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社会实践版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版图 >> 正文
用爱撑起一片天空——松江区辅读学校
更新时间:2011/9/18  作者:德育处 郭宁伟  阅读:5255次  
用爱撑起一片天空
                                                                               ——参观松江区辅读学校
高二(3)班车依雨小组
 
活动方案:
实践出真知——松江辅读学校之行
      一、活动内容:由班级同学组队前往松江辅读学校观摩参观那里的学习,生活环境,了解学校的历史,对学校的老师、同学进一步访问。
      二、参观对象:班级成员共10人
      三、 活动地点:松江辅读学校
      四、活动时间:2011年9月3日
      五、前期准备:小组开短会,讨论前往辅读学习的路线,集合地点,明确活动目的。准备相机,DV,访问稿,并与辅读学校老师提前联系。
      六、行程安排:上午9:00小组成员集中于学校大门,共同乘坐公交车前往小昆山,再由小昆山转车前往大港,来到辅读学校,大约是上午10:00左右。找到学校老师讲明我们的活动目的并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校的备栋教学楼。参观完后大约中午11:30于学校附近的餐馆解决午饭问题并针对上午的参观提出下午访问的相关问题进行访问,并共同拍照留念。下午3:00左右返回学校。
      七、活动后期:小组成员共同开总结大会,安排同学写小结,方案、将照片冲洗出来,指定成册,完成探究报告
 

 
用爱撑起一片天空
                                                                           ——参观松江区辅读学校的社会实践报告
 
课题组长:高二(3)班 车依雨
课题成员:高二(3)班 曹诗菀 谢诗慧 沈曹慧 王欣易 王思诗 李紫轩 杨洪涛 杨雪健 杨逸涛
      2011年暑期,我们小组一行人踏上了去松江区辅读学校的旅程,在炎炎夏日中进行如此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是各有抱怨各有委屈。松江区辅读学校位于小昆山的大港镇中,对于我们这群没有独自出过远门的人来说,那里是一个未知而又遥远的地方。我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兴奋,同时也掺杂着不少的担心,但是我们当真正到达那里时,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番感受我们被那里的氛围给深深地感动了!参观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受到了无数次的震撼,我们受益匪浅!
      (一)充满爱的家一般的学校

      由于是周六的关系,辅读学校本该是没有老师没有学生的,这自然也给我们的采访参观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学校的金老师正好在学校,他决定带我们参观了解。金老师细心地带领着我们参观学校的每一处,给我们讲着学校的点点滴滴。在金老师的言语中我们了解到,位于大港镇的辅读学校原先是在秀南街87号,因为原来学校设施非常陈旧同时为了给予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学习环境当地政府投入1600万新建了这所学校,它占地18亩,于9月1日正式搬了进来。学校现有8个班级共有约100位学生每个班级约有8~14个学生在一起学习。我们一边听着介绍一边跟着金老师来到了位于教学楼底楼的三年级(1)班 ,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便是整齐的桌椅,教室墙壁上贴满了贴纸挂满了装饰,整个教室显得格外的精美,在这一刻用华丽来形容这间教室都略显庸俗,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单纯的华丽而是真真切切的温馨啊!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体会到辅读学校的温馨,我们特意拍摄了一些教室的细节照片来纪念这难忘一天,美好的旅程。
  
         

图1                               

                                                                          图2
      图1课桌椅整齐的排列在宽敞的教室内,与后面的黑板报相映成趣,黑板上稚嫩的字体相信只是孩子们一笔一划写上去的,金老师在参观的时候跟我们说“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事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难的”,这句话使大家的心中都酸酸的,但是看见孩子们取得的成果我内心也感到十分的欣慰,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生命来创造奇迹!
      图2便是教室墙上的专栏,栅栏、小鸟、花朵、蘑菇、小房子、太阳,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装饰自己的第二个家,专栏上贴着大大的六个字“我成长我快乐”。是啊!在老师的关怀下,他们茁壮成长、快乐成长,怎么能不快乐呢!这里带给我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多太多。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的出,在上学的时候教室里是多么得热闹,多么得快乐,金老师也不断的把“像家一样”的话挂在嘴边,可见学校给予孩子们的不仅有师生间的关爱、教育,更有如同父母一般细心的呵护。
      (二)学校的每一处都是艺术,都是爱
      参观完了教室,金老师准备带我们去看看学校的专用室,紧跟金老师走上楼梯,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楼道墙壁画满了花朵如同童话世界一般,墙面上挂满了孩子们的没事作品,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作品竟是一些特殊的孩子来完成的,有一些作品连我们的自叹不如,因为看的太过入迷我们只拍摄了一两张关于楼道的照片。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副向日葵的图画,我似乎能从画中感受到孩子们的心中就如同向日葵一般,追逐着阳光而他们的心中也像阳光一样灿烂,连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与温暖。这些图画,可能比不上大师的作品,可能在别人看来十分的稚嫩,但是在我们心中、老师心中这却是最珍贵的珍宝纵使拿金钱也换不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我相信既然孩子们用画笔绘出了彩色的世界想必他们的眼中的世界也是盛满色彩的,在他们的世界没有利益、心机、地位。来到这里似乎能抛掉外面的一切,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积极与乐观。走到二楼后,金老师开始像我们介绍学校的专用室,在辅读学校内一共有15个专用室,如电脑房、音乐室、心理辅导室、蒙氏教具室、科普室等等。因为金老师并没有带上全部的钥匙我们的参观也只能在专用室的窗外观察教室的内部。我们去的第一个教室是运动康复训练室,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名称似乎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对这里的孩子却有很重要的用处,我们可以看见教室内有各种器材来锻炼孩子们的运动能力、智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之后我们来到了木脑袋教室,一开始我们都很疑惑什么是木脑袋?金老师解释道:“是用来专门训练学生的智力的,用木头玩具来锻炼他们。”
     之后来到了第二幢教学楼,那里有个训室,金老师说这里是为了个别训练学生而开设的教室,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看来学校对学生的爱与关怀并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楼上有家政室,教孩子们学习做菜,紧接着来到餐厅,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一人一坐,有电视有空调,使他们感受到最好的爱。此时,当我们在餐厅稍作停歇的时候,金老师说起这里的学生上学全免费,校服、吃饭、早晚接送、住宿全部免费,老师全权负责,政府提供经费将这种爱得以继续,用爱心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之后的宿舍参观我们也感触颇深,还为学生特别设置电梯,让他们更舒适的学习,“给这些孩子们最好的”如同学校的宗旨一样在各处都能体现。
      (三)总结
       辅读学校的参观已经进入了尾声,要不是这一次的社会活动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在里松江城镇的附近竟然有这么一处温馨的学校,而这次的参观也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孩子需要同样的帮助,虽然仅仅只用了半天的时间来了解松江区辅读学校,但是我们得到的却很多很多,相信在其他地方也有如同辅读学校一样的温馨之地。同时,我们十分感谢金老师的耐心讲解,即使在烈日下,还是非常耐心的为我们讲解,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请金老师与我们拍一张合照以示纪念同时也表示对金老师的感谢,但是金老师却一直微笑着拒绝我们,如同做好事不留名一般,但是我们还是偷偷拍摄了金老师的背影,也希望所有辅读学校的老师也如同金老师一般,耐心地给所有学生讲解他们未知的一切。在此献上神秘的金老师的背影一张。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在与金老师的不舍中愉快的结束了。
    (照片拍摄:王欣易 ;报告撰写:车依雨)
 
