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楹联知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专题网站 > 学科专题网站 > 一中楹联社 > 楹联知识 >> 正文
楹联的写作技巧
更新时间:2011/10/26  作者:松江一中 楹联社  阅读:4443次  
    (一)、掌握对仗的基本技巧。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楹联。因而在学写楹联时,首先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在这方面,古代有不少关于声律对仗的好书,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声律发蒙》等,再参考《佩文诗韵》、《诗韵合璧》、《诗韵全璧》等,这些书籍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们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字数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
    其次,通过多读古今名联名对,也可悟出创作楹联的一些基本技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书在第三节精选了中华经典楹联、第四节精选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最实用的对联,意在让读者欣赏的同时,通过品读、模拟受到熏陶,学会作楹联的基本技巧。
    再次,要注意楹联对仗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形式要对称。一般来说,楹联的平仄、词性、句法及结构都要对仗。初学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如:
    竹因临水情斯畅;
    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二是内容要相关。楹联之所以称其为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的平仄及词性都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有些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楹联: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乃”和“才”表示其转折关系。
    有的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表示的因果关系,如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有些楹联看起来互不相关,但在立意上却是相通的,如顾宪成书院门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
    三是文字尽量精练。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又如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此联八个字,却浓缩了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
    四是节奏要鲜明。楹联的节奏比较灵活,但也并是不无序可循。在长联中只要做到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
    (二)、注意使用的场合和时代性
    一是要有针对性。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情操、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切合事物与场合。如写喜联、寿联、挽联时,对所写对象的情况及与自己的关系必须写对,否则就会出笑话。再拿一些可“通用”的联语来讲,其通用范围也是限的,如“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这副婚联,就婚姻本身来讲,它可以“通用”于不同人的婚姻,但就时间意义来说,它只能用于冬日结婚,如用于春夏秋就不行。正是从楹联的针对性这点来讲,可通用的楹联,大多缺乏针对性,所以往往欠缺生动、准确、鲜明,最好的办法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自己动手,写出针对性强的好的楹联来。二是要反映时代精神。楹联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时代变了,楹联的内容也应起相应的变化。如湖南邱阳一个体饮食店开张时,店主从旧楹书上抄得一联: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联中的“酒”和“茶”包含饮食店特点,可联语反映的旧社会时消极颓废的情绪不适宜于今天的时代,经群众提出意见后,店主将此联改为:
    劳心苦,劳力苦,劳逸结合拿壶酒来
    为国忙,为民忙,忙中有闲饮杯茶去
    这一改,有了新的内容,行人顾客都满意了,小店的生意也是楹联的广告作用而更加兴隆。

    (三)、找现成的词语做简单的对对子的练习
    初学撰写对联的人,常感到自己的词汇有限,那就不妨先作一些简单的对对子练习。从前人的创作经验看,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名对。最简便的方法是,找一部书,将其中的人名挑出来组成工整的对仗。扩而大之,用几部书,甚至书籍目录中的著者目录、花名册、点名簿等,都可用来作这类文字游戏。如陈寅恪先生于1932年给清华大学出的入学试题是对对子“孙行者”。据说,全场对出者不过数人,最著名的一副人名对,是以“胡适之”对之。此外还有以“王引之”、“祖冲之”来对的。又如常被引用的一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二是地名对。可以从书籍中、地图中寻找配对。如找北京地名配对:北海对西山;磨盘大院对烟袋斜街;东棋盘街西棋盘街对南芦草园北芦草园,等等。
    还有用地名对人名的,如:陶然亭对张之洞。
    三是物名对。动植物均可成对。如花卉名对:帝女合欢,水仙含笑;牵牛迎辇,翠雀凌霄。这是一副用八种花卉名称排列组合而成的对联,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四个短句不仅可各自独立成句,而且连起来又成为了“自对”与“互对”兼备的联语。最令人称奇的还是对联把花卉拟人化,有动作,有感情,自然得体,天衣无缝,给人以奇巧新鲜的感觉。
    动物名对:如鹦哥观晴空素云雪雁;善姐赏绿池莲花鸳鸯。联中“鹦哥、雪雁、鸳鸯”既是动物,也是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
    四是书名对。如鲁迅先生是书名对能手,他自己写的书的书名就两两相对。如:《呐喊》对《彷徨》;《伪自由书》对《准风月谈》;《朝花夕拾》对《故事新编》等等。鲁迅先生逝世时,孙伏园便将鲁迅的作品和他主编的刊物组成一幅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形象地概括了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
    五是戏剧名对。如:《乌龙院》对《白虎堂》;《三气周瑜》对《七擒孟获》,等等。
    六是电影名对。如:《车轮滚滚》对《春雨潇潇》;《试航》对《创业》。较著名的电影长联为:
    《马兰花》《苦菜花》《白莲花》《蒙根花》《五朵金花》《战地黄花》《生活的浪花》《繁花似锦》;
    《雁荡山》《杜鹃山》《六盘山》《火焰山》《雪海银山》《万水千山》《沸腾的群山》《江山多娇》。(
    七是成语、俗语对。《巧对录》等书籍中录有此种对子甚多,如:瓜熟蒂落对藕断丝连;隔靴搔痒对画饼充饥;守株待免对打草惊蛇;风吹草动对日晒雨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等等。
    以上介绍的都是楹联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创作技巧,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这无异于写作楹联的敲门砖。在掌握这些初步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多读古书,多读好书,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楹联艺术,然后根据现实生活内容量体裁衣,读者便能创作出具有现代意识和生命力的楹联佳作。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1.2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