然中存在着如此有勇气的生物,很多在社会上颇有成就的人也都曾经放弃舒适的现状投奔于奋斗的人群中。
李开复一直以来是人们口中的天才,更是少有的成功人士,但他的成功并非轻而易举所得。在我看来,天才的优势在于此人比常人拥有更不凡的勇气,即便再温暖的巢穴他也不屑一顾,毅然选择勇敢地闯荡未来。微软公司在当时是世界知名企业,它丰厚的条件可以给予李开复极大的优质生活,但他却不以为然。如此安逸美好的环境,李开复甘于离开它进入相对落后的GOOGLE中奋斗,他的勇气该有多大呢。即便是这样,他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依然走出了成就,如今早已在全国家喻户晓。
事实告诉我们,温暖的“避风港”只会使我们止步不前。没有勇气的人也许可以安乐地度过一生,但是有勇气的人在为自己生命留下精彩的同时也能在别人的生命中留下不可替代的光辉。
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2009年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如此光荣的称号他们当之无愧。这对伟大的夫妇18年如一日地在北部峡谷的绝壁上教书育人。他们放弃的是大都市,是便捷的交通,是国际化的物质,更是舒适安逸的一生。是他们不懈的坚守与努力使一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成为了现在的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精神的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努力与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实现了生命最可贵的价值,同时,一个个满腹经纶的大学生走出村寨,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走向了富有。难道这样的生命意义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这样的勇气所创造的果实只是微乎其微吗?摆脱的是个人的安逸,但获得不仅仅是生命价值的提升,更是对于他人极大的帮助。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以放弃安乐为未来勇闯的人才有可能生得有价值。
我们何尝不面临着这样的抉择?问自己有勇气放弃玩乐的美好投身于日日夜夜的学习吗?问自己有勇气摆脱一觉到天亮的睡眠为800米的满分努力奔跑吗?这些只不过是人生中十分微小的一部分,比于李开复和李老师夫妇的勇气远远不足。可惜有多少人能够真真切切的做到呢?只叹:人人口中喊勇气,而莫能为者。
拿出勇气吧!摆脱“罪恶的”安逸,哪怕是为了考试的满分,还是第二天的黎明。人人皆有渴望,渴望着飞翔,渴望着丰收的将来,但不可仅仅停留在幻想的层面,该做的是拿出摆脱安逸的勇气,化蛹为蝶。
                                          松江一中 高二(7)   徐洁
点评:本文层层深入,由自然中的“蛹化蝶”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然后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由李开复的“勇”为自己的人生增辉又深入的联想到李桂林夫妇的“勇”为自己生命留下精彩的同时也能在别人的生命中留下不可替代的光辉;最后联想到自身,水到渠成,论述有力。                        王静
平凡·厚重
土罐平凡、其貌不扬,但它却记载着许多历史以及帝王的生平,这一平凡却有厚重意义的无生命体仿佛在我们的心间有了生命。许多人都是平凡的存在者,但生命的姿态不仅要有平凡,也要有一份厚重感,那是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体现。人的一生中总要做一些充实人生意义的事。
每日清晨、中午,无论风吹雨打都为城市保洁的清洁工人们;烈日炎炎抑或是倾盆大雨都依然站在岗位上维护交通秩序的交警们;无论早晚都用心准时将货物送达的快递员们……他们如同土罐一样平凡,我们不记得他们的样貌、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却对他们心存感激与尊重。他们平凡,但他们用平凡的行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奉献,他们平凡的作为在为自己的生命增加一份厚重。若他们没有这份生命的厚重,或许我们对他们会连感激都没有,他们更不会在社会进步的画卷上留下点点印迹。
他们平凡却活出了生命的厚重;我们亦平凡,可我们的生命的厚重又在哪里?
在生活中,总有许多人埋怨着:“自己为什么这么平凡,这么不起眼,这么没有作为?”他们或许是看着明星慨叹着;抑或是看着那些伟人感叹着;更或是看着那些获奖者羡慕着。可是他们有否想过这些人不也是凭着自己平凡的努力不断的追求生命的厚重和价值,才走上了耀眼的道路,才在平凡中有了生命的厚重。这些感叹的生命体中有着大抱负,但却从来没有去追求过,去试着增加生命的厚重过,他们让自己平凡的生命更显平淡,更加暗淡无光。不去追求厚重,平凡的生命就如同一粒沙子,走了不留痕迹。没人会感激他们、尊重他们,他们只能“悄悄离去”。
平凡的生命就如同树干、树根,是我们生命的根本;追求厚重则是养分滋润树木,浇灌生命;平凡又厚重的生命如同树的果实香甜,也不枉树的辛劳,生命更有价值与意义。在平凡中追求厚重是必不可缺的,平凡的生命若少了它,树根就会渴死,也不会有香甜的果实。追求厚重,我们可以像普通劳动者一样,用劳动奉献社会;也可以像三嫂一样,用关爱他人的行动,使自己平凡的生命增厚;也可以像文人一般用平民的情怀,赞美平凡厚重的生命……我们可以有很多方式来为自己平凡的生命浇灌“养分”,注入价值,只看我们是否有心有行动。
生命的姿态不能太矮,在我们平凡的生命中追求厚重,不让生活虚度,不让生命无意,用心去追求,用心去努力,平凡也可厚重。
 
