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两纲”要求,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延伸到课堂外,高二年级在校长室和政教处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周密布署、认真筹划,于4月22至23日圆满完成了南京社会实践考察活动。这次为期两天的南京社会实践活动有许多的片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一路到南京见到的泡桐花;灵谷寺幽静深邃的意境;还有夫子庙,秦淮河的从古代给人带来的怀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次所参观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以及到南京街头宣传上海世博会和上海之根——松江。
宣传世博 锻炼能力
我们到南京的第一站是南京最繁华的中山路。十二个班级分散在六个点上,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向南京市民宣传世博、宣传松江,并完成了一份关于世博的调查问卷。走上街头,我们发现做宣传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同学们都说:“平时,总是我们在街上碰到一些做宣传的人,然后无情地,不耐烦地拒绝他们的宣传。但是,一轮到我们上街宣传,这还真是件难事。”(这种换位思考在人生中是很有必要的。)一贯活泼的同学们在面对街头陌生人时,常常会觉得语塞,不知如何表达,也有许多市民的忙碌使我们殷切的小小希望落空。当然这一切都难不倒我们,因为我们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街头,我们对遇到了三次外国友人,前两次我们都没有勇气向他们做宣传,而第三次,当我们组织好语言要行动时,我们说:“Excuse me!”他们却回答我们:“Sorry! Sorry!”(难免有一种小小的挫败感)也有其他同学遇到外国人,宣传成功了的。记得这样一个片段:虽然那个女同学只是简单地说了几个英语单词,但是我们看到了从他们的对话中体现出的和谐与文化的互融。在街上,有不少的人将我们的宣传单随意地丢弃在路上,但是我们松江一中的学生还是很优秀的,把那些宣传单重新拾起,继续完成本不属于他们的任务。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依然有些热心的南京市民主动参与我们的宣传活动,主动向我们了解更多的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内容以及上海之根——松江的介绍,并表示对上海充满期待。
事实证明,我们的宣传活动还是很成功的。这都是出于我们“不气馁,不放弃”的信念。(许多真理当它们以真理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或不屑一顾,或是听之任之,但当我们自己真正有所体悟,这才是成熟的开始。)这次宣传活动不只是我们尝试走向社会的开始,同样也给了我们多多少少关于学习和为人的启迪。
勿忘国耻 明志报国
走在被黑暗笼罩的走廊上,钟声“当------当---------”缓慢而均匀地响起,每一下都痛击在我们心中。这里,就是南京大屠杀地纪念馆了。在钟声,炮火声中,我们移动着沉重的脚步,看着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照片,那个醒目的数字不停地在脑海中闪现---------300000。就这样,边走边看,对日本地愤怒之火熊熊燃烧着,而就在这时,看见了这样一排字:“可以宽容,但不可以忘却。”这是一句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句子,展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的胸襟。的确,这样的经历,如何忘却,它是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啊,它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片亮一点的地方了,一转头,便看见了壮观的一幕。是书,一大片的书,每一本记录着一个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人。随手翻开一本,漂亮的字迹,清晰具体的记录了这个人的一切。这是纪念,更是对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人的尊重。无论他从事什么,他都是因为祖国而牺牲了自己,我们,应该纪念。
走出了纪念馆,看见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在这一片蓝天下,我们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仪式。在悲凉的音乐中,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我们低下头,静静的默哀,我们在默哀,我们在朗诵,我们在南京,我们在纪念,为中华的崛起,而纪念,我们在纪念,我们更在展望,属于新中国美好灿烂的未来!
缅怀先烈 展望未来
4月23日,我们在南京的第二个活动日,虽然仍旧带有昨日的疲惫与兴奋,但是对于大家而言,这一天的活动依旧是充实有趣但也富有挑战性的。
清晨,伴着新鲜的阳光,我们来到了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雨花台。自从昨天大家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悲痛、无比复杂,确实错误可以原谅,但是无法忘却。我们如此美好的新生活都是抗战的烈士们用他们的汗水和鲜血换来的。
去罢灵谷寺景区之后,最后,我们便来到了此次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中山陵景区。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父 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用苏州花岗石砌成的石阶392级,共8个平台。
到达顶峰后,便就是祭堂了。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南面三座拱门的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 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为了使这次的南京之行活动更有意义,我们不仅仅将世博的宣传以及爱国教育的宣传作为目的,我们同时也将团队合作意识作为了一个中学生应当具备的精神。所以,班级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小组中必须确保人人跨过了392级台阶到达中山陵顶后,方可由老师在由组长保管的活动手册上盖上一个纪念章。
虽然烈日当空,大家也都挥汗如雨,但是只要看着这枚鲜红的纪念章,目睹如此雄伟壮观的中山陵,大家也都相视而笑,觉得不虚此行了。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纷纷在车上静静入眠了。相信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这次的不同于以往春游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利的青年,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