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社会实践版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版图 >> 正文
永远的丰碑——访松江烈士陵园
更新时间:2011/9/18  作者:德育处 郭宁伟  阅读:6181次  

永远的丰碑

   ——访松江烈士陵园

高二(5)班蔡朱杰小组

活动“计划”:
       上上个礼拜的时候,学校再次组织了一次持版图游松江的活动,我也被安排当上了组长。
       在这次活动中我被派到了松江区烈士陵园去。天啊,这个是什么地方,松江有这个地方吗。一看到自己的研究地点时我就懵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地方,而且我甚至连有没有都不知道。但是看到其他人的地方,我也感觉到些许的欣慰把,有人被派到了佘山,有人被派到了福利院。
       中午回到教室我们就开始分组了,我也开始去招收队员了。因为我看了版图,烈士陵园是车墩的,所以我就找了顾峰,他家就住在附近,也可以为我们带一下路。接着我继续去招队员。最后我确定了我们小队的人员,分别是:陈沛乐,沈一安,顾峰,沈昊,黄世杰,郑丹旸还有徐昆仑。
      首先我们先确定了活动的时间,由于周六上午有同学家里有事,所以我们就把时间移到了周六下午1点。
      然后我又回家找路线,我原来是打算做公交车过去的,但是由于公交车的等的时间太久,我们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做出租车。
      在一切都已经安排就绪之后,我就开始分配工作了,我把2篇感悟分别交给了2位队员。由于我们小队全是男生,文采肯定是非常烂的,但是我们要用其他的来弥补回来,可是之后发生的事情让我感觉我们是最倒霉的一个小组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我周五回家之后马上就给烈士陵园景区打了电话去预约。但是他们告诉我烈士陵园竟然在改建,要到明年四月才能完工,当时我十分的郁闷,早不改建,晚不改建,偏偏在这个时候改建。随即我打了老郭的电话,我把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老郭。老郭却是坚持让我们继续去烈士陵园,看看那里的工地,采访采访施工的工人。是啊,这其实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啊,做一个小记者何尝不是一种实践呢。
      第二天我理了一下东西,拿上了手机(可以拍照),就跑去了学校。然后我们小队的人都接踵而至,在12点55分左右,就已基本到齐。然后我们就叫了2辆出租车,前往这次活动的目的地——松江区烈士陵园。

松江烈士陵园调查报告
      上个礼拜六,我们小组去参观了松江区烈士陵园景区。烈士陵园,固然是来悼念烈士的。说起烈士,我们应该以一种尊重的态度。烈士们在当年可是为国家的利益牺牲了生命,国家的利益不也是百姓的利益吗。难道他们拼死拼活就不值得尊重吗?
我们坐着,taxi,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但是一道烈士陵园,我就傻了,怎么完完全全都是工地呢?虽然早有预料,但是过去之后发现烈士陵园是整个的改建,完全没有一点可参观的。过去看看施工人员,他们还在那里辛苦的干活。想想他们,我发现我们真的是好幸福。
      松江烈士陵园里面有很多的烈士在里面安息,. 烈士总数171名,其中因战牺牲115人(内含无名烈士10人)、因公牺牲16人、因抢救国家财产牺牲3人、因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牺牲1人、因被敌逮捕杀害10人、失踪追烈5人、病故追烈4人、其他原因17人(因训练2人、执勤1人、雷击2人、执行任务6人、地震4人、其他1人、情况不详1人)。看看他们,一个个都是保卫国家保卫任命。他们英年早逝,却没留下任何遗憾,留下了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虽然我没有真正的进入景区,但是在看到那个正在改建的纪念碑,我内心十分的伤痛,那些烈士他们在战场时,或许和我们年龄差不多把,或许他们还在天真的想着我以后当完兵要去干嘛干嘛,他们也是有梦想的,而且他们的梦想或许并不会比我们小把。但是他们在敌人面前却毫不退缩,面对着敌人,或许那时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路早已延伸的很远很远,远的他们以后再难看到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兄弟,他们的朋友,眼前的那条路或许叫不归路更加的恰当,但是他们却依旧毫不退缩,一步一步走向敌人那里,看到自己身上在流汗,他只会用衣服去擦一擦,看到自己手上的血在喷出来,他或许一点也不会在意,。这就是战士,这就是烈士
      或许我们不会像烈士一样去牺牲自己的姓名,但是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还是很有必要的。烈士不会退缩,他们面对的是敌人,而我们的敌人不就是那一叠一叠的书吗,我们也应该不去畏惧书,获许把书当作敌人他夸张了,但是学生的天职不就是读书吗,军人的天职就是守卫家乡,那些烈士一个一个都是在守卫着自己的国家,保护着自己的同胞,但我们能做什么,18岁还不到的我们,难道我们要去保卫国家吗,不,不可能,就算你愿意,那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学习不就是我们的任务吗,军人能战斗,我们也能,他们能保卫国家,我们也能。好好学习,学习好了我们就可以报效祖国了吗,或许在实际意义上来说,国家现在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少年强则国强,这个道理应该都明白把,或许我们不能上前线,去杀敌1000,但是我们却能在战士的后方给予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军事实力强并不是真正的强国,各方面都强,那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强国。
      或许我们这次去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我发现我站在烈士陵园的门口,我就会产生一种自豪,一种由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自豪,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惧怕任何的事物。但是还有一种悲哀,那一百多个,不,更多,成千上万牺牲的战士死的是多么的令人惋惜。
      快乐的时光过的快,而悲哀的时刻总是过的那么的慢,在烈士陵园短短不到半小时的时间(没有参观),我感觉像经过了几十年,虽然我没有进去参观,但是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那种气氛。
      终于,我们要离开了,离开的时候总是那么的不舍,或许这是人之常情把,我再一次想到了那些烈士,他们离开时,他们的父母家人该是多么的不舍啊,想到这里,心里不禁凉飕飕的。我们最后决定在门口为他们默哀一分钟,如果有来世的话,希望他们可以过的幸福。

