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优质教案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园丁礼赞 > 教师个人网站 > 区学科名师专题网站 > 姜雅芹 > 教育资源 > 优质教案集 >> 正文
《指南录后序》教案
更新时间:2010/2/26  作者:语文教研组 姜雅芹  阅读:15036次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解读文天祥 “志”的内涵切入,引导学生感受他“求死以报国,求生以救国”的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  把握“序”的文体特点,理解作者编撰诗集的目的。
2、  体会作者忍辱负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作者“求生以救国”的思想情怀,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四段中“18种险境”的作用。
【教学课时】本文拟2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疏通文本,方法是全程自学、质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通过学案,我们知道文天祥21岁中了状元,这是一篇状元文章。然而,历史上的状元多了,能被后人记住的却不多。而726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坐在这里学习文天祥的这篇《指南录后序》,从他的文章中汲取精神养料,显然,并非是因为他的状元身份,而是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感天动地的爱国精神。
二、  交流自学情况(使用课前下发的学案)
(出示ppt)请同学们做以下的练习。
1、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数:1、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2、骑数千过其门
        3、范增数目项王
    间:1、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2、间以诗记所遭
        3、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
以: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以资政殿学士行
       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4、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  为也”。
       5、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6、几以捕系死
       7、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几:1、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2、几自刭死
2、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
①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②为巡船所物色
③予羁縻不得还                       ④而幸生也何为
⑤质明,避哨竹林中                   ⑥死生,昼夜事也
⑦骑数千过其门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③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④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三、  文本解读
(一)解读文天祥的“志”的具体内容。
1、  和学生一起回顾文天祥《指南录》及其《指南录后序》有关内容。
这是一本诗集,收录了文天祥出使元营,被扣北上,脱险南归这一艰辛的行程中所写的一些诗,属于纪行的诗集。而本文是作者为这本诗集写的序言。在序言中,关于他出使-被扣-南逃的经历,因不同的目的、作用,表达方式,语气的缓急,或详或略地写了三遍,能分辨出来吗?
   (学生回答)
2、  老教材中都略去了第六段,似乎也并不影响此文的完整性。那么本段该不该略去呢?在此我们先设一个疑点,暂时荡开这一问题,一会儿回过头来看能否解决掉。
问:文天祥在此序言中提及诗集《指南录》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问: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文天祥的“志”,应该是(此时师生共同回答)——抗元救国。那么文天祥的“志”在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请学生齐读第一段,找出能够体现文天祥“志”的句子并分析。
        (二,三段方法同此)
但学生在解读第二段文天祥的“志”时一定会涉及到“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予分当引诀,然而隐忍以行。古人云:‘将以有为也。’”两句。此处老师应引导并板书:
        求死——报国
第二段:
                           求生——救国
(二)解读第四段作者九死一生的遭遇与他的“志”之间的关系。
(学生齐读第四段)这一段恐怕就找不到“志”了。本段内容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这22个死,叙述了作者所经历的18种险境,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因素能置他于死地?
(提示:元兵、南宋、险恶的环境、盗寇、自己)
师:看来能够活下来是真的很艰难啊!用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予之生也幸!那么,如果让你将这十八种险境一分为二,从哪里分开?并说明理由。
(提示:前三种求死以报国,后十五种求生以救国。从笔墨看,作者侧重在“求生以救国”上)
问:文天祥并非怕死之人,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地叙述他“求生”的艰难呢?练习全文看,用意何在?
提示:1、更好地印证“将以有为也”(此处追问一句“有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哪段做了最好的阐释?顺便解读第6段的两个“义”)
2.突出编书目的“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让后人更能理解他的“志”他的“艰难的处境”和感受,体现出“悲情”。
3、告诉人们“生”“死”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生”的意义。隐忍以逃,虽心存“将以有为”的大志,毕竟要冒着遭人误解的风险,甚至生命失去也无法使自己的拳拳救国之心昭示天下,但文天祥仍然没有以刚烈的一死去换取“义士”的英明。如果说他的“求死以报国”诠释的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之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境界,那么,他的“求生”则诠释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更诠释了“生”的价值。那就是把自己的命运、生命和家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以天下为己任,这正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组成要素。
4、越是写出了他求生的艰难,就越是显示出文天祥就过得鉴定。
师:看来,本段虽说叙述了作者的18种险境,实际上从表达方式上看不是叙述而是抒情,抒情以“明志”。前三段则是在“述志”,第6段的议论则是“释志”。
         (请同学们再齐读第4段)
四、  小结(出示ppt)明代名臣孙隧在《文丞相像赞》中这样写道:
(学生齐读)伟哉文公,千古之士!方国脉尚存也,流离颠沛,惟恐不得其生;及国脉既绝也,慷慨从容,惟恐不得其死。……百世闻风,孰不兴起?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光荣的荆棘路》中这样写道:
(学生齐读)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正因为象文天祥这样的志士在民族的历史中永恒,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得以传承,726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共同学习文天祥的文章,就是最好的明证。让我们在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再次感受它伟大而不屈的灵魂!
五、  作业
1、常规作业:实词、虚词的积累(明天默)
2、课后阅读《人民日报》记者卞毓芳写的《文天祥千秋祭》
 
