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园林布局是以一泓池水为中心,而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所以我们会驻足观赏一会。接着,在感受园内的古木葱笼的同时,我们将参观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带有江南特色的亭台楼阁,并欣赏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十鹿九回头”石刻、《赤壁赋》真迹石刻、《难得糊涂》石刻等艺术瑰宝。醉白池园内曲廊相接,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更是有古老的花草树木等珍贵历史见证。我们将静静地站立着,用心灵与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以及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进行“沟通”,让它们的饱经沧桑给我们的旅程增添古典的美感。最好是充分运用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幻想过去醉白池的前身的模样: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即“谷阳园”。据史料记载,到了明朝末年,松江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处建造“四面厅”、“疑航”等建筑。而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画家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以七百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
史料终究是文献,当我们切身体验,来到著名的醉白池,相信我们各自都会有很有意义的感悟。参观的同时,我们将拍照、摄影。在参观完毕后。所有的队员将一起合影,留作纪念。出园子后,我们将写下活动总结。记得儿时曾游玩过醉白池,醉白池的池水映着蓝天,五色泉的泉水叮咚的流着,小鲤鱼门还在嬉戏着,相信这次的集体游览结束时我们会带着满心的留恋离开园林。
“走近松江”——一泓柔水醉白池
去醉白池买的门票,票上所印是一片苍翠的绿。票的背面有简介:
上海醉白池——醉白池,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原为明代画家董其昌觞咏处,清顺治年间,(1644-1661)邑大顾申建,并仿宋宰相韩琦,慕白居易而筑醉白堂之寓意,定名醉白池。园内以一泓池水为中心,池周古树参天,楼堂亭榭,曲廊相接,素以古朴清雅,闻名中外。
据我们所知,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是上海的旅游胜地。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公园面积七十六亩。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古迹甚多。
入园不是第一次,新鲜感的确不敌小时候参观时浓郁。但是无论何时来到醉白池,不得不说的就是我们对于这座园林最大的感觉便是四个字:清幽美好。相信这也是时常有许多老人喜欢大清早上这儿来晨锻的理由之一吧。

环境清幽
这里有个笑话。
和同学开玩笑间来到了最富盛名的地方。不禁打趣起来,同学竟将:“醉白”二字中的“白”字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混为一谈。我还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结果后来才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著名画家顾大申当时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醉白池有虚实二名来源。主人将园建好时心里想,如果大诗仙李白再世,来此悠游,一定会被池上景物所迷醉、会被池旁园林所陶醉。所以就将池上园林叫“醉白池”吧!他具体又想到,宋代有个当过大官的诗人韩琦,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十分迷醉,曾在故乡河南安阳建筑了一座古典厅堂名叫“醉白堂”,顾大申也非常崇拜白居易,也常常陶醉在白居易的诗的优美意境中,于是也仿效韩琦的做法,将自己的园林命名为“醉白池’”。“醉白池”这个名字新颖别致,含义深湛,意境优美,令人神往。几经兴废,几经劫难,醉白池终于迎来了生气勃勃的春天。没想到同学的一篇瞎猜竟还真中了一半。确是我没想到的。不过这么一来对于这座坐落在自己家乡的园林更是好感倍增。无论是园名亦或是园林本身都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穿过了前厅的浮雕,来到的就是这方雕花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厅前就是一扇巨大的雕花,样式古朴精致,处处散发着古老优雅的气息,引人遐想。
想当年,重重林木染上红漆,富丽堂皇。然而经过岁月风霜的洗礼,它变得深沉,变得含蓄,变得韵味。就像一颗从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心,有的只是它的宁静从容。
它如此端庄,如此秀丽,默默地向我诉说着它的一切。就像醉白池,近百年的兴衰荣辱,它仍然在这里,不舍不弃。
已近夏末,可花繁叶茂任然依旧,“四月芳菲”的春意似乎从未离去。我们的同学徜徉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之中,在远离大城市喧嚣的安宁之中,领略着自然最神奇的馈赠。是的,馈赠!难得这一份清秀灵动,难得这一抹绿意盎然,难得让我们真心发出这一声赞赏的叹息。这里的花草树木,让我们经历一段美的历程。呵,这是自然的魅力。
古典书画,蕴藏的是中国人最悠远深刻的灵魂。我们来到醉白池,。截取的是以上两幅卷轴画。,第一幅是《岁寒三友》,即是:松、竹、梅。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淡淡山水泼墨上一抹艳丽的梅红,让我想起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当然,这幅画上当然不仅仅是梅花,可正是松和竹的刚劲秀逸,才凸显出梅花的柔美,却是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醉白池,醉白池,醉人的自然就是这一泓柔水了。
我们来时,天刚下过雨,荷叶上还留着滴滴水珠,极是像了那一句诗:大珠小珠落玉盘。虽然原诗的意思是在描绘琵琶之 音,此时用这句话描绘雨后荷叶,倒也灵动自然。
池中央还有一处喷泉,此时水花四溅,带来丝丝沁入心脾的凉意。空气中吹动着清爽的风,夏意浓烈真切,让我们几个学生倍感欣喜。
这方主池的景致虽好,但荷花开得不盛。荷花开的地方荷叶挤满了整个池塘,大有绿叶与红花争艳的意味。
好似从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池水,淡淡乡间,品味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沾染着这水乡的气息,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洗涤而尽的内心。
这是我们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虽不知这处石廊到底叫什么,但是却觉得此处无名最好。试想我们此时所在的场景:
阳光混着满园苍翠,一点殷红,初放晴朗。嫩叶微香,投下一道道浓绿的影子。藤条攀过行廊上方的石柱,落下深色的斑纹。
这般缱绻幽深的景致,岂是三两个词能够囊括的?若真能描述,恐也束缚了游人的想象,落了个苍白吧。
风吹得藤叶沙沙作响,雨后的天空碧蓝如洗,淡金的阳光,从天边丝丝浸入天际。
这样的地方符合所有中国人对美丽的理解和遐想,美得仿佛一幅画。
此次行访醉白池,一路走来一路歌,看到的是如同江南水乡一般温婉秀丽的景色,丝绸一般的温婉质地。
松江人讲的话是温软缱绻的吴侬软语,生活的地方也是这样的优雅诗意。撑篙的身影,斜风夕阳,松语长歌,描绘出一副隽永写意的山水图轴,人生的况味于此做悠然的南山之见。
从淡淡是我山水之间,看到松江人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松江这个美丽的古城,它温婉,它秀丽,它也内敛和深沉。不了解它的人看不见它的美丽优雅,唯有真正懂它,爱它的人,才能体会在它质朴无华的外观下,比酒更醇,比画更深的无尽韵味!

