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走访老革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校园文化 > 专题活动 > 走访老革命 >> 正文
走访老革命,颂扬红色情
更新时间:2008/5/27  作者:松江一中 高二(1)班团支部  阅读:14779次  
 
 
    我们所走访的老革命叫曹鑑,老人今年已93岁高龄,可仍是一番精神气。见我们走访,很是热情与欢迎。老干部局对老人事迹的评价是“决胜于敌人营垒之中”,对此,我们很是感兴趣,老人便于我们津津乐道起这一段历史。
    当时是40年代,抗日战争已打得红红火火,而老人所在的苏中地区,战略上可谓是一个要地。当时日军及伪军部驻守于苏中地区一名为新华城的 “水网城”中。有着一个师的兵力,所谓的“水网城”据老人所说,那是在地市外围人工加凿出湖泊,犹如古时候守城是城市周围的护城河。当时老人担任侦查工作,利用当时所捕获的俘虏关系,成功潜入城中一俘虏亲属家中,深居简出,通过关系对象所采集,提供的情报,探察敌人军队所处的地形逐渐完善出一幅关系军事成败的地形图来。
    至于攻打该城时,敌军蜷缩于城内,利用该城为一个水网城的优势,死守该城,且单弱充足,装备精良,意在拖垮抗日军民,延缓当时的局势,以待援军的到来。而当时我军装备确是不堪入目,最为先进的武器竟是敌人人手一份的破击炮。而面对这座易守难攻的城。老人及其战友们,充分动用智慧,利用浸水棉大衣等物,硬是扛着敌方炮火,寻找突破口,攻下此城。
    在这一战中,老人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侦查员,老人深入敌方内部,在困难条件下绘出地形图,找出突破口。这种功绩,自是令人敬仰,而更可贵的在于,老人所具备的精神,那是一种甘于寂寞,大智大勇,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不计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红色情怀,正是该我们学习与弘扬的。
    老人是值得令我们敬佩的,面对日军死死守着的城池,老人充分发挥其智慧努力地寻找突破口。老人那种为革命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可谓是可歌可泣。我们应向老人学习,充分开动我们的脑筋,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试问,老人再当初那样严峻的条件下都可以寻找到突破口,何况是我们呢?
    面对未来,我们应谨记历史,并以老革命的光荣传统中拾得最精华的东西传承下去。
 
党指向哪里,我就奔向那里
              高二(3)班团支部      严梅君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与明媚的阳光一同到来的是我们与革命老人贾心敬贾爷爷的访谈,有个知名的学者评价80后是最缺少感悟,缺少人生经历的一代人,那么,我们此行也可以说是一种追寻,追寻我们所缺少的,追寻我们所需要的,追寻我们没有经历过的革命的热情。
贾心敬老人:1926年11月出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受到革命的号召,贾爷爷十几岁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多次从事粮食工作,在这期间曾因出色的工作立过三等功,后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解放后,为松江地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文化革命期间出色地完成了解决松江地区严重的两派思想的难题,后任副县长。不断努力于松江的工业文化建设,现任松江的县政府离休党支书。
今年82岁的贾心敬老人虽然身体不适,有慢性的支气管炎伴有哮喘,但是,当我们问及抗战时的情况的时候,老人家的眼能够焕发着光芒,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讲述他的革命故事。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抗战,可是从老人的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艰苦并快乐着的时代。无法想像的艰苦中,他们一路走来,艰难与困苦在革命精神的面前低下头来,就想贾爷爷说的:现在想来怎么也承受不了的艰苦,那时却快乐地度过了。
抗战后期,贾爷爷曾在胶东公校就读,那时在学校里,语数外都不是最主要的,政治的学习始终被摆在第一位,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教师在森林里,没有书,只能用讲义夹,粮食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还要自己磨粉。过着半军事化的生活,甚至连厕所也是个问题,学习主要以讨论为主,据贾爷爷回忆,当时他们讨论有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后,国共两党能否合作的问题,当时有一位同学打了一个比方,他说:一个杯子如果被打碎了,可以重塑,可是它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革命的智慧,令人折服。后来在实践中,他们不断寻求救国之道,老人始终坚信“实践出真知”。
在说到渡江战役的时候,老人的眼中焕发出神采,他说:说来你们可能不相信,当时渡江战役,共产党是一路以山东“走“过来的。碰到水路,是老百姓驾着自家的小船,一船一船把我们的战士载过河的,过河时,日军的飞机还在低飞轰炸,许多同志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牺牲的,说到这里,贾爷爷顿了顿,或许是想到死去的同志,仍忍不住伤感吧!所有革命者之间都有着亲如一家的感情,面对同志的牺牲,怎能不令人伤感?