教后记:
    本文是一篇补充的文言文阅读篇目。我觉得学习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是“怎样理解文天祥的“求生以报国”,怎样理解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给现代人以启示和警醒”。“两纲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命教育,而这从来不是通过说教就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它必须贯穿在学科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无声无痕地渗透进学生的血脉和灵魂。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我们的学生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精神境界、生命观和价值观,要树立对生命的尊重和崇仰。文天祥以他的方式诠释了他的感天动地的爱国情怀,在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表达我们对国家的爱。女作家毕淑敏说,我们是人类链条上精致的一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的精神文化,人类能否永恒,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如何将文天祥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这将是每一位中学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而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首先要虔诚地膜拜和尊重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壮丽辉煌!
 

 

课文标题

情景创设

课文朗读

描写音乐的句子

所用的修辞手法

学生朗读

相关图片

写作实践

总结提高

点评:老师的课件设计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本课立足新课标,结合诗歌的特点,以读为主线,以品为深入,说为拓展,恰当的运用多种素材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构建,通过实践的检测。可以说,本课的学习效果应该会是令人满意的,我深信,在农村中学恰当的运用素材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表现评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

B

C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阅读完了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用于课堂中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A级为15分,B级为10分,C级为8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点评:教学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有了诊断

性评价,也有为了能更好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还有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总结性评价,环节极为严谨。

诗歌阅读要做到“有效阅读”至少包含五个方面的要求: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 方式、创设合理的评价标准。其中创设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较容易忽略的环节。

 

 

总体点评:

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诗歌鉴赏课,本课立足新课标,结合诗歌的特点,以读为主线,以品为深入,说为拓展,恰当的运用各种素材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构建。最应该说的是,吴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作用。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师基本秉持了这样的一种态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研读原文从文本出发生成、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启导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探索研究路径,学会解决问题。因而,课堂是活跃的,也是和谐的,没有出现节外生枝,旁逸斜出的现象,更不会有为形式而形式的天马行空的情形。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能较好的对学生阅读、研究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合理有序地推进课堂进度,使课堂处于一种学生既不断地汲取丰富的鉴赏养料,又极富活力地张扬自己个性理解的绝佳状态。

另外,本课另一个亮点是老师在课后适当的拓展古代诗歌的学习。这不是为拓展而拓展的胡乱拓展,而是老师精心对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做的准备。这样的拓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会唤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定欠缺,如课堂上较少琅琅读书声,教师对古诗词的诵读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品出诗象、读出诗情、归出诗法;教学设计中评价设计较为粗梳,缺少独特鲜明的个性;“课件结构设计”与教学过程不够吻合等等。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5.87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