                                   松江一中高二(8)班  赵舒婷
 
点评:由贾平凹的《古土罐》引发了小作者对于生命姿态的思考,不受世风的影响,不追求浮华,不追求生命表面的光鲜,而把视角定格在质朴的生命状态上,感悟生命的厚重,赞美生命的本真,这在当今是难能可贵的。
                                                            王静
 
 
 
 
 
生活的准则
生活的准则是什么?有人说,就是吃饱穿暖;有人说,生活的准则便是做一个当之无愧的人。那么,生活的准则到底是什么呢?
听说过海尔曼博士的故事吗?他是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可以挽救一个小偷的生命,可以使他的情敌起死回生,但他无法容忍盖世太保的残忍,所以他毅然杀死了他——也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能说海尔曼医生残酷、无职业道德吗?其实,即使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每个人的心中依然有一条无法触及的底线,救了盖世太保便等于害了更多无辜的生命。何况那是民族矛盾,他也是受害者。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各心中一把尺。 生活无所谓固定的准则,生活的准则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贫穷是可以高尚的,富有是可以鄙俗的。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去生活的。善者可以无愧于心,恶人亦可以无愧于心。
生活上的准则有许许多多,比如:诚实守信、问心无愧……海尔曼医生之所以用圣洁的手术刀杀死盖世太保,是因为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救人”,是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仅仅因为感性的个人恩怨。
问问那些因为一时冲动而杀人的杀人犯,他们现在后悔吗?有良知的人定会说后悔的。他因为失去了理性导致了现在的悲剧。在感性与理性面前,三思而后行。学无止境,一辈子学习知识、学习智慧、学习做人、学习生活——学习理性。
人生的第一次哭泣,就是因各种来自于生长生存最基本的欲望奢求,这是一种本能的感性。在不懂得各种知识道理的情况下,为了欲望的满足,可以哭闹,几乎为所欲为,但因为无知,所以也无可厚非。
然而人总是要长大,要生存,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懂得知识道理,需要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需要受教育。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敬佩海尔曼医生的,他爱他的职业,他的民族,他用生命来诠释尊严。人的尊严,职业的尊严。
生活的准则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用积极、高贵的心灵去战胜困苦艰难,品味生活给予我们的真善美。
 
 
上海市松江一中    高二(3)班   314  何迪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理性思考的文章。作者用深邃的,富有哲理的语言将自己对“生活的准则”是“无所谓固定的准则”的观点阐释出来。并在认真思考地基础上告诉读者:建立生活的准则在于不断地学习。整篇文章读来流畅、自然,层次分明,说理充分,有一定的深度。
                                                         刘芸
 
 
生活的准则——淡定
《十全九美》中大管家“乌卡卡”的一句口头禅引发了“淡定”这个词的口语流行,特别是在年轻观众中广为流传。但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个流行语,它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的准则。
还记得刘翔吗?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惊艳全球的“黑马”,因脚伤,未能在08北京奥运会上再次“飞翔”, 仅留下一个令人遗憾的背影,在众人的唏嘘声中默然离去。外界的质疑,社会的舆论,媒体的肆意评价,让不少拥护刘翔的观众愤愤不平。但我们的刘翔却不为所动,只是默默地进行脚伤治疗,默默地投身于比赛的训练。他以从容淡定的态度接受了无法踏上08奥运赛道的遗憾,面对了外界的种种声音。最终获得了令人欣慰的好成绩。
试想一下,如果刘翔无法拥有淡定的心态,整天为遗憾而遗憾,整天为外界的声音而介怀,甚至像有些人一样激烈反驳、澄清。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他有什么时间去治愈脚伤?又有什么时间为理想训练、努力呢?那他的理想还能实现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只有坚守淡定的准则才能直面生活,直冲目标。
这说的没错,但“淡定”真的完全可取吗?
李刚之子、“药八刀”、小悦悦事件的肇事者,他们都很淡定。在肇完事,撞完人之后,完全无慌乱之心:有笃笃定定去接女朋友的,有大胆下车拿刀捅被害人的,还有不急逃逸,反复碾人只为让人死透的。尚且不说他们的行为违反法律,他们真的很淡定,他们完全贯彻了这一生活准则,淡定到把人命都当成浮云了。
这种“淡定”是好的,是值得坚守的吗?当然不,社会上凡是有良心有道德的人都会说不,并痛斥此类行为。因为这种“淡定”已经跨越了人性的底线。
那究竟什么样的“淡定”才能作为准则呢?
先说一个现象: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为了一些自己十分在意的事物而紧张、慌乱,以至于失去理性,无法冷静思考。最终导致无法解决问题。
很多人会为此苦恼。其实关键就在于“淡定”二字。
例如,我们的考试。我们很容易因为考试紧张,有人甚至在一些大考中过度紧张而无法参加考试。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做到的就是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复习当中;考试时集中注意力,仔细审题,把握时间。我觉得做到了这些,即使成绩不如人意,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若这次考试真的很不理想,那还有下次啊。吸取此次教训,对付下次考试。千万不能一味沉浸于这次的失败之中。在慌乱、后悔中,错误地选择了一条歧途。
“淡定”是一种准则,那我们该如何学会“淡定”呢?或者说,该如何向这条准则靠拢呢?对此我的看法如下:
我们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家庭以及比例较小的社会生活。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志向。目标加一个个栏,一步一步来,一次一个栏,尽可能地减小步伐,减少跨度带来的心理负担;在家里,我们要学会理智地摒弃一些不合理以及不必要的欲望、要求;在社会上,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淡定,不一定要完全遵守准则,但最少也要不断努力,向准则靠拢。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比我们想象中的轻松愉快。
 
