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社会实践版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版图 >> 正文
佘山归来话地震——参观地震博物馆
更新时间:2011/9/18  作者:德育处 郭宁伟  阅读:5570次  
佘山归来话地震
                 ——参观地震博物馆
活动方案:
      佘山——作为松江版图的重要一部分,是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站。
      西佘山园景区是云间九峰中环境最好、面积最大的景区。。园内灿烂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山上古木参天,修篁蔽日。山顶浓荫深处一幢气势非凡的赭红色建筑,就是名闻遐迩的“远东第一大教堂”。与之毗邻的那个穹庐形建筑,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台。而位于山腰的中山教堂、三圣亭、蜿蜒曲折的苦路和距今逾千年的修道者塔,又为该园坛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培养团结精神,瞻仰先贤遗迹是我们本次的目的。
      一、活动主题:欣赏佘山美景、感悟于自然;了解地震知识、发展史,感悟人文精神。
      二、活动内容:
      1、登山,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气;
      2、参观地震馆、天文馆;
      3、去天主教堂,感受人们的虔诚;
      4、拍照留念
      三、参与对象:肖志毅、李淑琪、陶孙雅睿、赵浩冉(队长肖志毅)
      四、活动地点:西佘山
      五、活动时间:2011年暑假
      六、前期准备:
      1、进行分组;
      2、上网搜寻佘山资料,;
      3、联系好车辆;
      七、行程安排:
        八点半到九点半乘车。九点半到十点半爬山。然后参观天文台,敲章。之后参观地震馆,敲章。下山,吃饭。
      八、活动后期:
      肖志毅负责研究报告,李淑琪负责整理活动方案,陶孙雅睿和赵浩冉负责写体会。
      附:关于佘山的资料
      佘山位于中国上海市松江区,分东佘山跟西佘山,海拔分别是98米和97米,是大上海的后花园,上海著名市郊风景区,现建有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上有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佘山圣母大教堂,还有秀道者塔,佘山地震基准台,佘山月湖和佘山天文台。
      1995年佘山地区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佘山历来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宗教胜迹名闻遐迩。园林佛香泉、洗心泉、三冷泉与摩崖石刻、眉公钓鱼矶交相映辉;骑龙堰、涌月台、木鱼石与透道者塔、天马斜塔相映成趣。山上远东第一大教堂与中国一流的天文台融为一体;山下森林百鸟苑、空中缆车、旱地雪撬集于一地。登高远眺,九峰三泖,山山玲珑,胜迹相连,如入画卷;漫步林间,桃红柳绿,处处俏丽,景景娇艳,胜似云间。历年先后建成了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西山园,小昆山园,建成了佘山索道、旱地雪撬、森林百鸟苑,森林宾馆,森林饭店等一大批景点及高档次的森林旅游服务设施。
 

抗震减灾,众志成城
                                                   ——参观上海地震科普馆后想到的
组长:肖志毅
成员:李淑琪 赵号冉 陶孙雅睿
      2011年暑假,阳光灿烂,我们小组在这个美好的天气里,来到了美丽的西佘山,主要是参观上海地震科普馆,并了解关于地震的知识。我们小组的各个成员都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的学习与合作,交流中。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促进了相互的合作精神和友谊,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地震后众志成城的那份感人的精神,令我们敬佩,令我们鼓舞。下面,我主要以这3方面介绍:地震的知识(有关地震的成因,前兆等),地震后人们的行动以及精神,本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一)   地震的知识(有关地震的成因,前兆等)
     上海地震科普馆位于松江佘山山脚下,整个展览馆270平方米,展厅100平方米,通过参观地震科普馆的图文厅、仪器陈列厅、地震影视等,可以观摩大地震的历史场景,观看到一批珍稀的地震、地磁仪器。其中包括我国仅存的一台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维歇尔地震观测仪。
      上海地震科普馆展示面积约600平方米,主要由图文展示厅、地震仪器展示厅、地震影视自助视听厅、地震知识答题厅、张衡厅、自救互救演练厅等组成。馆内保存着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地震地磁观测仪器和珍贵的观测资料,其中爱丽奥特磁力仪(1879年英国制造),维歇尔地震仪(1909年德国制造),清朝时期的《皇朝直省地域全图》为镇馆之宝,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地球物理观测发展的脉络。张衡候风地动仪(仿制)、地震波模拟演示、自救互救演练、地震知识答题等,则充分发挥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使科普宣传与教育寓教于乐,增强了地震科普宣传的吸引力。此外,佘山地震基准台现代化的观测中心更是科普爱好者进一步探索地震奥秘的基地。
      地震的成因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
      引起地震的原因很多,据此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冲击地震,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发生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
      地震的前兆
      大地震前,出现过大量类似异常现象,包括动物行为异常、地下水异常,还有地声、地光等物理现象,但对类似地震的前兆,80%的人并未警觉。其实,地震发生前都是有前兆的,这些前兆人们一般都能切身体会得到。最明显的就是震前动物行为极为异常,出现烦躁、惊慌、不进食、不进圈(窝)、萎靡不振、神情傻呆等反常行为。比如,大猫叼着小猫跑、冬天蛇出洞、牛羊不进圈、鸽子惊飞不回巢、鸡飞树上叫、蜜蜂群迁等等。
所以,我们应该多观察身边的事物,曾经的日本大地震,有多条鲸鱼搁浅却没有引起注意,终究酿成大祸。
      (二)   地震后人们的行动以及精神       
      地震中,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中国有13亿人口,无论多大的困难,除上13亿,都会成为小问题。不管是汶川大地震还是舟曲地震,我们中国人无一不表现出的是众志成城的精神,以及13亿人口的强大力量!5.12大地震中,我们中国人的表现,更是让世界惊叹!
      (三)   本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半天的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不管是地震的成因,影响以及地震的次生灾害等,无一不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妥善的处理灾后的救援以及重建,更多的减少损失。其次,灾后人们众志成诚的帮助与救援的活动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再次感受到这世间的温暖,虽然不是在帮助我,但我依然被那一幅幅画面所感动,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把这一份感动埋藏在心中,让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不再那么残酷,用温暖来代替寒冷。
      本次的活动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对我和我们小组有了很大的启发,我相信,这次充满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会对我获益匪浅。

 
体会文章:     
艳阳高照登佘山
      今天艳阳高照,一大清早,我们便出发去佘山了
      一个小时不到的车程,我们便到了西佘山,拾阶而上,到一平台处,有一座宝塔耸立在那里,名叫秀道者塔,传说有一个和尚,在此化缘筹款而建此塔,建成后在这里自焚殉塔,十分伟大。塔高七层,八角,雄伟壮观。
      再往上走一段路,就是天文台了。天文台地处西佘山之巅,其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当年装备了“远东第一”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百年来拍下了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佘山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先后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在天文馆门口的观象台上,第一眼就看到用花岗岩凿制成的日晷,在天文台里,我们领略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行星的运动规律等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接着,我们又去了佘山地震基准台。佘山地震台始于1874年。1870年法国天主教会为航海导航需要,在上海建立了徐家汇观象台,从事天文与气象观测。1874年增设地磁观测,开创了我国近代地球物理观测之先河。徐家汇观象台地磁观测是我国最早开始地磁观测的台站,也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最重要、历史最悠久的地磁观测台站之一。
      在那儿,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地震的小知识,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让我们在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随机应变。
      佘山之行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现在生活对许多人来说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789.06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