 
体会文章:
关爱,关注
                                                                                 ——访松江区辅读学校有感
      顶着炎炎烈日,在新学期伊始,我们小组一行十人奔赴到位于小昆山镇大港浦港路108号的松江区辅读学校。如果不是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或许还不知道在松江还有这样一所为聋哑孩子准备的学校。她就像隐居在深山老林一般,鲜少有人了解,鲜少有人关注。有幸的是,今天我们踏足了这片土地。她,将不再沉默。
      前往学校的路有些艰难,在不断问路磕磕绊绊下,我们终于站在了松江区辅读学校的大门口。望着那闪着金光的七个大字,心底涌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有欣喜也有沉重,有激动也有踌躇。在表明我们的来意后,保安让我们进入了校舍,并带我们找到了负责人金老师。金老师得知我们此行的任务后,十分配合。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在护照上敲章。当我们提出拍照的要求时,他还开启了电子屏幕,为我们找寻最佳的拍摄地点,令人尤为感动。可我们一再邀请他一起拍一张合照时,他却连连摆手,笑称长得难看不上镜,而我们也只好作罢。
      与其他单位不同,有些单位只予以敲章,而不让参观;有些单位态度更是恶劣,并且不愿配合。但这里不同,金老师主动提出了要带我们参观校舍,为我们介绍学校的历史及现状。在他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原址位于秀南街87号,于2009.9.1搬迁至大港浦港路108号。校园占地18亩,建筑面积达5800平方米,共投入1600万。全校开设了8个班级,约有100多位学生,每班有8~14位学生。在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班级门口,整间教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馨宽敞,我想当初布置教室时老师们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吧!每间教室配有多媒体、液晶电视机和空调,力求给学生以最好的学习环境。除了教室之外,学校还配有15个专用室,有训练智力的木脑袋教室,有针对每个人能力的个训室,有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室,还有蒙氏教具室、心辅室等等。这些专用教室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让他们全方位发展。走在楼梯上,只要你一抬头,就会看见挂在墙上的一幅幅作品。有十字绣作品,也有绘画作品;有永远迎着阳光的向日葵,也有幸福的一家三口;虽然每幅作品都不同,但从中我看到了一样的内容,都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之后,我们又陆续参观了学校的餐厅、操场和宿舍。这里的学生根据其自身的自理能力和家到学校的路程选择是否住宿,现有住宿生30位。而走读的学生学校每天会负责早接晚送。在这就读的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纯免费教学。
      在与金老师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对于我们的众多要求,他来者不拒;对于我们的实践工作,他表示理解;他不嫌麻烦地带我们参观、介绍校舍,使我们的工作在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开展、圆满结束。真的很感谢他,谢谢您,金老师!我想,在这里任教的老师都会想金老师一样,一样的热情,一样的有耐心。毕竟,聋哑孩子与一般人不同,他们有着先天的缺陷,也有比常人更脆弱的心灵,与他们相处光有爱心还不够,还要有耐心。但有这样一群好的老师,有这样美丽温馨的校园,有这样良好到位的学习环境,他们一定生活得很幸福快乐。很庆幸,在这社会上有这么一块地方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给予了这些聋哑孩子同等学习的机会,也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感谢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来到了松江区辅读学校,让我们了解聋哑孩子的学习环境,也让我们从此对他们有了一份关注与牵挂!此行的收获不仅仅只是一个章,更多是一份感动和激励!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425.7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