                                  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二(6)班  冯 颖
点评:从生活中的正反事例对比,得出要有正确的关于淡定的态度和处世准则。关注现实,对事件的是非曲直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联系自身,指出正确的做法,展示当代高中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和关注现实的情怀。
卢碧贵
 
生活的准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准则是不同的,而我的准则是“宁做平凡人,不做平庸人”。
   “平凡”与“平庸”却也不过是一字之差,但“不能平庸”说难也易,“可以平凡”说易也难。若生活准则是天平,把“平凡”和“平庸”放在两边,随着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天平的指针总是会左右摆动不定,而我对自己的要求便是要让平庸的地位远低于平凡。这不容易,但却是我对自己坚持的要求。
   平凡和平庸首先是一种心态。一个以消极心态面对平凡的人,将是一个真正的平庸者,他永远是这个世界的看客,而自己一无所有。假如将一个人比喻成一台发动机,那么你的智商、天赋及知识只是这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而你的输出功率有多大,却取决于你的热忱、你的投入度、你的行动力。这个道理告诉我,拥有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其次要准确地告诉自己平凡和平庸的区别在于:平凡的人可以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伟大,平庸的人使崇高的工作变得卑下。然后,再反复告诉自己说: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终生都奔跑在从现实赶往梦想的路上,他们可能皓首穷经终未得志,但奔跑之中,享受生命,就是在享受平凡。这样,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怎么去达到生活的准则,坚持生活的准则。毕竟,人常常会因为一些生命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而背弃、改变最原始的那个影子,那个藏在生命最深处绽放的准则之花。
   人总是想着要向上的,有权有势总是人的愿望所在。但平凡何尝不是件妙事,况且,平凡的人也不总是平凡。正如张瑞敏所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伟大的人不常是从平凡中脱颖而出的嘛。所以,我不拒绝平凡,但我永远都鄙弃平庸。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积极去寻找,在平凡的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甘于堕落,便只能平庸一生。如此说来,总抱怨着落在别人后头的时候,我们是平庸的,找出漏洞,奋勇向前的才是正确态度。我们要的是“要做就做得更好,否则就不做”。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埃拉里·钱宁说:“劳动可以促进人们思考。一个人不管从事哪种职业,他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努力求得不断地进步。只有这样,追求完美的念头才会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如今的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引起大的变动,二个机会可能就因此溜走。所以,我常告诫着自己,要不断超越平庸,追求完美,而我需要的是制定一个高于他人的标准。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全力以赴。”罗素·H·康威尔说:“成功的秘诀无他,不过是凡事都自我要求达到极致的表现而已。”
  成功的人绝不会以平庸的表现自满,而且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必然都会全力以赴,追求完美。
  约翰·伍登也有类似名言:“成功,就是知道自己已经倾注权利,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最极致的境界。”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有时因为写一页小说,会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而一些现代的写作者,还在哪里惊讶巴尔扎克的声誉是从哪里来的。许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是时间不够,其实按照各人日常生活,都有充足时间,都可以做出最好的工作。这又不得不联系到学习上,学习上的失败也有很大部分是缺少时间,然而时间都是靠榨出来的,亦如海绵,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便是如此地习惯性摆上一句:“时间太少”来或自我安慰或敷衍别人。若养成做事务求完美,善始善终的,人的一辈子必会感到无穷的满足。而这一点正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高境界,丝毫不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因此,我的准则便是要尽全力去拼搏,去追求完美,让平庸被远远地甩在后头。即使平凡一生,也算值了。至少是有在奔跑于人生路上,洒了汗水,热泪沸腾着。
  我也知道,我仍不成熟,不可能像刘兴旺一样把平凡和平庸的意义完全摸透,在人生路上驰骋时也一定全对,但至少的,我知道我的准则是什么,我追求的是什么,我坚持的是什么。这些,于现在的我,也足矣。
  每天,我还是一样大声呐喊,在心里对自己呐喊,我可以平凡,但决不能平庸。所以的所以,我在奔跑,我会拼搏,亦如初始。
 
