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实践展示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园丁礼赞 > 教师个人网站 > 区首席教师工作室 > 周菊妹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室 > 实践展示课 >> 正文
《无韵之离骚》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09/1/7  作者:松江一中 曹会英  阅读:9748次  
《无韵之离骚》
    
教材分析:
《无韵之离骚》是上海试用本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书评单元,其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书评这种文体的特点,了解书评的一般写法,了解书评在课外阅读的作用。选择《无韵之离骚》作为单元教学的定篇,我以为,这篇文章在写作构思、写作流程上很能彰显书评的文体特点,而且这是一篇从写作技巧角度评析书籍的书评,而学生比较熟悉的书评一般是从内容角度来评析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对书评的了解会更全面。
学情分析:
《无韵之离骚》授课对象是上海松江新桥高中,这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我现在任教的松江一中区及重点中学学生素质有所降低。因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非常了解,我确定了两个知识性较强的教学目标,一个是了解司马迁“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奇特笔法,这是就文本本身内容确立的目标,一个是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书评的一般写法,这是从单元文本组成确立的一个目标,然后在两个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例证通过“深沉情感”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司马迁人格的伟大。
课前准备:
了解司马迁生平;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
对文本的仔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了解这篇书评的写作思路;
2、领会司马迁“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奇特笔法
教学重点:
领会太史公“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奇特笔法
教学难点:
分析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领会“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笔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与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在大家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读过很多课外书籍,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作品是什么?
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对作品的评价吗?
能结合作品举一个例子,来印证你的这个评价吗?
2、刚才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你出色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口头作文——关于《》的书评。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无韵之离骚》的学习,探究一下书评通常的写作方法。
(二)解题
1、名句填空:“无韵之离骚”的上一句是——?(史家之绝唱)
这是哪位作家针对哪部作品的评价?(鲁迅,《史记》)
这个评价上下两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评价了《史记》?(史学价值、文学价值)
2、本文标题有正标题和副标题组成,你能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吗?
①作者资中筠以“无韵之离骚”为题,说明她是针对《史记》的文学价值展开评议的;
②副标题“太史公笔法小议”告诉我们作者点评的不是《史记》的内容,而是太史公的写作艺术手法。
教师写作方法明示①:
要写好一篇书评,首要的任务是选好写作的角度,也就是写作的切入点。一般情况下,有三种角度:一种是关于作品内容的点评,一种是关于作品艺术特色的点评,第三种是兼顾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点评。
 
(三)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1、刚才请大家交流阅读时,要求你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对阅读作品的总得评价,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段,看作者资中筠使用怎样一个词来表达她对《史记》的总的评价?
①齐读
②交流
③教师补充:“奇气”一词是作者借鉴了苏辙的说法,原句是这样的: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2、“奇气”是苏辙对司马迁《史记》的内容风格的总的评价,作者又是怎样从写作“笔法”来诠释“奇气”的内涵呢?下面再来研读第二小节:
①一个学生诵读
②学生交流“奇气”的内涵
③品读几个重要的关联词语的作用,并扣住“笔法”对相关语句加以概括:
不仅在于——简练
也不仅在于——人物生动
尤其在于——用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
作用:①交代了“奇气“的内涵
      ②强调了本文写作主旨所在用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
3、作者在提出这样观点之后,下面就需要结合《史记》一些章节的写作分析来加以论证了——例证,第三小节作者首先生声明《李将军列传》是“用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典型例子,大家迅速浏览3小节以后的内容,看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例证?
《李将军列传》、《孝武本纪》、《项羽本纪》
4、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这篇书评的写作流程
教师写作方法明示②:
在确立了书评的写作角度之后,要为即将写作的书评构思一个写作提纲,确定写作思路:首先,要明确自己对评析作品的看法观点;其次,要选择作品典型章节内容作为例子来印证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最后,总结概括全文。
 