                             烈士陵园感想
      今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松江南门的烈士陵园。
      进入其中,气氛令人不寒而栗,陵园内没有一丝声音,或出于主动或出于被动,也许是当时那寂静的环境所致,每个人都下意识的将手机调成了静音,或关机。
      每走一步,心中就十分汹涌澎湃,脑海中浮现的一幕幕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景象,在许多关于讲述解放战争的电影中,战士们重逢的景象你是否依稀还记得,你是否曾经为此而感动。
      众所周知,我们用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将侵略者打出了中国,而又经历了四年的内战,中国才成立。但是当下许多人还一直在抱怨当下生活的艰辛。那我是问比起70、80年前的中国,还会这么想吗。和平是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而当下的人们不懂得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长征时,翻越雪山,走过草地的饥寒交迫与现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虽然在烈士陵园内我并未关注有哪些烈士静卧在其中,但是我心中的那份吊念是献给所有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战士们的。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换来了和平,换来了民主,换来了不被束缚的生活。那试问清朝年间哪些常见的文字狱受害者,那种封建统治制度,那个思想被禁锢的社会。比起这些来,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可谓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而我们依然在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抱怨自己不是出生于富裕的人家,但是钱重要吗?没有先烈们的拼搏即使现在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但生活在一个战乱中的中国,这时候要考虑的问题就不是钱了,而是生命。因此这些抱怨纯粹是一些人钻牛角尖。
      回顾2008年奥运会,我国代表队获得了最多的金牌,2009年的见过60周年阅兵式,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繁荣昌盛,2010年的山海世博会,中国正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向世界的前列奔去。
      因此没有这些战士勇于斗争,勇于牺牲的精神,中国不会有当下的繁荣,可能会依然战火纷飞,可能已经臣服于西方列强之下了。或许会有一位领导人站出来带着中国人民解放,或许会更强大,或许会变得弱小。但是既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了中国,我们就应该珍惜眼下的和平,它来之不易。
      放眼当下,一座座雕像耸立在眼前,我带着崇敬之情离开了烈士陵园心中依然非常亢奋。
 
参观烈士陵园有感
      九月三日我们开始了松江烈士陵园的旅程。
      不过当我们到达后心情却是一落千丈。原来我们正赶上了陵园的拆迁,最后只好以一片废墟为背景,拍了几张照片,算是没有白来一趟。
     (接下来的一些都是来自网上的介绍)
      松江烈士陵园的前身,是坐落在县苗圃桃园内的侯绍裘、姜辉麟烈士纪念碑。1986年5月,经松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松江烈士陵园”。为了适应祭扫、纪念和参观的需要,1990年县民政局向县政府呈交了易地兴建烈士陵园的报告。松江县十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扩建松江烈士陵园的提案。1993年12月22日(农历冬至)举行了隆重的落成揭牌仪式。
       扩建后的松江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0.172亩。纪念碑高20米,由四片呈下垂状的红旗组成,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墙体为枫叶红色,象征为烈士们抛洒的鲜血染红;四面红旗组合的墙体代表为四个革命时期;碑体上黑底金字“死难烈士万岁”系毛泽东同志的手迹。纪念碑平台900平方米,碑体展开面积1200平方,有近700平方的陈展大厅,1800平方的祭奠广场,2000平方的进门广场和10000平方的绿化面积。陵园内还设有“松江革命英烈事迹展”,有选择地介绍松江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烈士的事迹。

      松江烈士陵园内的侯绍裘(由陆定一同志题写碑文)、姜辉麟(由陈云同志题写碑文)、顾桂龙(由陈云同志题写碑文)烈士纪念碑是松江县人民政府命名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松江烈士陵园由松江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县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9年松江烈士陵园又被松江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松江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9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松江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市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从这一系列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原来在这小小的烈士陵园里有着那么多的故事。等到陵园建成后,我一定要再去参观,不仅是欣赏景观,更是去仰慕那里的烈士!
      虽然这次的旅程我们没有亲身体会陵园的宏伟,但这也不失为一个契机,为之后再次参观做了个小小铺垫。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309.57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