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社会实践版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版图 >> 正文
科技之行,你我同行——访“松江科技馆”
更新时间:2011/9/20  作者:德育处 郭宁伟  阅读:7584次  
科技之行,你我同行

      ——访“松江科技馆”社会实践

高二(10)班王静小组

活动方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发展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我校为使更多的青年后备军走进科技,了解科技,接受科普教育,增强创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由学生自行组织参观松江科技馆,体验科技的迅速发展,感受科技发展带来的重要成果,了解今后科技发展的方向。充分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我思考能力,并增强爱国意识,为今后家乡乃至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我校安排此次社会实践的长远目光与教育思想。
      一、活动主题:
      “松江科技馆”社会实践
      二、活动内容:
      1、参观松江科技馆,感受科技发展;
      2、了解科技、走近科技,感受科技带来的重要成果;
      3、激发科学创新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4、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
      三、参加对象:
       高二(10)班部分学生
      四、活动地点:
       松江科技馆
      五、活动时间:
        2011年9月4日
      六、前期准备:
         1、安排班级部分学生集合成组、集体前往松江科技馆。
         2、分配各项任务。
         3、上网查阅松江科技馆的资料,略做了解,也为我们的参观做好准备。
         4、参观完后,每人写一篇体会文章,完稿后,小组交流,并由组长进行小组内评奖,选出两篇较好的放入文件夹。
       七、行程安排:
          9月4日早上九点在松江科技馆集合,集体进馆参观,同学摄影,拍下自己欣赏的展品等。同学也可拍下大家一起参观、研究过程的瞬间。在科技展览中互相交流,感受,体会。参观完毕后,在科技馆前集体拍照留影。
       八、活动后期:
         1、每位同学写体会文章,最后交与组长,由组长及一些班委选出最佳两篇作文,给予奖励。
         2、参观完后,与班上其他去不同地点的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不同地点参观访问的收获、感想与体会。
         3、由班委向班主任提议,在一节班会课上,各小组派一到两名自己体会最深的讲述自己的体验感悟,更好地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各予己见,提升感悟能力。
 