文革后,贾爷爷始终把自己的心思放在松江的建设上,在担任松江县副县长期间,他带领松江的农业发展,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求,还有余粮用于输出,使松江成为农业大县,后又参与了松江的工业化建设,贾爷爷还谦虚的说:这是大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结果。
现在退休在家的贾爷爷生活十分丰富,经常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如国画,书法,唱歌,下棋等。来了兴致,我们还跟贾爷爷对弈了两局,贾爷爷的亲切让我们很轻松。
贾爷爷说他一直遵循着四条原则:
一.要坚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二.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要坚持学习科学知识,与时俱进。
四.要坚持劳有所为,发挥余热。
这是一个革命者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恪守的行为准则。此行让我们收益匪浅。
 
 
那段岁月
高二(2)班团支部
第一次见到张志全老人时,完全感觉不到他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姿态,从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当年的疾苦,看到的只是军人屹立不倒的军魂。
    和老人的交谈在小雨淅淅沥沥的陪衬下开始了。老人对我们很关心,在嘘寒问暖的同时,开始了他的讲述。
   二十岁的他,离开家乡父母,毅然参加了中国解放军,在解放上海这场战役中,跟随第四野战军一路从山东徒步来到上海。这期间,他们晚上训练,白天行军,几乎没有睡觉休息的时间。加上身上所背的行李有将近15斤之重,很多战士只能放弃保暖的棉衣,被子,挡风遮雨的雨伞,斗笠等。当年的4月20日前后,中国解放军成功的渡过长江,沿着长江一路南下,直奔杭州。这段路途并没有战士们想象的那么好走。江南多雨湿润,当时没有水泥路。一路上泥泞不堪不说,国民党的军队派了战斗机对老人所在的军队连番轰炸,当时军队中的战士平均年龄只有24-25岁,其中还有两个女战士,更多的是渡江前和渡江后由于体力透支等原因生病的伤员。在从松江到达嘉兴的那个晚上,老人所在的军队已经没有了几乎所有的东西。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当时石湖荡铁路以及枫泾铁路都被国民党军队炸毁,唯一的“公路”也被炸得千疮百孔,后援部队上不来也就没有了粮食的补给。一天要走四五十公里的战士们,只能靠一些米汤,野菜等补充体力。
   不过这段艰苦的岁月很快随着上海以及中国的解放过去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人跟随南下干部大队三大队五中队留在松江工作,这支部队中有一百多人,平均十人左右接管一个区或县,当时国民党原有的政府中有人留在办事处,于是,解放军们在区,县里个成立了办事处,开始了新一轮艰苦的工作。老人在其中的亭林工作。一九四九年后,城市逐渐扩张,工作对象也有所改变,由于之前国民党有所丑化中国共产党,所以开始的工作主要以宣传党的风貌纲领,讲述中央的领导,开学习党的知识的大会听取中央报告为主。当时的军规依旧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战士们始终相信,群众是善良的,只要宣传做得好,群众就会支持,办事处的工作就可以顺利的开展。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办事处的军人们始终不愿意接受民众所送来的粮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肿以及营养不良。办事处清廉的作风给刚刚脱离苦海的群众留下了深刻并且良好的印象。
    虽然办事处得到了民众的肯定,但当时成群的土匪给老人以及办事处的其他留守干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那群土匪猖獗得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张泽这一带尤其猖狂。一次在村落里遇见七八个带有枪支的匪徒,有多年作战经验地张志全老人,并没有鲁莽的冲上去,而是观察敌情,并联系了后援部队,成功的剿灭了这群匪徒。但在这场战斗中,与老人一起共事的王组织委员关荣牺牲。
    当时局势混乱,国民党的特务在城区中也很多,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就发动了剿匪肃特的行动,直到文革前后。在四清运动中,老人受到了批斗,但老人并没有因此消沉,报以乐观向上的心情坚持了下来。
    文革后的张志全老人,仍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区里的文书,党委书记,第一代团委书记等等,都做得得心应手。一丝不苟得做到退休。
    退休后的张志全老人并没有闲下来,他始终牢记着要为人民服务一生。九零年离休之后,在公社里同样共做的很愉快。现在老人仍然说: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正巧符合我们团支部的工作宗旨。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与老人的谈话结束了,老人最后感慨地说:孩子们,祖国的落后已经过去,希望你们健康成长,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面的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们肃然起敬。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拥有了如此安定的生活。我们深深的向你们鞠躬,感谢你们,最英勇最强大最可爱的军人!