(四)局部鉴赏:通过《李将军列传》例子语言赏析,具体了解太史公“用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写作技巧。
1、引导学生简析全文的16段,即《项羽本纪》这个例证,让学生具体了解“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的写作特点
①齐读
②思考:司马迁对项羽的情感是怎样的?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③简单交流:
通常是“胜者王侯败者贼”,而司马迁将他写成了“悲壮的英雄”;项羽没有做成天子,可司马迁将他放入“本纪”写天子的体例中,从而含蓄表达了自己对项羽的敬仰。
2、、迅速浏览3-4小节,通过关键词语的体味,把握司马迁对李广的情感态度:
①浏览
②关键词交流:
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廉洁朴实、身先士卒、
赞叹、爱戴、畏惧、怀念
        坎坷、凄凉悲惨
——“可敬可爱”、惋惜、同情、不平
3、作者在下文引述了李广一生所经历的主要事件,请大家浏览5——13小节,进行小组交流,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够体现司马迁对李广的这种复杂的情感?
①指出相关语段
②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
(注意追问:语段所引发的你的情感,是太史公直接告诉你的吗?他用什么方法打动了你?)
第一次:勇敢    不公正待遇 
第二次:智勇双全    不公正待遇
第三次:英雄气概 与“当斩、赎为庶人”的不公正待遇
最后一次:渴望杀敌报国与“引刀自刭”的悲惨结局
后代李凌“何其相似乃尔”的命运
后世家门“为人不耻”悲剧败落
③在多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明晰:
“处处使他的英雄事迹和他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自然形成对比”,从而克制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调动了我们读者情感。
教师写作方法明示③
在选择例子证明观点的过程中,要确保所选例证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要在引述材料的基础上加以评析,。
 
(五)整体把握分析三个例子在证明作者看法(观点)的不同作用
1、研读15小节——《孝武本纪》《李将军列传》
(1)齐声诵读15小节,寻找关键词语,看《孝武本纪》《李将军列传》两个传记是用怎样的方法“含蓄克制地表达深沉丰富的情感”?
(2)交流: 《孝武本纪》用独特的“省略”来表达或同情不平、或怨怼情感。
2、研读16小节最简单的例子——《项羽本纪》
结合p22注释⑥,通过对《史记》体例的介绍,可以看出太史公是用破坏体例的方式来含蓄表达对项羽的赞颂敬仰、尊重史实、“不以成败论英雄”史学观。
教师写作方法明示④:
所选择的多个例子要注意从不同侧面印证自己观点。
 
(六)在总结以上书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回归第一段:
①以上写作方法基本上属于写作技巧方面的,要真正写好一篇书评,最关键的是什么?(角度)
再次阅读全文第一段。
②作者写作这篇书评之前,经历了怎样过程?
③交流
第一:对经典的反复阅读
第二: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品
 
(七):作业
1、探究文本中《孝武本纪》例证,看太史公是怎样“用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
2、课外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进一步体味理解太史公“用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
 
教后感:
上《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感悟颇多,我只谈一得一失两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准确独到
《无韵之离骚》是上海试用本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书评单元,其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书评这种文体的特点,了解书评的一般写法,了解书评在课外阅读的作用。选择《无韵之离骚》作为单元教学的定篇,我以为,这篇文章在写作构思、写作流程上很能彰显书评的文体特点,而且这是一篇从写作技巧角度评析书籍的书评,而学生比较熟悉的书评一般是从内容角度来评析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对书评的了解会更全面。
《无韵之离骚》授课对象是上海松江新桥高中,这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我现在任教的松江一中区及重点中学学生素质有所降低。因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是非常了解,我确定了两个知识性较强的教学目标,一个是了解司马迁“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奇特笔法,这是就文本本身内容确立的目标,一个是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书评的一般写法,这是从单元文本组成确立的一个目标,然后在两个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力争通过“深沉情感”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司马迁人格的伟大。
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而
且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这个原本非常难懂的文本阅读,也大致了解的书评这一文体的基本写作流程和内容结构安排。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失清晰
    本次教学,让我感悟颇深的是语文教学专家的评点。应该说,在公开课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师往往是非常重视、颇费斟酌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人往往会忽视教学目标的表述,听课教师也往往更关注课堂本身,而忽视对授课教师有关教学目标的表述,在许多人脑海中往往也不是非常重视,但其实教学目标的表述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韵之离骚》一文的教学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其中“领会司马迁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奇特笔法”这一教学目标的表述就存在表述不准确的一面,“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奇特笔法”是作者资中筠阅读《史记》之后的个人观点,不属于司马迁,所以这个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应为“领会作者资中筠的观点——司马迁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奇特笔法”,虽然表面上看只是“奇特笔法”从属关系的转换,本质上是教师在文本研读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忽视抑或是不够准确,而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准确把握。
    另外,就是我对教学难点的表述“分析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领会‘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憎’的笔法特点”,“分析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这一句的准确表述是“分析作者选择的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原来表述一方面有歧义,有的人也许会误会下面的教学是安排学生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教学目标的表述不清晰,也导致我的教学有些偏离教学主线。
    以上是我教学《无韵之离骚》的两个教学心得。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6.11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