科技与生活
                                                                           ——参观松江科技馆后的社会实践研究报告
课题组长:高二(10)班  王静
课题成员:高二(10)班  俞青青 张静 袁慧 罗春艳 朱晴 陈蕴钰 瞿佳怡 陈骐 储浩成 胡渊鑫 曹淑怡 张婷 许定语 许亦豪 王一慜
       2011年9月4日,天空格外的明朗,灿烂的阳光下灿烂的笑脸张张,我们高二(10)班课题研究小组集体集合在松江科技馆门口进行小组参观。本着走近科学,感受科技,深入研究的热忱之心进入松江科技馆。我们班一共分为三个组,而我组成员相对来说最多,但是没有一个迟到,很是感动。在参观完后,经我们小组各自撰写的一些报告感悟,进行交流。除了科技的收获,还有自主学习的乐趣;自身发展的体悟,这也正迎合了学校“四自”教育的教学理念。如今,我们自主学习,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就是我们自主研发。下面就对于我们参观松江科技馆进行课题汇报。
      众所周知,松江科技馆,1988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市长江泽民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分别为“松江科技馆”题写馆名。位于“云间第一楼”的百年名校松江二中的对面,可谓相映成彰。古老与先进,教育与科技,当历史与科学相交相融时,方能体悟兴衰与自强,这样浓郁的人文气息使得松江科技馆更具魅力与独到之处。
      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发展,如今的松江科技馆分有基础馆、松江创造馆、松江城市科技展区、临时展区四个展馆,一个奥运会vip坐席体验区和一个多媒体播放厅。其中,基础馆的展品在选择上注重互动性,参与性,力求使青少年参观者在动手操作展品的同时,产生对科学的兴趣;整个场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布展理念。采用现代信息、电脑虚拟成像、微缩模型等先进科技展示方法布置的展品,具有鲜明的参与性、互动性、知识性、趣味性特点。
       其实生活中很多简简单单的东西中都富含着科学的原理。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善于思考的脑袋是时代的需求。我们就看看科技馆最简单的设施,可其中亦不乏科学的理念。
       一走进科技馆哈哈镜映入眼帘,这个让多少参观者脸上挂上笑容。可是在镜子前面有想过为什么镜子里的我们会变得那么滑稽吗?我想很多人没有去多想。哈哈镜就是利用了其特殊的镜面成像造成的。它的镜面不是平的,有的部分是凸镜,有的部分是凹镜。我们可以将这么简单的原理利用在镜子里,可见科学是多么神奇的一个东西。在生活中只要去探索还是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与科学所挂钩的。 (是不是很神奇啊~)
      再进去一点是一个大的铁棒组成的平面,是针幕。参观的人们可以在上面按手掌。手掌在铁棒中慢慢进入的感觉很神奇,觉得世界很奇妙,感觉到人的身边一切有趣的事情都是需要发现的。后来就思考着是不是用有磁性的东西把铁棒吸出来恢复原状,一切都很神奇并且简单不是吗? 瞧,我们许同学多认真在研究那~
      生活需要科技
      在我们讨论的时候,松江科技馆的很多科学知识与设施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使同学们非常引起重视的地方。其中有几个个组员对垃圾分类尤其感兴趣。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也是去仔细参观一番。
      众所周知,垃圾是一城市的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城市里的居民一天要产生很多的垃圾,而这些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的话,不仅不美观,还会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所以,垃圾处理就是一个急待处理的问题。
在这个展区有一个互动的小游戏,让同学在一个电视机屏幕前给垃圾分类。在屏幕下面有5个桶,就代表这垃圾的分类。我看着从屏幕上方坠落的各式各样的垃圾,却不知道怎么分类。 (我们同学一脸茫然的样子,就知道不会分啦)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垃圾分类。人类每日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如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当我看到展区看板上展示的数据,我被震惊了,原来垃圾回收利用可以节省如此多的资源。
      接下来说一下我国的垃圾处理。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对策是: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技术为主,提倡有条件的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焚烧技术。
      客观分析近几年我国城市垃圾构成变化,可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中可燃物、易燃物含量明显增加,热值显著增大,一般经过分类、分选等预处理后,垃圾热值已接近发达国家城市垃圾的热值。因此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已具备了发展焚烧技术的基础。
总而言之,仅仅只是垃圾的分类这一小小的展区蕴含的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便是如此紧密的相关。我们除了知道一些有关科技,更大的启迪便是从生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在科学技术的相佐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还世界一个清新。
      科技中的乐趣
       令我们最兴奋的便是快乐园了,各式各样的运用科技搭建的乐园,更是吸引了大批儿童游客。在那里,可以模拟驾驶,可以投篮,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科技产品让你手脑并用,开发智力与操作能力;培养敏捷与灵活,能力与思维。更有趣的是有几个小朋友缠着我组的同学教他们该怎么操作,于是与他们进行互动游戏,乐趣非凡呐。快乐园入口处,便有3D影院,可让观众进行短片观看,其视觉的冲击力,震撼力,都是科技发展的体现。看, 这是我们组员在快乐园的互动。
      此次科技馆一行获益匪浅,在科学与生活的交融中,体悟科技带来的方便,深深地感受到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没有科技,我们的生活是该多么的贫乏与无趣。而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与繁华的都市,科学技术更是举足轻重地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经济等诸多。怪不得邓小平总书记也要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自主研发,自我发展,而在同时以最大限度不污染环境,做祖国的接班人,新时代的主人!
       这是我们此次参观科技馆的组员,人有点多,可将都是我们新时代的创新者啊!
    (报告撰写:王静  张静  储浩成;照片拍摄等:朱晴  瞿佳怡  袁慧)
 

科技与我们同在
                                                                              ——高二(10)班   俞青青
      白色牌匾上镶着金属色泽的“松江科技园”,正是与它的端庄静谧相吻合。走进去,先进入眼帘的是那四块哈哈镜。站在镜子面前,各种凸透镜,凹透镜通过光的反射,视觉上看到的是极瘦高挑的,亦或是极矮胖胖的。此刻就能感受到物理与我们同在,科技往往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
 
      于是,整个小组分散行动,相得益彰的,自己在科技园中独立地发掘才是培养善于发现科技的好办法。在底楼,你可以踢球给模拟的守门员;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可以在那种粗针的板上,印下你的手印或者你身体的整个轮廓。那绝对是很有趣的。时不时,你会发现陶醉于这里的一张张面孔,一副未知想要探索的神情,当然不仅仅是我们这组的每个人。“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在这里,我也觉得没有什么不恰当。
 