作者:张丹青     高二<一>班
 
教师点评: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大的“课题”;怎样去生活,其实是一个个人人生观的大题目,个人的追求与理想,无时不在左右个人的行为准则。作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准则是格外重要的, 本文作者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给自己树立了 “我可以平凡,但决不能平庸”的优秀的准则,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引导自己成为具有良好修养的生活成功者,展现了当代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
 
 
生活的准则
海尔曼医生的故事给了人很大的触动,不得不用伟大一词来形容这位医术精湛的医生,他的公正和宽容以及对国家的热爱,都构成了他生活的准则,也是他生命的尊严,死亡都无所畏惧。
每个人诠释生活的准则的方面不尽相同,但他们同样让我们看到人性伟大无私而美好的一面。
生活的准则可以是诚信,全国感动中国事迹中,孙东林、孙水林两位信义兄弟,他们是事迹让我们看到了诚信的力量,特别是在哥哥死后,弟弟还不停赶往工地为完成兄长的遗愿,和这几个月温州各个出逃国外的老板相比,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商人诚信的可贵。
生活的准则可以是挺身而出,之前最美妈妈的事迹我至今不能忘怀,生命无比珍贵,如果当初没有这位妈妈敢于上前不顾生命危险的接住坠楼的孩子,一条生命已经陨落了,当然最让人感动的是她不顾自身安危的行为,现在见义勇为的事越来越少,更何况是这样奋不顾身的一抱呢?或许她什么都没有想过,只想尽全力挽回一条小生命。
生活的准则可以是方方面面的,生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在生活周围看到这些感人肺腑的生活准则和秉持这些生活准则的人。
当然,有好的必然也有不好的。这取决于我们选择的不同。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小悦悦事件。我在网络上,媒体上很多次看到当时的视频文件,或许不难发现,前面路过的十八个人都像没有看见倒在血泊中的小女孩,他们漠视仅仅是当时的小悦悦吗?我想换了任何人,也许这十八个人依旧还会是这样,小悦悦一直在垂死挣扎,却没有人看看这个顽强的生命。换个角度说,如果当时被压的是你,那必然是一种哀大于死的心境。
一个人生活的准则大多数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心境,身处在一个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向阳光的一面,也可以看到背向阳光的一面,每个生命体都有不同反响的内在价值。
 
高二(3)班
陆云婷
点评:
作者从现实生活中一件件真实的事例入手,赞美着生活中诚信的力量,奋不顾身的力量,同时也清醒地看到生活中丑陋的一面,并以“小悦悦事件”为例对这种背离生活准则的冷漠进行了批判。在这一“正”一“反”之中,我们也明白,生活的准则并不是只有唯一的标准,关键在于自我的选择,在于自我价值的确认与反思。
刘芸
 
 
生活的准则
生活,就像一把标尺,于每一个人,都会丈量出不同的长度,而我们若做不到改变他,那便只有学会适应。
生活的准则,每个人都有,且都不同,或以追求安宁自由为目标,或以诚实为人为追求,亦或是想要求强求富,这都不错也很远大,但我想说的是,我的生活准则,并不太过华丽太过远大,只是很简单的,适应生活四个字。
说是简单,但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却是远远大于千百字,“适应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可以是一种生活准则。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一直坚信只有两种生活态度是对的。一是聪明人,他们可以像当年的拿破仑,孙中山那样改变世界,这样的人,他们不甘于生活的牢,想要改变世界。但你我都应该不是这样的人,那就只能是第二种,不能改变生活,就学着接受生活,顺着他,沿着他的轨道往前走。做到这点,或许我们不能“闻达于天下”,但至少可以不为生活所累,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无奈,有无可抗拒,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那要怎么办?解决?如何解决?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逆着风行走,阻力特别大,甚至步履维艰,但如果学会掉转个方向,顺着风走呢?是不是举步如飞?
其实“适应生活”正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不去固执地违背生活定下的规律,不去有个性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而是聪明一点,顺着风走。麦哲伦为我们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既然这样,最终总会走向成功,又何必要吃这么多苦,逆向而行呢?
学习也正是这个理。老师的指引正是顺风方向,虽然有时自己摸爬滚打也是必要的,但有了指明灯,少摔几跤,又有谁不乐意呢?“适应生活”不要老在学习生活中想什么又不用花功夫成效又快的方法。勤奋,是学习赋予我们的最通俗的办法。但不得不说,是最好的办法。只有适应了现如今的学习节奏,才不会掉队,甚至处于领头。
不要老去抱怨什么,就像父辈常跟我们说的那样“永远也别指望社会适应你,要你去适应整个社会”。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去适应生存的时候它才会打开胸膛迎接你!
那我们现在又如何去做呢?
其实也很简单,从现在开始,不管曾是如何,又经历过什么,不要去抱怨生活,停在原地不动,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享受生活,和着生活的节拍,去进行自我调节,真正整合,融入集体生活!
生活的准则,“适应生活”!
                                       
