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沈利华副校长主持的课题《引领学生有效“预习”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略》于2008年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在1年多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结合近期教学侧重点“学案”的应用,探究引领学生有效“预习”的各种途径,总结出各科特点的提高学生预习水平策略。增强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需求,促成习惯养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究有效预习的方法。如:语文学科按照新授课、复习课、自读课、试卷讲评课等课的类型以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特征设计预习方案;数学学科从新课中提纲质疑式预习、复习课中回忆探究式预习等方面开展预习习惯的常规养成和预习方式的设计;英语学科从精心设计预习任务的格式和内容为抓手,及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和评价;物理、化学学科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不同形式、内容的学案,并授予各种方法,如:阅读法、回顾法、类比法、导疑法、摘录法等,让学生学会有效预习;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内容再现式、问题解决式、提高拓展式等科学检测预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找出知识冲突点,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查找资料释疑、解疑,从中学会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最近召开的研讨会上,沈校长充分肯定了各科开展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并希望进一步深入探究,挖掘出“预习”研究后课堂教学质的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