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与共和国同成长-校友风采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校友家园 > 与共和国同成长-校友风采展 >> 正文
被国际乒联嘉奖的世界第一人
更新时间:2009/11/17  作者:松江报 记者 刘红  阅读:5555次  
  引子:
  这是一位特别平易近人的世界乒坛大腕,国际体坛一位重量级人物:2008北京残奥会乒乓球比赛裁判长,受国际乒联嘉奖的第一位国际裁判长,国内乒坛四大知名裁判,首位入选国家级名师的体育教授,多种乒乓球教学书籍的著作人……而将这众多荣誉集于一身的上海交大博导、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0位科教精英,大名叫孙麒麟,是一位从千年古城松江走向世界的松江人。
  乒乓球拍定下人生方向
  1949年,孙麒麟出身在松江县城的一个工人家庭。作为“独苗”的他,从小就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那时候,他喜欢运动,成天蹦蹦跳跳,嚷嚷着要当运动员。进入小学后,他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有突出表现,而且在运动天赋上也慢慢表现出来。疼爱孩子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好动的性格,特意在小学二年级时为他买了一块乒乓球拍,希望他在课余时间时能够多锻炼身体。而令家人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块乒乓球拍,给孙麒麟定下了人生走向,造就了一位乒乓球项目国际裁判长。
  在孙麒麟教授的记忆中,这块乒乓球拍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欢乐。“那个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乒乓球拍在当时可算是奢侈品。” 孙麒麟说:“每天都有许多同学围着我转,期待放学后能和我一起练打乒乓球。”
  在采访的过程中,孙教授还多次提到了松江县少年宫,因为那里不仅是他乒乓球生涯起步的地方,还给了他许多参加比赛的机会。“那时候少年宫经常有乒乓球比赛,少年组的冠军基本上都被我收入囊中。”孙麒麟笑着回忆道。
  1964年,15岁的孙麒麟开始在乒乓球项目上崭露头角,在上海市第四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使用直板快攻打法的他获得郊区组冠军。但令一心想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他没想到的是,上海市队的召唤一直没有传来。1968年,他高中毕业,来到松江城北公社插队落户,当了一名知青。在4年的知青生涯中,他一直没有舍弃自己钟爱的乒乓球运动,经常教农民打球和读书,口碑甚好,多次被评为“五好社员”。1972年,在公社领导的极力推荐下,孙麒麟被北京体育学院录取,成为了一名大学生。197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成了交大体育系的一名教师。
  
  受国际乒联嘉奖的第一裁判
  在今年年初的第49届世乒赛结束后不久,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在广州举行特别会议,授予孙麒麟教授和中国女乒原总教练张燮林特别贡献奖,以表彰他们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孙麒麟是获得这一嘉奖的世界裁判第一人。
  而在这个“第一人”荣誉之前,孙麒麟教授所获的荣誉也不胜枚举。在2004年,新华社《瞭望》杂志出过一期特辑,名为“中国的脊梁”。书中记载了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近500位科教精英的风采,已升任上海交大体育系主任的孙麒麟教授是收录这本特辑唯一一位体育教育专家。2006年,在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上,孙麒麟教授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体育教育专家。
  在国际乒坛赛场上,孙麒麟教授也是担任国际裁判工作无数,仅在世界级大赛上,他就执法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本届北京奥运会,此外还有6次世界锦标赛和8次世界杯赛,其中有8次担任总裁判长、4次担任副总裁判长。
  在上世纪80年代,孙麒麟曾连续三年、每年三个月担任中国青少年集训队的领导小组成员兼教练,为培养中国乒乓球后备力量尽心尽力,在他当年的集训队员中就有在以后世界乒乓球大赛中屡屡取得世界冠军的邓亚萍和邬娜。
  令孙麒麟教授骄傲的还有,他不仅在现场观看了上世纪70年代被称作“小球推动大球”的中美乒乓球对抗赛,还亲眼目睹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萨马兰奇主席在颁奖时对邓亚萍的那个“深情一吻”。“我当时就在领奖台的边上,”孙教授高兴的说,“现在回想起来都特别激动。”最令孙麒麟津津乐道的是,国家的四代主要领导人他都有过近距离的接触。“除了没和毛主席握过手外,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我都有幸被接见过。”
  
  两次从政机会均被放弃
  从1974年毕业进入上海交大至今,孙麒麟教授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了34年。如今身为中国乒乓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公体学科组组长、上海交大体育系主任的他总是很忙。为准备这次采访,记者曾约过多次,最后接受本报采访也是孙教授在送走了几批市级媒体的客人后,特意挤出来的时间。“前几天刚从北京回来,明天早上便要赶赴北京安排残奥会的乒乓球裁判工作。”
  在第一线执教那么多年,孙麒麟获奖无数: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和2005年,孙麒麟又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奖和“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这是“宝钢基金”设立十多年来第一次将体育学科列入评选范围。如此光辉的履历,自然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在孙麒麟教授的记忆中,他曾经有过多次离开交大升职的机会,但都因为自己舍不下体育教育这块阵地而放弃。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不久,市政府需要物色一位懂体育的领导干部,一眼便看中了年轻有为的孙麒麟。“那时候我们校长不愿意放我,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也确实舍不得这个工作,也就放弃了这个机会。”
  这次机会之后,孙麒麟教授还有一个升职机会,那就是调去上海体育学院担任副院长,但最终还是同样被他放弃了。无独有偶。浙江省也曾提供过一个从政的机会,最后也被孙麒麟教授以“离家较远,有所不便”给搪塞了过去。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机会之前,孙教授还曾创下过两项“纪录”,一是全国最年轻的重点大学体育系主任,二是全国体育教育系统最年轻正教授,创下这两项“纪录”时,他才43岁。
  
  重心开始偏向弱势群体
  身为乒乓球国际裁判长,孙麒麟接触的多是王励勤、张怡宁这样的世界一流乒乓球运动员。这两年,他却将重心转向关注残疾人运动事业上。在残奥会上,他看到运动员将球拍绑在残缺的手臂上,或坐在轮椅上艰难的进行比赛,尤其是在执法过2007年上海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孙麒麟教授的这一愿望便更加强烈。
  “我的身心都被震撼了。”孙麒麟说,“任何一个项目中,残疾运动员们要完成规定动作,要完成比赛进程,要创造出这样的成绩都必须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多于常人十倍、百倍的艰辛与努力,我觉得这才是真正超越生命,超越自我!”
  在眼下正进行的北京残奥会乒乓球项目中,孙麒麟与国际乒联裁判长委员会主席之一、香港的梁韵妍共同负责本届残奥会乒乓球比赛的裁判长工作。
  
  心存一个最大的心愿
  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孙麒麟参与主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乒乓球竞赛规则》,编译了《国际乒联国际裁判长守则》、《国际乒联国际竞赛官员守则》,为我国以及世界的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这还不足以令孙教授满足。孙麒麟告诉记者,他目前最大的愿望已经不是培养接班人和打造校园体育网,而是抽出时间来写一本在国际上发行的乒乓球教学书籍。“中国有最好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那为什么国际上有关乒乓球教学的书籍,还是要使用国外的版本呢?”孙麒麟说,“所以我希望能和国内的一些专家们一起,写出几本高水平的乒乓球教学书籍,然后翻译成多国的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23.44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