                                     松江一中  高二(6)班  赵如琰
 
点评:笔触伸向现实生活,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理性思考,显示了作者的成熟。关注现实,对事件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联系自身,指出正确的做法,展示当代高中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和关注现实的情怀。感性与理性兼具,对人生睿智的理解融于对生活的热爱。
                                       卢碧贵
 
 
 
生命的姿态
       独自散步在午后的街头,注视着路边凋谢的花儿,不禁有点惋惜。但转念想到龚自珍笔下的《己亥杂诗》,心情顿时明朗起来。这句千古流传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诠释了花儿生命的高度,它们飘落的瞬间便是生命的姿态。
      究竟什么才是生命的姿态?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绽放?花儿选择飘落枝头肥沃土壤,飞蛾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来繁衍后代……
从古至今,人类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生命的姿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一个女子凄苦的内心世界,她的悲伤,她的忧愁,都转化成笔下的墨香,芬芳了我们的心田。人们随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愁,随她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而悲……
李清照——一个如此富有才华的女子,她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绽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挥洒才华便是她生命的姿态!
      秋天,是个冷清的季节,它带走了夏的生机,只给这萧瑟的天地留下了满满的“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天,又是个花落的季节,残朵停止呼吸,缓缓落地,那一点鲜红,刺痛了我的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身影——秋瑾。她为了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人们永远记得,秋瑾用自己的鲜血绽放出生命的姿态。
      其实,生命的姿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准则,只有遵循了这个准则,你的生活才能更有价值,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姿态。试看当今的社会,多少女孩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奋斗,不愿意去绽放生命最美的姿态?
      著名央视主持人王小丫,她来自巴山蜀水的彝族地区,工作后的她不甘于满足现状而离开了工作六年的报社,一个人闯荡京城。她处处寻找机会。“有机会就上,即使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上”王小丫坚定的说。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耀着光芒。那道光指引着她去奋斗去拼搏,从而取得了现在的成就。
      难道这种生命的姿态不比坐在宝马里哭泣的女孩子美吗?若王小丫没有遵循奋斗的准则,那现在的她还会是红遍了半边天的名嘴主持人吗?亦或是继续留在小报社默默无闻地工作?这些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庆幸,社会上多了一个为绽放其生命最美姿态而不懈奋斗拼搏的女性。
      李清照挥洒才华,秋瑾献身革命,王小丫奋斗拼搏……从古至今,这些女性都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美的姿态。她们活的潇洒,活的美丽,为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
      让我们绽放生命最美的姿态,赋予生命全新的意义!
                                                                                                                          松江一中 高二(8)班 孙越
 
点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这一句话曾经因为她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刺痛了多少有识之士的内心,本文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一位。但她没有如他人一样一味地痛斥,而是理性的用李清照、秋瑾、王小丫展示了一个女子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命姿态。由古到今,思路清晰,由才华写到奉献,再写到新时代的拼搏精神,对女性的美丽做了全方位的解读,体现了作者自尊自强的内心世界。
 
