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教学研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园丁礼赞 > 教师个人网站 > 区首席教师工作室 > 陈海光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室 > 教学研究 >> 正文
《电磁感应现象》课例反思
更新时间:2009/11/11  作者:上海市松江二中物理组 朱红兵  阅读:3356次  
  
《面向二十一世纪上海市中学物理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对中学物理教育的功能概括为“上海市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物理教育,应以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通过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体验、认识和应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过程”。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逐步推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通过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活动课,以及改革教学内容等措施,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和开发个性潜能的途径。最近上海又开始启动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和实践性,扭转“传递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促使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相结合。现在就结合高二物理教材《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课的教学,就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在《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课中,教材着重从实验结论推导出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我在教学中,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和规律时都给出相应的四个学生探索实验,然而单靠这些实验还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我配合教材内容的需要,设计了许多演示实验和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为了使学生看得清楚,我使用了大型演示用电流表和微型信号放大器,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透过表象观察实质,我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演示了条形磁铁的插和拔、电键的开和闭、滑动变阻器滑动头在移动时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演示实验,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要点得到了直观的显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印象加深,对所学知识记得牢,掌握得好。同时,我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用设问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演示电磁感应现象时,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在插入条形磁铁前,师:线圈中有无电流?
生:没有。
师:那我插入条形磁铁了。
生:有电流了。
师:噢,我再做一次,大家仔细观察,到底有没有电流,什么情况下有。
生: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时有电流,且指针偏转的方向不同,插入以后不动或拔出以后无电流。
通过这样的设问,以培养学生勤观察、细观察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索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更是激发了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很重要。“启发思维”具体地说就是利用实验点拨、设问点拨、讨论点拨等启发式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点拨”。“点拨”的特点就在于能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学生正确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的能力因素,利用适当的方法去“点拨”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解了电能产生磁的现象以后,我问:“既然电能产生磁,反过来磁能不能产生电呢?”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以后,使学生有深刻理解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我根据控制论中的“小步子原则”,设计了一系列引导学生比较现象、探索规律的设问。教学流程如下:
(1、)有哪些方法可利用现有的仪器得到磁场?
(2、)你有哪些具体办法可使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3、)从这些现象中找出共同点。
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恰当的水平上保持活跃。在得出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这样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用归纳法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得出感应电流条件磁通量变化的结论以后,我又用演绎法推导出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是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含义。
掌握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认为在教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变式练习是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较好途径。在这一课的课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道练习题目:
(1、)电键的开和闭,判断中有无感应电流。
(2、)矩形线框向上或向下运动,判断线框中有无感应电流。
(3、)磁铁插入线圈,判断中有无感应电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应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来判断现象,同时也为以后课程的学习埋下伏笔,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能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掌握知识技能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但它仅仅是低层次的目标。而能力培养最终还应落实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如何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素质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1.2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