      那么继续参观,你可以在楼上,戴上那种特有的眼镜看看3D电影,感受着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或者你也可以去玩那些触屏的智力回答,相信对拓展知识面绝对有益无害的。还有很大的显示屏,那是有关垃圾分类。其实没有想到的是,这里还会有跟电玩城里一样的投篮的设备,这样一来,参观的同时也能玩玩篮球,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科技园的设备并不算多,但至少对于生活中我们这些不怎么关心科技的人来说,这里让我们开始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看看四处,这里有老人,有小孩,有着各种年纪的游客。可见,科技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你热爱科技。科技不分任何界限。何谓科技?通俗地说,就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这次科技馆参观,不仅仅是向我们展示了科技的运用,更是让我想到科技背后的那些人。诸如,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发明电灯的爱迪生,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我们这代人享受着科技的孕育,正是科技,滋养着我们。而为科技发展付出的那些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感激的人。发明创造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是需要时间与磨难的。那些人,在艰难面前毫无畏惧,一而再,再而三地实验,走向成功;或是在自己意识到错误的时候,坦然接受,从而在别的领域走到巅峰的人。他们都不在少数。他们有的不仅仅是科学素养。他们执着的原因正是对科技的热衷。所以,付出也好,坎坷也好,他们无畏。往往无畏的人比常人,更加有拼搏精神。
      比如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正是爱思考,正是爱思考,爱实验,这是他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基本素养。
      在感受科技之余,去能真正地思考科技,去了解科学家对于科技的一份执着。想必我们之中,也许会有人沉迷于科技的魅力,立志继焦耳他们的后尘也说不定。
      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存在,它与我们同在。

科技之行,你我同行
                                                                         ——高二(10)班   陈蕴钰
      这个早晨,我们小组来到松江科技馆进行活动。虽然是双休日的早上,但大家三三两两都在约定时间赶到,正是体现了众人守信的精神。松江科技馆周日只开放三小时,所以我们得抓紧时间。
       一进门,大家便被门口的哈哈镜给吸引了。站在一面面哈哈镜前,众人“形态各异”,有的使我们看上去又瘦又高,有的是我们看上去头大身体小,就像个大头娃娃,还有的使我们的腿看上去又细又长,就像两根又细又长的竹竿。我们在镜前拍照,互相“嘲笑”。
      馆中还有个“针板”,将手压进去,便能比较出谁的手较大,我们组中的袁同学硬是说她的手比瞿同学的手大,结果手印一按出来,的确是她的手小,她还死不承认她的小短手。再深入馆中,我还发现了F1赛车,我还坐了进去过了把赛车瘾,虽然它是固定在那里的,不能开,但我还是有种驾驭赛车驰骋赛场的感觉。我坐在赛车里,同伴为我记录下了这一刻。
      科技馆共分为两层,如果说一楼是让我们在观察中拓展见识的地方,那么二楼就像是让我们在实践和娱乐中获取知识的乐园。二层有一块区域专门为小朋友们服务——一个小型的乐园和一个3D影院。显然小朋友们都非常喜爱这些娱乐设施,小小的乐园里挤满了各种年龄层次的小朋友。大家都目不转睛盯着眼前的屏幕,那认真的神情让人有些啼笑皆非。我们也算是半个大人了,却也被一些游戏所吸引,大家就此分散开来,笑声充满了整个科技馆。那里的3D影院也深受大家所爱,取了3D眼镜之后发现里面早已坐满了人,不留虚席,无奈我们只得站在门口观赏了一小部分影片。之后我们来到两个很大的液晶显示屏前,这是一个教你学会垃圾分类的游戏,开始我们几个人站在屏幕前不知该干什么,尝试几次也找不到游戏方法,看到屏幕旁贴的游戏规则之后才明白。开始游戏之后才发现,我们对于垃圾分类并不了解,原以为小孩子的游戏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可是事实是我们错误百出,很多的分类都不正确。
      娱乐的东西说了太多,也该说些别的。在科技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些我并不懂,但却很有意思。我们小组的朱同学最勤奋了,走到哪儿都拿着一支笔,一张纸,随手就记下啦,到了结束的时候,她已经记了满满的一张纸了,真是个好学的同学呢!
       活动结束时,我们要集体合照,可是就连拍照也出现了小插曲。王同学给我们拍了两次,两次都不给力,老在我们摆好pose准备让他拍的时候出差错。唉,大家笑得面部都快僵硬了。不过,最后还算是拍了一张,不知效果如何。
       行程结束,虽然说我们不能理解和记忆所有我们所看到的技术和发明,但是这样一种探究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想,此次不虚此行,我们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我们所缺少的一些东西。
      抬头是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为此次参观画下句点。科技之行,你我同行,为这时代的发展,为这科技的创新,为我们这些年轻后备军热忱与研究。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765.63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