 
信仰何处
古往今来,总有那么一些令人心许的美人们,印刻在我记忆深处,不仅仅是她们的面貌,更是她们的处世态度,她们“只可忆念,不可靠近。”——安意如如是说。
先说一说春秋时期的“桃花夫人”——息妫。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她就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虽一言不发,却引来了三个国君的混战。先是楚灭蔡,继而是楚灭息,最后的结局是“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入宫三年,相对哑然。
我觉得,并非是息妫不善言辞,而是无言以对——“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这该是多么一句隐含深沉之叹的话。说它包含了对蔡哀侯的怨恨,我更乐意去相信它是处于对爱情的忠贞。身为君夫人的息妫,应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情意绵绵,或者是“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悠然自得,岂料会落得个“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的坎坷命运。
但面对不堪的生活,息妫依旧选择隐忍,为楚王诞下二子。沉默如常,落寞如她。谁能参透她心中的痛苦和坚持?如果说生活是一出戏,那么息妫的戏曲终人散了,她却依旧还在那里执著的等着,仿佛依稀能看见她的王驾着青骢向她伸出手,拉她上马飞驰而去。
传闻息妫在楚文王出猎时出逃与息候殉情,后人在血溅之处种遍桃花。这无疑是最好的故事结局。因为很多故事让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信仰,一定能到达自己的桃花源,更何况桃花夫人。
再说汉代的李夫人,印象最深的莫过这一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之后封为夫人,母凭子贵。但是她的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病入膏肓的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不见刘彻。这是一个需要莫大勇气的决定,既是令人万分不解,又冒着犯上的罪名。但她依旧是蒙被谢上。
她深谙“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驰而恩绝”的道理,知道自己必须留下最美好最长久的印象在他的心中,不能让家族重新回归到饥寒之中。带着这个信仰,她决绝的如同金刚石,任凭他的好言相劝,千呼万唤不回头。
有谁知她在锦被下隐忍心酸,抵制住掀开被子的念头,把病中落寞之词咽下喉,只是听着他怒气离开的脚步声。到这里,李夫人的戏就正式落幕了,唯一不同的是,曲终人散后,刘彻还站在原地痴痴的等,口中默念着:“不如不遇倾城色”。她的通情达理不仅让刘彻深深怀念,也让后人念念不忘。她的坚决,是她信仰的体现,她相信她现下所作所为,一定是对己对人都是有益无害的,一时的忍痛委屈算得了什么。
最后说一说西汉末年“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的王昭君。她素有落雁之美,又岂会用黄金白银玷污了自己?不悔倚宫门,不悔君不至,不悔韶华逝,不悔嫁胡儿。王昭君边演着人生这出戏,边留台下的刘奭暗自神伤。
有人说是年轻的昭君自恃貌美才不稀罕贿赂画师,比起这个传闻,我倒宁愿相信是昭君不愿与那些庸脂俗粉同流合污了去,甘当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她宁可坚守自己的底线,也不愿跌落俗世。“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如何?“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又如何?只要自己记得,初见君王时,自己是清白正直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坚信清白比宠幸更有意义。昭君的信仰,比起美貌来,更令人折服。我为你守住了底线,你也需付出代价。
浩瀚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少年豪杰的事迹供我们去铭记感悟,亦有多少美人的信仰等待我们穿越时空,追根溯源去与之对话,为之潸然泪下。
 
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二(5)班
孙靖宜
点评:作者带领我们穿越历史,讴歌历史上三位人物——息妫、李夫人和王昭君高洁的节操和情怀,她们的处事态度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质穿越千古。他们以柔弱之躯守住人生的底线,让古人、今人折服,今天这种精神更为难得和可贵,因此文章的叙述、描写直逼心灵、撼人心魄。 
卢碧贵
 
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山路》
 
有时候,我觉得所谓的条条框框并不能代表一切,只有将自己,将生活看透了,才是真的有所悟,有所感。
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必定会有一段寂寞的回忆,或长或短,似淡似浓。也许是你失意落魄的时候,可能是你名利丰收之际,前者是主动避而远之,后者则是心有芥蒂地靠近,只是无论哪种,都不是真心罢了。
当然并不是全部的人都会遇到,只是人人都会有寂寞的时候,而这种寂寞并不是“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龙应台,如是说。的确,我们其实都明白的,人生的路在平坦宽阔之余,我们方能与人并排而行,沿路的美好风景会让旅途愉快而令人觉得短暂,结伴的路人对我们而言或许像风中转蓬一样,到了岔口,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而我们走到翻山越岭的狭窄小路时,我们无法并行,身无所旁,心无所依,唯有选择独自前行,越高之地,云雾越浓,方向变得越发不明确,前途变得越发的遥不可及,前进的心有余悸,后退的心有不甘,这种孤立无援的寂寞感我们只能自知,这样境况的抉择我们只能自己承受,这样的路啊,我们只能一个人走……
著名的歌手蔡琴曾说过,你们知道的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而那年她的前夫至爱杨德昌导演去世。我们只能在她浅斟低唱中意会她记忆深处的疼痛,却不可碰触,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无法确定知道她在想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是他,所以只能做歌迷,朋友,亲人所谓的安慰,鼓励,而真正能让自己从悲中缓过来的人只能是她自己,这种事,我们只能一个人做,一个人体会……
同年,一辈子被称为“才子”的沈君山老先生在三度中风后一个人在加护病房里与病魔抵抗,这种关沈君山老先生明白,只能一个人过。或许所有期待有所奇迹发生的病人都是单枪匹马的与时间在关卡处抵抗,冰冷的手术门关闭,手术灯亮起,病人只能一个人去面对,去过这一关,靠的是生存的意志。这种关,我们无法参与,只能在门外选择陪同。
都说人的一生是在修行,你周围的人大多数会在远处给你温暖,给你微笑,而他们最终会在终点处等着你。因为“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我们能做的是在孤独的路上不断培养自己的忍耐力,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学会敞开自己的胸襟,拓宽自己的视野。
李白在波折的修行路上,做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苏轼在坎坷的修行的路上,明白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辛弃疾在多难的修行路上,看透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若能做到如上述所说能够明白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能自己来做,需要独立面对时,我们便不会对未知的路产生害怕的心理,看透了生活中大多数的挫折别人无法帮助我们,唯有自己去闯才能无畏于困难,这种路只有自己脚踏实地的走出来才能无惧于未来。
我相信懂得和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之言比起所谓生活准则的空洞词汇来说现实的多,这条准则或许更能让人们理解生活,了解自己。
 
