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发展规划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 发展规划 >> 正文
上海市松江一中发展纲要
更新时间:2007/9/11  作者:松江一中 校长室  阅读:27217次  
五、学校课程建设
构建“打好学生成材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的学校课程新体系
 
我们认为,学校课程建设就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标准,根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学校发展特点形成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也包括学校设置各种特色科目及选用、增加的特色内容。
学校将依据本校学生在品德、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构建学校课程新体系。因为本计划的第四部分,已经研究了德育课程,所以这里侧重制定为打好学生成材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学校课程新体系的构建方案。
 
(一)在基础型课程中实行“三个强化”计划
1. 在基础型课程中实行“三个强化”计划的指导思想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基础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是全体学生应当很好地全面掌握的。根据本市高考大纲的精神,基础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也是高考的基本内容。因此,学校认为加强基础型课程建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成材必备的知识基础。学校提出“三个强化”的计划。
2. 强化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四大科目
2.1 强化语文科目的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认为,语文科目应以工具性为前提,实现语文的工具性、文学素养性和思想政治性的有机统一。语文科目首先要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并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学素养,从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政治素质。
2.1.1 加强“母语演说和对话”校本教材建设,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是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与历史、政治等教研组合作,发动教师和学生精选、编辑古今中外的著名演说辞和对话记录(以本国为主,国外的是已经翻译成中文的,其中包含了文学性和思想政治性);语言风格应是多样的(如朴实的,幽默的等)。
二是学生应当朗诵、熟记其中一定数量的名篇。
三是根据学校提议的选题,鼓励学生撰写演说辞,在年级和全校举办演说辞写作竞赛和演说比赛,举办学生辩论赛和命题场景对话赛。
2.1.2 加强“母语应用文”校本教材建设,提高学生书面应用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是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与历史、政治等教研组合作,发动教师和学生精选、编辑古今中外的著名书信(家书)、说明文、答谢辞、求学信、求职信、产品推介书、手机短语等。
二是学生应当朗诵、熟记其中一定数量的名篇。
三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理科实验后写实验报告、在文科调查后写调查报告,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并适时举行展览和比赛。
2.1.3 加强名篇、名著校本教材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2.2 强化数学科目的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认为,数学是工具性科目,还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因此,数学科目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应当通过对各种题型的解析,加深学生对各单元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是以数学教研组为主,与物理、化学、生物等教研组合作,发动教师编辑各年级各单元数学应用案例或例题。同时,数学教研组应当编辑各年级各单元的数学题目,提供学生进行解题练习之用。
二是数学教研组应当收集历年高考、学校考试和测验中数学卷中学生的错题,进行错题原因分析,编辑成校本教材,提供学生参考。
2.3 强化英语科目的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认为,英语科目应以工具性为前提,针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普遍问题和困难,在英语应用中强化词汇理解、记忆和使用,掌握语法,理解文章,学会英文写作。
2.3.1 加强英语词汇理解、记忆和使用方法的研究
一是英语教研组应指导教师在每篇课文的教案中,编写本课文中新词汇的理解、记忆和使用方法,然后集中编辑为校本教材。
二是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与英语词汇理解、记忆和使用方法有关的栏目,鼓励学生在校园网上交流词汇理解、记忆和使用方法。然后集中编辑为校本教材。
2.3.2加强“英语演说和会话”校本教材建设,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是英语教研组应发动教师和学生精选、编辑英文原版的著名演说辞和会话记录(其中包含了文学性和思想政治性);语言风格应是多样的(如朴实的,幽默的等)。
二是学生应当朗诵、熟记其中一定数量的名篇。
三是根据学校提议的选题,鼓励学生撰写演说辞,在年级和全校举办演说辞写作竞赛和演说比赛,举办学生辩论赛和命题场景对话赛。
2.3.3 加强“英语应用文”校本教材建设,提高学生英语书面应用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是英语教研组应发动教师和学生精选、编辑英文原版的著名书信、说明文、答谢辞、求学信、求职信、产品推介书、手机短语等。
二是学生应当朗诵、熟记其中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
三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校园网上进行英文书信沟通,并适时举行展览和比赛。
2.3.4 加强科技英语短文的校本教材建设,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科技创新过程。
2.4 强化体育科目的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认为,强身键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与健身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并养成良好的体锻行为习惯,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不少于一小时体锻时间,为学生的终身体育、终身健康奠定基础。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2.4.1上好体育与健身课
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接近100%,学生体育成绩合格率不低于95%。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至少培养对某一体育锻炼项目的爱好。
2.4.2开发校本体育活动项目
继续保持学校田径传统特色,同时大力开发新的特色项目。大力扶植既符合时代节奏又在我校有一定基础的韵律操项目,大力引进群众喜爱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项目。
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竞赛活动。
2.4.3坚持举办大型体育活动
办好4月份的校园运动会和10月份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每学年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两次球类比赛或趣味性体育竞赛。
2.4.4抓好业余训练
认真贯彻“体教结合”精神。办好田径、篮球、足球、乒乓、健身操等项目的运动队,努力提高竞技水平。满足体育特长生的发展需要。
3. 基础型课程中强化“三个联系”的计划
3.1 基础型课程中强化“三个联系”计划的设计思想
所谓“三个联系”,是指将书本知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实验和联系社会实践。在基础型课程中,各科目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书本的、理论的知识。只有将它们有机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与理科的实验相联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才能够有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3.2 基础型课程中强化“三个联系”计划的实施要求
3.2.1 各教研组应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积累日常生活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重视和精心设计实验课;指导教师在备课中,对凡需要和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和实验内容的,都应当编写生活案例、社会实践案例和实验案例。在此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编写案例式校本教学参考资料。
3.2.2 各教研组应指导教师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中,凡需要和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和实验内容的,都应当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编写学生收集的案例式学习参考材料。
3.2.3 各教研组应根据各自任教科目的需要,列出主题,请电教组、图书馆的教师收集和整理案例式校本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学生增加社会实践知识为例,可列出如:励志类、探索类、民情类、国情类等。
4. 在基础型课程中强化学生将课程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简称“内化知识结构”)的计划
4.1 基础型课程中强化“内化知识结构”计划的设计思想
学生在跟随教师学习课程内容时,起初都是较为孤立和被动地掌握各部分知识,其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尚未内化形成自己的有效的知识结构。学生在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记忆知识,形成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4.2 基础型课程中强化“内化知识结构”计划的实施要求
4.2.1 各学科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及时将课堂中所学知识、完成作业时所学知识等知识,按照“知识要点、知识重点和难点、例题和注意事项”等栏目进行整理;指导学生每月末将本月学习的知识根据上述建议进行整理。
4.2.2 各教研组应将上述要求列入教研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并检查落实情况;表扬在此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组织他们在各班巡回对话,进行成果展示。
4.2.3 学校将定期表彰在此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将他们整理的笔记印制成资料,由图书馆保存并供学生参考。
 
