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校友家园 > 校友文苑 >> 正文 |
忆一中
|
更新时间:2009/12/14 作者:本站原创 80届高中袁蕴琪 阅读:5952次 |
|
值母校校庆之际,有幸收到前班主任汪正彦先生的邀请信,并让我写一篇纪念文章。惭愧的是,在外十五年有余,中文水平是越来越差。现在与家人联系,不是电话就是email,已有好长时间没有写中文了,如有用字不当,语法不通之处,请各位老师,学弟学妹们多多包涵。 算起来,自80年夏天离开一中,已经有24 年了。我的中学经历大多数不是忘了就是记忆模糊,唯一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的晚自修。我就说说晚自修的经历吧。 我们那时的学校生活与现在比,可是大不一样。你们的生活要比我们那时要丰富的多。我们那时没有email,没有游戏机,更没有网上聊天室。电视机也不是每家都有,同学中没有爸爸是老板,家产上万,或者中学毕业就准备出国的。我们那时唯一不缺的是老师学生的一片热情向上的干劲。或许是那时生活简单,可以分心的地方少,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了。学生一股劲争取上大学,老师一股劲争取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我们80届是一中划分成重点中学后考进来的第一批学生,所以对老师们来说,我们是第一批经过涮洗,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能考进一中,荣誉不小,压力也不小。考大学是那时的唯一目标。高中两年,每天晚上每个教室都是灯火辉煌。几乎所有高中班的学生都在学校里。这就是我们的晚自修。好象学校也没有规定每个学生都要来,但我们吃过晚饭都是自觉地来到学校。不仅学生来,老师们也几乎天天来,尤其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汪正彦、物理老师周锦华和化学老师叶珏芳,他们之间还为争取晚自修时间暗自较劲。为的就是给我们多补点课。那时没有加班费,也没有校外辅导额外收费之说,老师们都是义务加班,义务付出,精神实在可嘉。想想我们的老师二十年前,也都是正当壮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能够这样将精力、时间全部放在学生身上,靠的就是献身精神。我们有时老同学碰头,说起最多的也是晚自修的情景。我们老同学中,无论是在国外的,还是留在国内的,大多数都干得不错,这除了环境和机遇外,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归于一中老师们在我们身上付出的心血。 中学毕业后,我先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又到上海计算机研究所念硕士。硕士毕业后,又回到复旦计算机系,成为计算机系恢复招收博士后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可惜的是那时国内机会还不多,我在89年夏天离开复旦到了加拿大,后又来到美国。我现在在西雅图美国微软公司财政管理软件部门任项目经理。西雅图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不过,生活在国外,最想念的还是国内的父母、老师、朋友和上海的好吃东西。所以还是常常回来看看亲朋好友,看看家乡,顺便解解馋。 最后,祝一中百年校庆圆满成功! (编者注:袁蕴琪,我校80届高中毕业生。当年高考获松江县理科总分第一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