 
 
 
我的生活准则
“沉默是我的选择,关心我放在心底”
凡事不要太张扬,也不用刻意说明什么,懂的人自然会懂你是为了什么,努力什么。有时候沉默是最好的回答。沉默放在心里就好,因为不知道该以什么身份去说的话,不如不说。虽然一定会有人不懂,但懂你的人才是最在乎你的人。
“人生最过瘾的就是有许多转角,下一个转角是惊喜还是惊险,不走过去,永远不知道下个路口会遇见什么。”
有时转角会遇见美好的事物,有的转角会让你错失良辰美景,但只有经历了才会明白也才会印象深刻。人要有探索精神,面对未知的旅途,勇敢走过去,不管面对什么荆棘困难都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一切,有那么多爱你跟你爱的人,一起转过一个又一个转角。
不要抱怨生活有多么不公,因为一定会有人比你更不幸。
人常常会抱怨自己多么多么不幸,多么多么比不上人家,各种无止境的抱怨,人也活的特别累。很多事情,只看见了不好的那一面,那好的那一面呢?为什么要忽视它?它才是使你快乐的源泉。当你抱怨今天菜色不好时,请你想到还有多少人连饭都吃不上;当你在抱怨睡的床不舒服时,请你想到还有多少人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当你抱怨你的父母管你太多时,请你不要忘了他们对你的好,多少孩子正等着被人家收养……一件件事情想清了,你自会发现原来自己如此富有。
“拿东西用拿的,不是用跳的”
这跟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不拖泥带水更不妄想一步登天。好的果实是通过一颗种子发芽、成长、开花再结果得来,成功的人生一样如此。必经过一段苦练,方可见彩虹。
要懂得感恩。
人活一生,其间必有各种帮助过你的人,在你最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这份恩情是永生难忘,也必会用余生力量来报答他,有什么好康的总不忘带给他一份,去游玩也会请他一起去玩……他不是为了求报而当初帮助的他,只是他是个向上的人,恰巧真的成功了。
“坚持比努力更可怕”
凡事很多人会说“我努力了啊!”但结果好像并不如意,是他没努力在骗人?还是他真的脑子笨?往往原因在于他没有努力下去的决心。努力跟坚持是两码事,努力也许咬咬牙就做了,但坚持不是咬一下牙就可以做的事情。努力可以是短暂的时间,但坚持却一定是长时间的,考验的是毅力更是耐心。有人惧怕努力、不肯努力,就不知,坚持比努力更可怕。
“不要在可惜之后才懂得珍惜”
人往往是不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等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大叹可惜。那何不在可惜之前就懂得珍惜呢?闭上眼睛,仔细盘点一下你拥有的一切,再问问自己如果失去了他们你会怎样?一定不可以吧!所以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趁现在还没有失去他们,尽全力去呵护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平安、健康、快乐……因为你的关系。
“想哭的话,可以不要笑”
如果遇到真的很难过的事,情绪控制不住想哭的话,就哭吧。哭也是一种释放内心情感压力的方式,泪水可以将一部分体内不好的物质排出。强颜欢笑的话,自己反而越不好受,周围的人也会很心疼。想哭就痛苦地哭,哭过之后继续抬起头来直面人生,扬起斗志一路冲下去吧!
“就算跌倒,也要豪迈地笑”
就是碰到挫折的一种永不言弃、不放弃也不抛弃,乐观面对。豪迈地笑即没什么大不了的,自信扬起风帆,相信自己一定能闯过去挺过来!生活中坎坎坷坷少不了,只要拥有这样一份乐观、晴朗的心态,不论什么困难都是难不倒的,不论碰见哪个转角,都会勇敢转过去。
 
 
 