(二)在拓展型课程中实行“限定拓展+自主拓展”和“普及+提高”的计划
1. “限定拓展+自主拓展”和“普及+提高”计划的设计思想
1.1学校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开设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选拓课程。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既满足基础型学科知识的巩固与拓展的需要,又要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基础型学科之外的领域;既满足学校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发展。为此,学校实行在拓展型课程中实行“限定拓展+自主拓展” 和“普及+提高”的计划。
1.2我校拓展型课程的设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及性的(包括知识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普及),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体现学校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另一类是提高性的,旨在提高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技能水平。
2. “限定拓展+自主拓展”和“普及+提高”计划的实施要求
2.1 拓展型课程设置
2.1.1 基于基础型课程科目,进行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的学科性拓展。
2.1.1.1 基础学科课内拓展。即在基础型课程基础上增加相应课时进行课内学科拓展,完成课本上的一些拓展要求。
2.1.1.2 学科拓展课。在专门开设的拓展课中,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在某一学科方面非教学内容知识的需求而开设相应的课程。如:走近文化名人、天气与预报等。
2.1.1.3 选修学科拓展。从高二年级开始,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对未来发展的自我设计,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修一门作为高考加一科目进行深入拓展学习,也可把艺术或体育作为自己高考专业发展方向。
2.1.2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学校开设非学科性的拓展型课程。
2.1.2.1专题教育类。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时事政治教育、心理辅导、法制教育等。
2.1.2.2社会实践活动类。主要包括综合实践领域的学校文化活动与班团活动、自我服务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
2.1.2.3社团活动类。主要包括艺体类、科技类以及学习、生活技能类的学习、训练和活动。
2.2关于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2.2. 1关于限定拓展的实施要求
学校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考虑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选择若干科目,指定所有学生限定拓展,如英语听力、阅读、合唱、生命与健康、陶艺以及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2. 2 关于自主拓展的实施要求
2.2. 2.1 普及性的自主拓展
各教研组每学期应当开设出3门以上的普及性拓展课供学生自主选择。由任课教师将课程计划上报教导处审核后,安排学生进行网上报名选课,并安排教学。学期末学校根据学生评价意见等对任教教师进行考核,并适当进行课目调整。
2.2. 2.2 提高性的自主拓展
提高性的自主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自信成材;培养优秀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中学生各类竞赛、报考各自理想的高等院校。
各教研组安排教师在高二年级开设学科选修班,深入拓展本学科知识,为高考加一选修打下扎实基础。教导处根据选修学生人数进行教学安排。
各教研组安排教师负责学科竞赛辅导,提交辅导方案上报教导处审核后,在选拓课中安排竞赛班,教导处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安排教学。
 
(三)在研究型课程中实行“以渗透式为主,以课题式为辅”的计划
1. 研究型课程实行“以渗透式为主,以课题式为辅”计划的设计思想
研究型课程,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帮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和一些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具体方法。同时,在实施研究型课程中,还应当促进部分学生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参与全国中学生科技小发明竞赛并争取获奖。
2. 研究型课程“以渗透式为主,以课题式为辅”的实施要求
2.1 渗透式研究型课程的实施
主要是在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具体计划见第六部分的有关内容。
2.2 课题式研究型课程的实施
2.2.1 在高一年级: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信息的筛选和采集,学会发现问题,确定问题的研究价值,初步确定研究课题。学习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2.2 在高二年级: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会主动获取、选择、加工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重视过程方法的体验,学习撰写论文。
2.2.3 在高三年级:学会成果表述,深化课题研究成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4 课题式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既应当与学生日常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又应当紧密结合本区域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本区域的发展与变迁认识本市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2.2.5 研究型课程的管理:学校对每一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综合考评,对研究成果进行评选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在学生中进行展示交流,部分优秀作品向区教科所、区少科站推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教师新三年发展规划
    松江一中创建新一轮行为规范示范校工作汇报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申报表
    上海市松江一中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规划
    松江一中落实“两纲”,坚持校本德育特色
    德育工作行动计划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09.3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