 
 
访红军战士,承红军精神
             实践部:费悠婷、高二(3)班团支部
清明节前一天,也就是4月5日上午九点,天阴沉沉的,魏姝芸、王贤智和我代表实践部探望采访了红军战士孙晋科,路上我们自费买了些水果,满心期待地见到了孙爷爷。
孙晋科爷爷一脸慈祥地招待我们。环顾四周,这间简朴的房子里没有富丽堂皇的家具,没有崭新的墙面、地板,更没有一些现代化的家电,但有的确实孙爷爷一份对革命事业的崇高热情,其所谓“陋室不陋”!
孙爷爷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1940年,15岁年少的他见证了日本军的暴行。他满怀愤恨地回忆道:“那时都是铁道游击队打游击仗。村里凡是强壮的男丁都参军了,剩下些妇女和小孩,后果不言而喻。当游击队到别处击战时,日军便奸杀抢夺,无恶不作。有次一队日本军追着殴打三、四十个妇女,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伸出正义之手。”大概在此时,他便萌生了参军的愿望。终于在1940年7月,孙爷爷参加了山东省运河支队,进入了文工团。文工团是一个为军人表演的团体,看来孙爷爷应该是能歌善舞、活泼开朗的吧!说到这,我们笑着问:“那您还记得当时唱过什么歌?”孙老也笑了笑,说:“那时侯啊,我们什么歌都唱,都是革命的老歌曲,像《黄河颂》之类的!”参军路上,孙老尽心尽职。
或许我们会认为当兵的人不学习也无所谓似的,可是我们错了,孙老讲起他参军时的学习生活:当时部队也要学知识,学文化也有专门的文化教员。学的是《三字经》之类的中国古典书。他笑着称为“老古书”。当时还是用毛笔来写字的呢!更惊讶的是:那时还要考试,当兵在体力上消耗了很大,可是,在辛苦之余,还忘不了学习,孙老便说:“学习也很重要,不能光打仗而没有文化。”我们点了点头。是的,一个国家的传承不能仅靠武力,文化也是国家兴衰之本。孙老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现在孩子读书是很苦的,不象我们那时,可是现在孩子又是幸福的,生活在和平年代。所以,你们要好好学习。”是呀,我们有时真的“生在福中不知福”,原来和平是多么的美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我们不能辜负他们。
此外,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孙老的一句经典语录:“人活在世上,一不能偷偷摸摸,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据知情人透露:孙老从不用自己的权利帮亲人干这干那,也不准别人给自己优待;他每天坚持听新闻,所有国家大事都了如指掌!是的,孙老一生都在演绎这句话:不偷偷摸摸,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我想这便是崇高的红军精神,是一位革命家对革命的忠贞不渝和满腔热血。
结束了访问,我们还意犹未尽,便陪同孙爷爷在外面散步。他稳健的步伐,和蔼的笑容,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的确,他不愁吃,不愁穿,两个儿子前途似锦。但我还是看到了老人丧妻后的寂寞生活。再次把孙老送回家,我们不舍地道别,相约下次再一同去拜访。对于这位尊敬的爷爷,我们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并希望他能安享晚年。
在回去的路上,久久不能忘怀孙爷爷这一革命老前辈,他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长征路上,红军精神亘古不变!