体会文章:
8月13日我们组的成员去了醉白池,个人觉得那是个很美的地方,花丛草堆里飘出来的气息都让人倍感愉悦,虽然门票也要十二块。但我们还是毫不犹豫的进去了,因为里面的景致实在是很吸引人。醉白池的内部是古色古香的,九曲长廊和纸窗,好像穿越到最白池建造的那一年一样,充斥着时光的气息。
记忆最深的是有别于其他许多景点现在的艳阳高照、游人们一路热汗淋漓所不同的,醉白池一路游览下来,基本都是行走在阴凉的浓荫密蔽的树荫下,几乎可以不被热日所照射到,这是很难能可贵的,也从侧面显现出了醉白池悠久的历史。
对于醉白池的门洞我是有感情的,应该是还不满六岁的时候父母带着我,就在一个圆形的门洞下合照,那天又来到了这个地方就感到格外亲切,好像时间不曾改变过一样,还是那个地方,一样的环境,蝉鸣还有阳光。
其实说去了醉白池很多次,也没有多深入的去挖掘过醉白池的由来。关于醉白池的传说也不少,其一就是李白醉酒,倘若这是真的,那么我就曾站在李白醉过酒的地方,四周寂静仿佛远离尘世,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李白在此醉酒也真是福气。8月13日的那次偶然遇到那里的保安,他说这里有一棵年龄过百年的古树,此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醉白池有这么古老的东西,于是那个保安索性给我们当起了导游,领我们到那树前。那棵树一入眼帘就给了我震撼,年龄大的东西总能给人以沧桑感,从而整个人庄严肃穆了起来。如果是时间给了古树阅历,那我们是否也能在若干年后让人肃然起敬呢。这是以后的事。
起初我以为醉白池内的景致都是自成一体的,然而当我们随意问起一株花的价格时答案却令每一个人瞠目结舌,原本以为成本便宜的花草原来费用也高得惊人,而我们有些有人却不珍惜这些劳动成果,随意践踏,采摘花卉,这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以上是我游览醉白池的体会。

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同时也是五大园林中是最古老的园林。
在醉白池中拥有着参天的古木园林,曲栏横槛、回廊曲径,那四角屋檐更是古色古香,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有幸看到了已有百年历史的古树,它有三人合抱之粗,枝叶繁茂,葱葱绿绿。在醉白池中行走的一路上画像石刻、历史艺术走廊,座座石桥,还有专属于松江茸城的十鹿九回头的石刻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在池中的片片荷叶映衬着绽放娇艳的荷花,那点点散开的喷泉也更添一种风味。就如。
黄之隽诗记:“小憩桐阴坐曲廊,一规镜槛绿泱泱。鱼跳密藻深无影,燕掠平芜静有香。”在醉白池中静静地闻花香,听蝉鸣这无不是一种生活中的雅事。
还有挂于古屋中的字画都深深地牵动着我们的心,那笔笔的墨淡淡地散开出朵朵,还静静散发着轻轻墨香,让人静下心来欣赏一种优雅。
行走在林荫道上,阵阵风徐徐的掠过发丝,夹杂着淡淡地花香和阵阵蝉鸣,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短暂的夏日美景,感受着古人所感受的醉白池,谈笑间便又来到起点,正如曾经此园的主人所想,来此悠游的李白大诗仙,一定会被池上景物所迷醉、会被池旁园林所
陶醉,而我们则被它的古色与它所包含的种种艺术也深深地吸引,不禁的回望那充满着短暂回忆的醉白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