 
生活的姿态        
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我们过着喧嚣的生活,越来越拥挤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越来越亢奋的生存环境,心灵有着太多的累赘,灵魂有着太多的包袱。于是,每个人的心都处于一种躁动、狂热的状态。
作家贾平凹特意以《浮躁》为题写了一本小说。贾平凹有着独特的生活姿态,我很喜欢他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往往可以读到一种深邃的思考。他崇尚并享受质朴的生活,热爱善良,喜欢大自然,纵情于清秀的山水。于是我们在《商周三录》中,可以闻到农家腊肉的香味,可以感受到村民的热情。
但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对自己的反思,对生命的反思,以及对于喧嚣世界中那颗沉静的心。
沉静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美丽。拥挤的世界,喧嚣的人群,沉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屈原生活的时代是喧嚣的。君主无能,馋臣猖獗,政治腐败,给屈原这位生不逢时的人物写下了一生的悲哀。因为屈原坚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观念。于是不愿被世俗玷污而投入泊罗江。面对喧嚣,他选择了摈弃喧嚣,保其清白的生命姿态、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喧嚣的。司马迁受难后,在世人的耻笑、内心的谴责中艰难的完成了《史记》,面对喧嚣,他选择了迎难而上的生活姿态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喧嚣的。人人都好像有很多不满,人人其实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变成自己心中想象的那个和谐的样子。可是事实上,没有几人人能够做到。但是司马迁、屈原告诉我们:面对喧嚣,不能一蹶不振,也不能甘心就此碌碌无为地终了一生。而是要勇于面对生生活中的苦难,在苦难面前抬起头,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去不懈拼搏,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亮丽的色彩。这种生活的姿态不随波动动荡,是坚守的魅力,是一种独特的沉静。
有时候我想,仅凭个人的力量,我们好像又难以真正激浊扬清,更不可能涤荡这条污浊的大河,因为我们每个人本身就身处一艘大船,在这浊水里飘荡;光靠几个人点亮的光,可能永远无法把这整个世界都照亮,因为有可能我们其实都陷在一个大黑洞里不能自拔,所以常常发现人们在喧嚣中失去了自我。但渐渐发现,喧嚣只是一种表象,内心的清净在于自身,于是面对喧嚣,用心聆听喧嚣中的宁静,于是发现世界很静,心灵很清。毕淑敏说过要有三间精神的小屋,那我们何不在心灵里找到这样一方净土,蓄上一汪净水,种上一排新苗……
 
 
 
试着读懂自己的内心
当在班会课上听到海尔曼的三个故事的时候,发现其中的每一则,无不透析出他自己对医生这份职务的理解,诠释着他内心所认为的“天职”。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虽没有像海尔曼先生那样身上肩负着重担,但仍有许多责任需要我们承担,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先读懂自己的内心,理清自己对“责任”二字的思绪。
总说“人类是世界上最感性而又最理性的动物”,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矛盾”的深渊中,每每这时,矛盾的源头总是来自于内心自我的情感以及内心的那一份正义。简单的来说,就好比早晨未交作业的同学需要被记录名字,甚至是扣除日常的平时成绩。而我们,似乎太过于关注假期手中成绩单上的分数。于是,便会就着与课代表的关系不错,与其“洽谈”,望能不将被记录于那张似乎“令人憎恨”的纸上。对于那位同学而言,深知未交作业并非是一位学生该有的行为,可又不想被记录姓名;而对于课代表而言,既不想因这点小事与朋友闹矛盾,也不希望因为这样的事而让任课老师对其印象分有所下降,让老师处于“风口浪尖”处。
倘若让海尔曼先生来到这一情景,我想,他必定会选择做好作业,不让课代表为难,或是就大方的让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毕竟,是自己未交作业有错在先。这样也不会让自己、让课代表处在“矛盾”之中。
因此,让我们学习海尔曼先生,分清自己的责任,以及现实的道德准则等。
文章末端写道:正是海尔曼给了“天职”另一种解释,他的离去,唤起了人们对抗法西斯的意识。
确实,当你看清自己的内心,深知自己的责任后,慢慢的,你会发现周围的人会被你的举止所带动,就像一传十,十传百那样。积极的态度会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和平至上”的年代,这样的效应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面对因偷窃而伤人的小偷,面对当初深深伤害自己的妻子与男子,海尔曼理性的一面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倘若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那么,未来会有多糟糕,无人知晓。
无意间“责任”二字总会跑入我们的内心深处。那么,用相对客观的看法面对困难或矛盾。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就好比辩论赛上,反方的观点也许与实际相违背,但既然事已如此,何不让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现一番呢?又好比律师也许认为自己的顾客有错,但既然身为律师,就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顾客打赢那场官司。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但都诣在指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身份,该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什么样的责任。坚信自己将会成为下一个海尔曼!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1.2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