                      
 
回忆上海解放之战
姚晓婷 陈蔚玲 严文静
庄杰,出生于1930年,江苏四阳人。1949年从军,在部队学医,后分配到第三野战军士兵团八十五师医疗队,参加了上海解放战争,亲身经历了解放过程。1960年起在重庆大学进行了三年的大学学习,之后被分派到昆山工作,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在昆山建了一间中医院,如今这家医院已经是年进亿元,成了全国重点医院。他爱好看报,每天坚持阅读七份报纸,关心国家时事政治。性格开朗,面目和善,从他那洪亮的嗓音和坐时挺直的腰板,依稀看见他曾经的戎马岁月。
初见庄爷爷就见他随身带着一个大袋子,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率直地说:“说真的,当时我才二十岁左右,对于上海解放之战的很多事情当时都不甚清楚,很多都是后来从报纸,或是战友口中得知的,不过,我会将我所知道的事情都讲述给你们听,你们想从那里开始了解呢?”
我们顿时被庄爷爷身上的直率和坚定的话语所感染,原本稍显拘谨的气氛也随之热络起来。
庄爷爷先从渡江战役开始说起:“当时在渡江战役前,共产党和国民党谈判,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张志中等人在北京谈判,7—8人留了下来。4月20日,谈判结束,双方签字。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其实,所谓的渡江战役,共产党只开了一炮,真的算是不费吹灰之力,当时共产党派了一个师级干部去国民党炮军司令部内部,使得国民党的内部大乱,他们的炮军司令部就不起作用了,减少了很多渡江的阻挠,也少了很多牺牲。”而后,庄爷爷又坚定地说道:“当然,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能渡过江!”
我被庄爷爷的一身凌然正气所震撼,紧接着就问:“那渡江成功后呢?”
庄爷爷语露欣喜地说:“当时敌人开了一炮后,共产党在中央的支持下,加强进攻,解放了无锡,又用了一个晚上解放了苏州,在此战役中,国民党共损失60多万人。当时国民党有800万,而共产党才100多万,等于是7个打1个,可由于国民党内部腐败,人心都散了,即使有美式装备,但他们的王牌军最终也被消灭了!”庄爷爷又特别反复提到:“当时毛主席说:‘伤掉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他伸出干瘪但坚挺的手掌,不断地在手指处比划着,神情激动并且是那么地自豪:“那时的国民党元气大伤,导致战争失败。就这样,我们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的确,正是因为当时共产党人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能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
这时,庄爷爷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感慨道:“当时,我们的装备真的是和敌军不能比的呀!国民党有美式装备,而1931年的时候,日本人在东北搞兵工厂,装备是非常先进的,相比较一下,我们只有在太行山上有一个小规模的兵工厂。所以,我们当时用的装备有相当一部分是日本投降后留下的。那时还有人就坚持说:“我们没枪,就从日本人手里抢过来!”
呵!这是何等的豪情壮语!从庄爷爷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誓死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
“爷爷,上海不是离苏州很近吗?苏州解放了,那上海的局势是不是也应该有所缓和呢?”
“并没有,当时美军还不愿意放手上海。”庄爷爷娓娓道来:“4月21日,我们军团和第二野战军到达上海。5月12日的时候,我们军团的九、十兵团向吴淞守敌发起了进攻。敌人在舰炮和飞机的支援下,实行反扑,我们的伤亡很大。到了15日,当时的指挥官粟裕指示部队改进战术,采用锥形队形,先打开几个缺口,再趁机向敌人的阵地插入。敌人被迫从市区调来3个军来增援,市区就空虚了。18日的时候,粟裕根据敌情变化,向中央建议 ‘从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得到批准后,粟裕加快了向上海市区攻击的部署。然后到了23日的晚上,我们军团的各部从四面八方向上海守敌发起了总攻。经过一日两夜激战,攻入上海市区的部队已经占领了苏州河以南地区。这时,国民党靠着北岸高大建筑物还在作挣扎,严密封锁了苏州河面,进攻部队纷纷要求解除不准使用重炮轰击的禁令。粟裕再次下令部队严守纪律,强调这些财产是属于人民的,决不能因为一时感情冲动而毁于一旦。进攻部队为此还专门召开党委紧急会议统一认识。随后,各部队一方面改变战术手段,利用夜晚从西郊涉水过河,迂回到敌人的后方,另一方面与上海地下党配合,加强政治攻势。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敌人刘昌义部下的4万人投诚,苏州河防线也终于突破了……”
“5月27日,上海完全解放,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庄爷爷感叹道:“那时候的我还懵懵懂懂,都是跟着大部队走,在抵达上海之前,心想要是我们军团能到大上海兜一圈,看看上海是怎样的,就心满意足了,可惜,后来我们师就撤出了上海,之后回到上海,已经是战后几年的事了。”
我见到庄爷爷的眼角湿润润的,他顿了顿,若有所思的样子:“解放上海之战是胜利了,但我们还是有17000名同志伤亡,9800名同志阵亡,那时国民党许多人都躲在房子里,朝我们的同志放冷枪,我亲眼看到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同志倒下……”
庄爷爷拭了拭眼角。我们顿时肃然起敬,应该为那些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深深地鞠一躬。
为了使庄爷爷不那么感伤,我便转移了话题,问道:“那时在部队的生活应该很艰辛吧?”
庄爷爷笑了:“当时的生活跟现在是没法比的,在渡江前,部队的补贴才2分钱,相当于现在的200元,在渡江后才增至3分钱。而且在解放上海过程中,我们所在的团从苏州出发,每人带上8双鞋,两个半月步行到了福建,鞋子都磨烂了,也许穿坏的鞋子不止8双吧。”
庄爷爷说的是如此的云淡风轻,但其中的艰辛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我们不禁为他们坚定的毅力所折服。
“爷爷,您在战后还去大学学习啊?”
“是啊,三年时间学了三、四十门课程呢,也算是个大学生啦!当初进部队的时候,我才念到小学五年级。没有知识,是跟不上时代的呀。”
我突然瞥见庄爷爷身边随身带的袋子,里面似乎是厚厚的一沓报纸,一问才知道,这是庄爷爷每天必看的7份报纸,我们都十分吃惊。
爷爷爽朗地说:“活到老学到老嘛。以前没机会学习,现在当然不能浪费这么好的机会。我很关心现在的台湾问题,也很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归。所以我也希望你们现在年轻人能好好学习,将来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为我们美好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
我想,我们会好好努力的。相比庄爷爷孜孜以求地学习,我们对于学习上的一些小小困难就喊苦喊累,真的是惭愧啊。我们是中国的未来,我们承载着希望,未来的世界是大家的,更是我们的,我们肩负着让祖国更加富强的使命。就如庄爷爷所说,我们要快点成长起来,用心去容纳这个世界,并且去发展它!
 
 
光荣与梦想
                   —一位革命战士的峥嵘岁月
                         高二(5)班团支部
清明节在春的怀抱中,悄悄地走来,而我有幸在4.3日与一位老革命战士见面,78岁的许金湘老人在一个多小时中,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革命经历,那是一段关于光荣与梦想的往事。我沉浸在那个动乱时代的烽火连天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许金湘老人于1931年出生,1946年年底,年仅15岁的他便作为山东省最小的战士参军,但是稚气的脸庞却有着最伟大的梦想,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也要保家卫国。随后经历了多场战役,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凇沪战役。
当时许金湘所在部队是33军99师296团一营二连。根据上级命令,他们团于5月16日接替了29军在月浦东南二一·七高地、包家宅、牛角尖的阵地。他们所属的阵地是二一·七高地,作为营的预备队。敌人为确保海上退路,配置了战斗力较强的52军,采取了攻势防御,以死守吴淞、宝山要地。这意味着凇沪战役是一常激烈而残酷的

[1] [2] [3]  下一页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2008“走访老革命 颂扬红色情” 活动总结
    “讲述老革命的故事”活动方案(五四主题活动)
    人生从这里开始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09.3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